写文章电脑 职场中人如何干好写文章这件事?
写作,是件苦差事。
能把写作这件事情干好的,确实百里挑一。
我们知道,不管是21天持续形成习惯,还是100天不间断刻意苦逼自己,人的惰性都是很难克服的。热情减退后,有的朋友未来可能就会慢慢懒得写下去了。我自己就是这样,从 2012年到 2018年这长达 6 年的时间,我没有任何新作品产出,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都在酒桌、牌桌上消磨殆尽。这段时间,我和朋友们打烂了超过20副桂林字牌。所以,我如果一本正经的告诉大家写作的真正价值所在,你们未必听得进去。
因此,我不会泛泛地告诉你“要坚持,要努力,不要半途而废”,因为你做不到。
实际上,作为自媒体从业者,写作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让自己更好地坚持写作,也就出现了方法和技巧,下面就来谈谈其实我很不愿意谈的方法技巧(从内心来讲,我更希望自己只是安安静静,脚踏实地,不走捷径的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先谈最重要的。坚持写作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选择更可能被关注的内容去写,并且想办法及时获得反馈。
选择更可能被关注的内容去写。这样你写作的价值会凸显。
“被关注”分为被更多的人关注和被更重要的人关注。比如,大脸狗现在写的公众号,几乎每天发的朋友圈动态,就属于有机会被更多的人关注的内容,我的读者可能会遍及全网。又比如,你在单位里主动承担去写一些重要计划、总结、纪要、汇报材料等,就属于有可能被重要人物(你的领导和领导的领导)关注的内容。只要写得好,你的人脉会宽广,你被赏识被尊重程度会增加,你的职业发展会加分。。。
想办法及时获得反馈。人是很社会的动物,会自觉根据外在的反馈来采取下一步行动。建立自己写作的反馈系统,你写的好不好,哪里好,哪里不好,有多少人看,有多少人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等等,这都是反馈,只有建立一个这样的反馈系统,你才能更好的根据反馈不断提升写作水平。因为大脸狗新注册的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又好想听到发表文章后的反馈。这几天我马不停蹄的去找满宇锋,陈二冬,蒋子鸣,老井这些早期的公众号运营者(他们的公众号注册早,功能齐全,有完美的留言互动功能)。我希望用他们的公众号平台发文章,以便跟大家顺畅交流。
有一段时间,特别是大脸狗在早期的QQ日记和近几年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文章,点赞评论互动交流也不是很多,就去找原因,可真正的原因也蛮难找出来。后来我自负的猜想,或许由于“大脸狗”是《兴安报社》鼎盛时期冒蓝火的外采记者,除了后来在政府办任职那段时间,写了几年规规矩矩的领导讲话和起草县级政府工作报告外,其余时间的文字码堆工作都是自由题材,我手写我心,很多时候写出的内容会不自觉过于硬核(无章可循),导致相当一部分读者出现畏难情绪,不敢提问,无从评论等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对持续输出内容的我而言,读者受众的点赞和评论一直都是很重要的激励。
我是平时没有说,但实际上非常期待各位的互动。这其实就是及时反馈带来的强大激励作用。
平时积累多,写作如神助。我们知道,写作能力就是文字表达能力,但现实却是,写作能力强的表达能力不一定强,表达能力强的写作能力不一定强。人人都可以写作,但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天壤之别,这也是文字的魅力所在。你们理解为悟性也好特长也罢。我想说的是,写文章也要看平时的知识积累。
比如,现在让你写个“借山而居”有关莫干山民宿发展的话题,你没有去莫干山生活过,你也没去读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这种高段位的莫干山民宿主有趣的故事,也没有去看文艺大片借山而居这种电视电影,怎么可能写好这个话题?
你凭想象是不可想象的。你看玄幻小说那外星人,你看那鬼刹罗修幽冥小鬼,无论多么怪异的角色,长相都没有超出“人”的范畴。
对于写作,平时的知识积累就是这么重要。
怎么搞好平时的积累呢?就是强制自己做大量多角度多层次的的阅读。讲人话就是少打牌多读书。新观点、新思维不会自动跑到我们脑子里面来,只有长期、稳定、高质量的阅读,才能给你肚子里带“货”。
抛开兴趣不谈,阅读其实是为写作服务。阅读即要讲数量也要讲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或许,你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书读少了。我的想法是,稍微用点力,一年读上三百万字不成问题。这个任务量我基本上年年都超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算一下完成这个任务的难易程度,300万除以365天,每天只需要读8220字左右。我们按照浏览的速度,大约是280字/分钟,读完8220字估计为30分钟。如果是精读,每天的时间会在一个小时左右。
每天读半小时书不难,难的是天天坚持,月月坚持,年年坚持。
你可能会说在手机上读书也是读,当然也行,但我并不建议你在手机上完成阅读,其他的不说,手机上是读不出书香味的。
提高阅读质量。近几年,家庭开销的增大影响了我很多兴趣爱好。以前我不仅是文学,还是电影爱好者和鉴赏小咖。看过至少100部院线电影,其中首映20部。很多电影都是从拍摄到杀青到过审到上映一路追过来的,前几年工作的乡镇、居住的县城都没有影城,往往要自驾70多公里到联达梦露、天籁巨幕、红街、桂林影城看一场,散场后顾不上吃碗粉又深更半夜驾车回县城休息。但我每次都会认真选内容,我知道好电影多了去,一辈子都看不完,不会浪费生命看烂片。
阅读也是一样的道理,银河计算机都读不完世间巨量文字。要精选好文来读,不要浪费时间读成功学读心灵鸡汤读垃圾文字。其实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好的作者写的好书,选书不要太随意,要看读者评价,看豆瓣评分,看过往销量和口碑。顺便说一下当当有很多好书,我常年是当当的钻石ⅤIP会员哈。我们关注公众号也是一样,别乱七八糟关注一长串,垃圾信息满屏飞,要定期取关一些不符口味的哪怕是千万大号。要找出舍不得清掉的优质号置顶三月以观后效,,点开还是略过朋友圈一篇文章,方法同上,即便点开了,也要先扫一遍标题+结构+大致内容,最多看看前两段,就应立即做出精读还是浏览还是下滑到其它内容的决定。
很多人把每天每周读多少页书读多少本书作为目标任务,而不是把通过读具体的某一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什么方法作为目的,时间多就精读,时间少就泛读。这样读书的直接后果是:读完易忘,记不住也没学到什么。这是很多人阅读后衍生的苦恼。
如何高质量完成一次阅读?大脸狗总结高质量阅读的五项重要原则如下:翻书前有所预期很重要;边读边结合预期、代入自己工作和生活场景思考很重要;边读边对重要内容做笔记很重要;反复读重点内容、重要知识点更重要;择出至少20%凑篇幅的内容一扫而过更更重要。
学会思考写作这件事。思考是一件费神费心的事,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很多人也开始理解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什么去打苦工去搬砖,也不愿呆在教室学知识,学融会贯通打穿知识点这种事了。
利用知识的过程,便是提高思考力的过程。持续的写,每天写,逼自己进书屋,思考今日写作主题,拟出标题概要,用小标题搭出文章大致框架,找资料(之前入脑的相关知识、没有入脑但案头摆有、互联网百度可查)、动手写初稿、校偏调正、补充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