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千块钱项目 村民凑70块创业,赚百亿回村发千万红包
春节刚过,仪陇县丁字桥镇就热闹非凡。连续几天,天空中都有直升飞机飞过,机身上贴着“向家乡父老乡亲拜年”的标语,让人人都有机会体验一把乘坐飞机的乐趣。
此外,还有大戏、席面等精彩活动。更让人兴奋的是,每家每户都收到了冰箱、空调等家电的礼物,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收到了红包,有的甚至高达5万元现金。
这个春节,仪陇县丁字桥镇的村民们真是过得充实又欢乐!
这是一位名叫郑大清的亿万富豪,他曾经由乡亲们凑了70块钱的创业资金开始打拼,多年后,他成功成为百亿富豪,并始终不忘初心,回馈乡亲。
这个春节,他带着数百万现金、冰箱、空调等家电,以及一架乡亲们从未见过的直升飞机,回报给上了年纪的老乡。
这次活动,郑大清总共花费了千万,让乡亲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从70元白手起家,郑大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百亿富豪的道路的?他的成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家乡情怀和回馈行动?
郑大清的人生始于苦难,但他并没有被困境打败。他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的丁字桥镇,出生时家里已经有几个孩子,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艰难。
他小时候常常吃不饱饭,甚至看起来不太聪明。然而,这些经历并没有击败他,反而塑造了他坚韧的品性。
郑大清在乡亲们的关爱和接济下茁壮成长。1977年,他选择参军入伍,经历成长的艰辛,使他更加能吃苦耐劳,艰苦的训练使他成为全团第一个获得嘉奖的新兵,并于同年被提拔为班长,带领全班取得集体三等功。
这充分证明了他的能力和意志力。军旅生活虽然艰辛,但却磨砺了他坚强刚毅的心性,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郑大清,一个有着梦想的年轻人,1986年光荣退伍后,回到了他的家乡丁字桥村。他看到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席卷全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心中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希望能够去新疆建设一番事业。 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家人虽然支持他的想法,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实现这个梦想。
即使是七十块的路费,他们也无法提供。然而,郑大清的父亲并没有放弃,他带着郑大清在村里挨家挨户地借钱。 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是郑大清的父亲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郑大清成功地筹到了足够的资金,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郑大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我们的梦想。
在了解到郑大清想要外出闯荡的意愿后,村民们纷纷给予支持。虽然那个年代村里人的家中也没有多少积蓄,但他们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
最终,在村民的资助下,郑大清凑齐了七十元的路费,然后他离开了大山,踏上了新疆的土地。
郑大清初到新疆时几乎身无分文,仅有的七十元路费已经所剩无几,所以他决定先从底层工作开始,去建筑工地打工。
郑大清曾在部队服役,身体素质优秀,他工作更加卖力。拿到工资的第一个月,他把打工的钱寄给了家人,同时留了一部分生活费。
尽管在工地打工的收入足以改善家人的生活,但郑大清并不满足于此。在业余时间,他会购买关于建筑的书籍自学。
他的少年时期辍学和当兵的经历使他意识到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关键。第一年,他赚取了两千多元,这在80年代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他还嘱咐父亲将他当年向村民借的七十元全部还清。当村里人都认为他会继续在工地打工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那就是自己单干。
他聚集了一批工友,还召集了家乡里的几个年轻人,结合自己自学的建筑知识,开始承包工程,自己做了包工头,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旅。
郑大清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当他们努力完成一个项目并期待着项目的报酬时,老板却卷款逃跑。这个打击对郑大清来说非常大,因为他不仅要背负自己的债务,还要承担起父老乡亲和工友的痛苦。
多重压力下,郑大清甚至考虑过自杀,但他最后选择坚强,因为他不想辜负他的团队和他信任他的家人和工友。为了回报他们的信任,郑大清重新振作起来,积极寻找新的项目。
在团队的支持下,他们共同度过了困难的时期,迎来了新的希望。
1987年,新疆一家工厂将一项价值十三万的工程委托给了郑大清。这个项目的成功,不仅为郑大清和他的兄弟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更为他们展示了未来的希望之光。
在回馈家乡的过程中,郑大清凭借他的勇敢和机智,成功化解了投资商场和煤矿的失败,虽然他面临过巨大的困难,但每次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他的这些经历让他深深地感受到,真正的成功并不是拥有财富,而是能够坚持下去,并且得到了他人的支持和信任。
因此,他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更加深厚,因为他们始终坚守在他身边,一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1995年,郑大清创办新疆天地集团,从一个贫困的青年一跃成为知名企业家。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他以全部积蓄建设了"东方100大厦",仅用了9个月就成功完成,因此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后,天地集团发展迅速,成为当地著名民营企业,郑大清也因此多次登上富豪榜单。尽管功成名就,但郑大清从未忘记他的家乡,他始终对当年丁字桥村帮助他的乡亲和一路以来支持过他的人充满感激之情。
为了回报乡亲和社会,他一直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郑大清,一位热爱家乡、热心慈善的企业家。2001年,他向家乡仪陇县捐款700万,为全县修建了75座慈母桥,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同时还投资3亿建设了纳米晶硅生产厂。
截至2006年,他在教育慈善领域的捐款总计达到2070万,位列胡润慈善富豪榜第38位。 除此之外,他还为当年帮助过的乡亲们设立了养老基金。
60岁以上的乡亲们每月都能领取150到200的养老金,这一举措一直延续至今,已经发放了上千万。 当记者询问他的初衷时,他平静而坚定地回答道:“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知道,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乡亲的努力。
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能够让家乡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家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虽然我和其他慈善家相比还有差距,但我只是尽力做到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我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能够鼓励更多的企业家找回他们失去的道德和信仰,唤起他们内心的同情心,重新建立起他们对慈善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正是因为深信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信念,郑大清才能坚定不移地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在2019年春节之际,他再次用实际行动回馈了他的家乡。
春节期间,丁字桥村热闹非凡,郑大清从外地租借了一架直升飞机回乡,并带来了价值三百多万的家电,为每一户村民换上了最新款的电器,包括新电视、新冰箱等。
乡亲们看到自己家里的陈旧家电被换成了全新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在镇上的广场上,还唱起了大戏,摆起了大席,大家都欢聚一堂,享受着热闹喜庆的气氛。
他并非是为了炫耀而驾驶这架直升飞机回来,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父老乡亲有机会体验坐飞机的感觉。原计划他是打算包机带村里老人去旅游,但考虑到有些老人不适宜长途飞行,于是他选择用直升机,让老人们在空中俯瞰丁字桥村的美景。
让村里的老人也能体验飞行的乐趣,即使年事已高,也能从这次经历中获得新奇的感受。郑大清为他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他们的人生多了一份难忘的回忆。
在登机前,他还特意安排了医疗团队为老人们进行身体检查,确保他们在高空飞行时不会出现健康问题。不仅如此,在宴会上,他还为每一个前来赴宴的乡亲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现金红包!
他已经还清了过去的债务,现在的红包是他对帮助过他的人的深深感激和谢意的体现。
乡村的亲友们万万没想到,当年他们为郑大清凑路费的几块钱,如今他回馈的却是几万元的红包,少则两千,多的能达到五万以上,这简直可以比肩成年人一年的全部收入了。
这些年来,郑大清心系家乡,不仅出资修建桥梁道路,还设立学校,建立工厂,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郑大清的红包短视频引起了网络的热烈讨论,有些人质疑他的动机,认为他是在炒作。但实际上,这应该是社会责任和正能量的体现,是企业家慈善家应该履行的责任。
更多的人支持郑大清,认为他不忘初心,懂得感恩,是个真正的好人。他回馈乡亲,这也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和企业家慈善家的使命所在。
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这种行为。
面对网络谣言,郑大清淡然处之,坚持做好自己,问心无愧。在他成为亿万富翁后,他并未更换电话号码,因为他害怕那些曾经的朋友在需要帮助时找不到他。
郑大清从不忘本,他的心中始终充满感恩和慈悲,为家乡和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郑大清,这位山里走出的青年,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怀揣着对故乡的热爱,回到山里,尽自己所能做出贡献。他的优秀品质,包括不忘本源、心怀人民与感恩,是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的必要条件。
他是创业者们的榜样,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企业家,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让我们向郑大清学习,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