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出黑 提醒丨当红小生屈楚萧网上“黑料“一夜被扒个底朝天!中学生的你能在网上存活几天?
《流浪地球》想必大家都看过了,这部被认为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影片广受好评。但这些天,片中刘启的扮演者屈楚萧却因为其他事情再次上了头条。
据新浪娱乐报道,《流浪地球》演员屈楚萧在微博发言怼私生饭后引起很多人叫好,也有人对他比较演员和爱豆的言论不满。而不少网友扒出了一些他的旧日言论,作为黑料在网上流传,“屈楚萧三观”引起热议。
昨天,屈楚萧粉丝后援会发布了公告,表示征求屈楚萧本人同意后,解散后援会,强调离他的作品近一点,离他的生活远一点。
于是我们又去当了一次吃瓜群众,在微博上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屈楚萧,这位94年出生的新生代演员,微博小号、贴吧账号、豆瓣账号被扒,于是各种陈年言论被当做“黑料”传播开来,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学生。
抛开此事不谈,所谓的“黑料”被扒,对于各位身心正在发展,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的学生党来说,很有警戒意义。现在的中学生们出生于数字时代,网络和各位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家都热衷于参加各种以兴趣爱好划分的群组,更是各个互联网平台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的主力军,思想碰撞,观点汇集的同时,也会有许多负面影响。说到陈年往事,谁没在网上有过“黑料”?
假设有一天,你的网络身份被人曝光,你能存活几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该怎样甄别和应对?在网上又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言论自由?
中学生在哪些平台活跃?
2017年《青年作者》刊登了《中学生社交媒介素养实证调查》一文,作者对七百多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手机是中学生上网的主要设备;其中,中学生最常使用的是社交软件,远超搜索引擎和网游;而社交媒介中,QQ最受青睐,其次为微博和微信;并且,性别不同对社交媒介的使用目的也不同,总体可以看出,由于紧张的学习生活,休闲娱乐和社交是中学生主要目的。
腾讯也做过一次关于00后社交的调查报告:“微信是冷冰冰的通讯工具,QQ里藏着热爱”“只有在圈子里我才能讲真心话”“我不想聊那些所有人都了解的话题”。
可以说,每一代人的青春期都是这样,个性化,不苟同,而这个互联网时代最能满足这样的心理需求,无论你的爱好是什么,你的观念是怎样的,这个群体是多么小众,大家都可以在网上、在各个APP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在网上,你永远不会是一个人。
我们不妨也来做个调查,看看大家的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习惯吧:
如何在网上自我保护
中学生们热衷于使用社交媒介,寻找自己的圈子,更要记住现实中人有好坏之分,何况在网络上。各种相关新闻提醒着我们,确实存在着这些想方设法窃取你的电话、住址、照片等个人信息来进行推销的公司或是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
网友“奔现”要慎重!
就在2月12日,据媒体报道,杭州一名中学女生为了到海口见网友,拉黑了妈妈。
“丽丽跟我借钱,说她要去海口。”
2月12日,杭州的吕女士收到一条微信,有点不敢相信。丽丽是自己的女儿,年纪还小,发来微信的是女儿的表姐。
吕女士在一家商场上班,平常早出晚归。当天早上8点,她上班离开家的时候,丽丽还在家里好好的。
收到微信后,吕女士坐不住了,赶紧拨打女儿电话,结果发现电话已经被拉黑了,只有通过微信才能联系得上。
......
经过一番软磨硬泡的沟通之后,女孩最终将机票信息发给吕女士,原来她早上的机票已改签至晚上10点15分,现在人还在杭州。
民警一看时间,距离丽丽登机还有一个多小时,赶紧陪吕女士前往萧山机场找人。
此时的丽丽已经过了安检,正等待登机。但是知道妈妈赶来,丽丽却并不想回家:“我一定要去海口,见到他。”丽丽口中的那个“他”,是在QQ上认识的,已经有几个月了。两个人年纪相仿,她这次去海口,就是为了见他。
最后,民警和吕女士劝了1个多小时,丽丽终于同意和母亲回家。警方提醒市民:微信“附近的人”、陌陌、探探……越来越多的手机应用帮助我们认识陌生人,但是这些应用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蕴藏着风险。如果不加区分,盲目“奔现”,就有可能给自己招来意料之外的危险。
你的个人信息保护好了吗?
前几天,京东金融APP被曝光会获取用户的敏感图片并上传,随后京东金融也回应,表示是安卓版的错误开发问题。这一新闻也反映出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信息的泄露也更加的方便快捷。
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产生风险,那么如何在网上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呢?这些可能会导致信息泄露的方式要牢记!
网上互动:在微博或朋友圈中,一些评论或转发会出现诸如姓名、职务等信息,对此互动要注意保护隐私
电子邮箱:QQ邮箱显示QQ号码,不法分子可从个人资料、空间等渠道获取网友信息,因此不要随意留邮箱,可以把邮箱地址中的QQ号改成其他用户名
社交账户:在社交账户上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姓名、手机号、住址、学校等)。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所以要谨慎填写身份信息
免费WIFI:无线网络登录加密等级较低,加上有些手机软件没有数据保护措施,使得黑客能截获个人信息,因此对免费WIFI要不登或慎登
个性化服务:不少商家通过APP定位用户,推送商品或服务,在此提醒,不必要的定位服务要随手关掉
如何恰到好处地自由言论
接下来讲言论自由的事。大家勇于在互联网上社交、发表言论的同时,我们要注意顾及他人利益以及公众利益,不在网络上辱骂、诽谤他人,不信谣传谣,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不扰乱公共秩序,否则这也可能导致“黑料”的产生甚至触犯法律。
提升甄别信息的能力
在现在的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这也导致网上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同学可能对一些虚假新闻信以为真,甚至加入传谣的队伍,或是成为了被煽动的“水军”攻击他人;也有同学会被一些不良网站的不良信息所引诱,导致错误价值观的形成。这些都是负面影响,大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
1.是否规范?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往往在信息内容与形式上存在不规范现象,由于个人媒体发布主体素养较低,他们在发布信息时缺乏规范化意识。
2.是否煽动情绪?对于自媒体时代情绪化的信息,中学生要注重信息中传达的情绪,要认识到情绪不是观点,避免被误导。
3.是否商业化?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许多商家往往会借助“乔装”,发布一些虚假信息,从而对中学生形成误导,这就需要中学生对商业化痕迹明显的信息加强甄别。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养成追根溯源的习惯。即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避免被道听途说的信息误导。
尊重不同的声音
另一方面,当同学们自己发表对于某件事物的看法时,也要注意到是否尊重他人,伤害到他人利益甚至公共利益。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家的思想和观点可以进行最广泛的交流,很多时候,没有说持有哪一个观点和价值观的群体更胜一筹,大家都是平等的。
比如,既可以有喜欢宠物的群体,也可以有讨厌宠物的群体;既可以有同性恋群体,也可以有异性恋群体。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宠物,而攻击那些见到宠物绕道而行的人;同理,你不能因为自己是异性恋而歧视同性恋群体。互联网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化的世界需要每个人都尊重不同的声音的存在,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都建立在尊重别人,不攻击、歧视他人的前提之下。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这都9102年了,你还......
总之,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尚在发展,价值观仍在形成的阶段,很容易因为一时冲动在网上发表言论留下痕迹,多年后回头看才会发现当时自己想法的稚嫩,忙着清理这些“黑料”。
建一个小号而且不被发现难。因此,以上内容要牢记,中学生要做好自我管理,提升自己的网络媒介素养。
毕竟注销一个账号,是会舍不得的;一条条地删黑历史,是会花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