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宣传词语 虚假宣传十大案例:提前预防因商品虚假宣传而产生的客诉打假问题
年中大促即将来临,商家们为了活动顺利举办一定非常繁忙,但是也不要忙中出错。以下是十个典型的商品虚假宣传案例,大家一定要提前预防因商品虚假宣传而产生的客诉打假问题。
普通商品虚假宣传保健医疗功效
案例一:洗手液属于清洁类产品,却宣传具有嫩肤、功效
案例二:茉莉绿茶属于普通茶饮,不具备祛湿减肥功效,属于虚假宣传。
根据《广告法》第十七条: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商品属性(材质、功能、用途)虚假宣传
案例一:虚假宣传衣服为纯棉,实际并非纯棉材质。
案例二:宣传眼镜可以防蓝光,但却无法提供防蓝光检测证明。
案例三:医疗器械超范围宣传。案例中口罩执行标准是GB/T 32610-2016,属于一次性口罩,而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为YY/T 0969-2013证明,属于超范围宣传用途。
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有下列情节之一的,为虚假广告: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日期、销售状况等信息与实际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证书荣誉虚假宣传
案例一:宣传商品是地理标志产品,实际无法提供产品取得的地理标志认证证书和地理标志防伪图标。
案例二:宣传商品是有机产品,实际无法提供产品取得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有机产品防伪标志。
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虚假广告:
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或者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销售状况、曾获荣誉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
虚假宣传商品数据
案例一:产品宣传灭蚊效果达到200%,实际并未展示权威的数据出处证明,属于虚假宣传。
根据《广告法》第十一条: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示。
虚假宣传专利产品
案例一:产品宣传是实用型专利产品,其实并未取得专利。
案例二:产品宣传是外观专利产品,其实专利号已经失效。
根据《广告法》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
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
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
对比贬低其他商家的产品
案例一:产品违规宣传产品比其他家商品优质舒适。
根据《广告法》第十三条: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商品违规使用国旗地图
案例一:产品违规使用国旗地图等进行商业宣传。
根据《广告法》第九条:广告不得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
商品使用绝对化用语
案例一:产品使用绝对化用语:首创。进行商业宣传。
根据《广告法》第九条:广告 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禁止使用的绝对化用语:首创、极佳、首选、极致、独家、最佳、最好、领先、一流、最新、绝佳、独创、无与伦比、领导者、首发、顶级等。
商品宣传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案例一:产品违规使用含有低俗暗示挑逗等话术或图片进行商业宣传。
根据《广告法》第九条: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封建迷信的商业宣传
案例一:产品违规使用含有封建迷信等话术词语进行商业宣传。
根据《广告法》第九条:不得含有**秽、**、**、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