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款提款 民警经验教你防“两抢”
当前是抢夺、抢劫“两抢”案件的高发期。一些歹徒利用街上行人多、事主警惕性低等特点,伺机作案,特别是利用摩托车作为作案交通工具进行抢夺、抢劫的案件越来越突出。
由于此类案件具有突发性,作案后能快速逃离,且案后所留物证少等特点,致使公安机关破案具有较大难度,影响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歹徒常盯“三种人”
(一)单身提款者
单身到金融单位提款的人,常常成为歹徒作案的目标。歹徒往往在银行、证券交易所附近窥视、跟踪携带大量现金的人并伺机抢夺。
(二)晚归单身女性
在“两抢”案件中,80%的被侵害者是女性,特别是夜晚单身回家的女性及单独行走在市区内街道上靠近机动车道一侧的女性。
(三)公共场所财物外露者
如胸前挂手机、边走边打电话、单肩挂包、披金戴银、包随意放在车筐里,购物时“亮”出大量现金等,都容易成为歹徒的“猎物”。
二、“两抢”高发时段
每天的18时至凌晨,尤其是下午下班后是“两抢”案件的最高发案时段。这一时间段群众下班回家、出行购物、就餐、会友,随身会携带一定数量的钱财。
其次,这一时段是人们的休闲时段,心情放松,防范意识差。加之夜幕降临,犯罪分子利用夜色隐蔽,伺机作案。
再次,这一时段正值街面巡逻民警交接班,形成时段性的警力减少。
三、发案危险地带
(一)“六口”,即路口、商场门口、公交车站口、学校门口、饭店门口、银行门口。
(二)空旷的立交桥、地下通道、公共厕所。
(三)绿化带、街心花园。
(四)僻静的小道小巷。
(五)机耕路、乡村小道。
四、歹徒挑选在以上地点路口作案的原因
(一)是因为这些地点人员流量大,犯罪分子便于隐蔽其中“浑水摸鱼”;
(二)这些地点路口多,犯罪分子抢夺财物后易于逃窜,给公安机关抓获现行、获取证据带来困难。
(三)歹徒挑选夜晚在我校周边路段作案,是因为夜深行人少,被抢劫的群众一般不敢反抗和报警。
五、防“两抢”12招
在对警方提供的一项专项调查材料分析后发现:被抢人员的防范意识几乎等于零,其中包括有过被抢经历者。
(一) 结伴上路:如提取大额钱款,要有两人以上结伴前往,并注意观察周围是否有异常情况,提完款后最好坐车离开。
(二) 家人接送:经常夜晚外出或上夜班的女性,尽量结伴而行或由家人接送。
(三) 身带“护身物”:随身带上一两件护身物品(如哨子、小型的警报器或喷雾器等)。
(四) 电话联系:深夜下车后,如离家有一段距离,请与家人保持电话联系。
(五) 避偏避静:避开空旷的立交桥、地下通道、茂盛的绿化带、街心花园、僻静的小道小巷行走。
(六) 贴身携带:对贵重首饰尽量不佩戴,手机不挂胸前,背包应斜挎肩上。
(七) 靠内行走:尽量走在人行道里侧,以防骑摩托车抢夺的歹徒下手。
(八) 加锁提防:提包放在自行车筐里时可打一个结,或用夹子夹住包带儿,用环形锁锁住,也可给车筐加个盖子。如突然发现轮胎漏气或车轮被异物卡住,下车后应先把包取下背好,再检查车辆。
(九) 赴约三思:应网友之邀见面要三思,偏僻地段不要贸然前往。
(十) 躲避盯梢:发现有人跟踪盯梢,可打电话与家人、朋友联系,或到附近商店、超市躲避。
(十一)前后环顾
作案分子动手前一般在事主后面或身边跟随一段距离,伺机动手。所以要注意自己前后的车辆及行人的动态变化。
(十二)减少步行:注意步行时间。不要选择人少时在路面上行走。
六、遭遇“两抢”如何应对
(一)记住特征
一是歹徒的头发、身高、脸型;二是车辆颜色、大小、型号、车牌号码;三是发案地点、时间。
(二)及时报警
(三)大声呼救面对歹徒,如你发现周围有人,一定要大声呼救,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