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孕育在哪里发帖 Kitty:每个妈妈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Kitty是我的第一位妈妈导师,从我备孕开始,就给非常多的帮助和指导。Kitty养育三个孩子的经验以及美好的家庭生活,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家庭。
本文是来自kitty的母亲节礼物。
做妈妈以来,我也经常这样,发现身边有很多妈妈做的非常好,而我经常做不到,心里既羡慕又自卑。
还好先生每次都鼓励我说:“你就是你自己,可以学习,但是不要比较,你就是你,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能做的事儿,别人也未必做的了……”
Kitty:《微信VS威信》
夜深人静,娃儿们都已睡下。老公上楼前扔下一句:“你也该睡了。”
我嘴里一边“嗯嗯”地应承着,一边端着刚泡的柠檬茶,手里拿着手机,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心想:忙活了一天,好不容易消停了,谁舍得浪费这单单属于我的宝贵时光啊?
我的手指熟练地划过手机屏,老马识途般地戳向那个我熟悉的绿色方框——微信,我来了!
微信,就像女人的闺蜜。甚至说,微信已然成了女人社交圈的全部。
女人喜欢东家长西家短,但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好歹不能跟居委会大妈似的到处打听。
于是,朋友圈就成了窥探别人生活的望远镜。
女人喜欢扎堆聊天,夸夸你家娃,吐槽我家公婆,声讨一下小三,不为解决方案,只为一吐为快。
无奈忙碌的生活、拥挤的交通、上有老下有小地操心,使得闺蜜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都成了奢侈。于是,微信群聊就成了女人心灵的港湾。
我时常被老公责备,说我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太久。我半真半假地嗲道:“要我不看微信,可以呀!那你陪我聊呀!”其实心里装着的,是满满的不服。
自从有了娃,年轻妈妈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于是,微信公众号就成了女人的课堂。医学常识、营养健康、美容美妆、跑步健身、亲子教育、烹饪烘焙、绘本阅读、英语学习……
各种精华帖俨然成了我们的人生指南;各路公号大咖成了我们追的星。
原来是“老大照书养”,如今是“老大照微信养”;原来挂在嘴边的是“书上说……”,如今成了“网上说……”
来到美国,除了微信的喧闹,我更是接触了各种网络社交媒体——, , …… 看人晒娃晒美晒生活,已然扩大到了国际范围。
然后,在浩瀚的社交网络中,我渐渐地发现:
- 有位妈妈,一年365天,天天早餐不重样;
- 有位妈妈,每天中午给娃带的便当,简直是卡通艺术品;
- 有位妈妈,把孩子打扮得像模特儿一样;
- 有位妈妈,产后一个月,就已恢复了孕前体重;
- 有位妈妈,6个娃在家教育,肚子里揣着老七,还三天两头陪着娃做手工、做游戏;
- 有位妈妈,每逢周末就开车带着娃各种旅游,她的朋友圈,成了我的旅游指南;
- 有位妈妈,对国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如数家珍;
- 有位妈妈,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鲜花、油画、装饰,家里充满了艺术气息;
- 有位妈妈,新生儿六周就能睡整夜;
- 有位妈妈,不仅自己陪娃读绘本,还把各种绘本介绍得让人真想即刻下单;
- 有位妈妈,烘焙的面包蛋糕让人垂涎欲滴;
- 有位妈妈,职场、家庭、公众号经营得风生水起……
而我呢,早餐就是简单的牛奶面包,而且还是在车上打发;午餐就是三明治;
我的体型至今像肚子里还有一个;好不容易捱到周末,就再也不想开车出门,就想赖在家里,哪儿也不去,啥都不干地发呆;
我的家就是四面白墙,什么装饰也没有,不是为了追赶后现代的极简风格,而是为了打扫方便,女儿总说我没情趣;孩子喜欢烘焙,行啊,为娘我没空,想吃蛋糕自己烤……
跟这些能人妈妈们一比,我简直就
一 无 是 处,外 加 不 是 亲 妈!
可是,在浩瀚的微信里,我看不到的是,这些光鲜帖子背后的故事。
除非我对发帖的姐妹非常熟悉,了解她的脾气性格、她的生活处境,否则,我看到的永远只是她愿意让外人看到的一面,而已……
在无数的公众号里,专家、大咖们只是利用网络公众平台开推广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
他们对我个人的情况,我家人的情况并不了解。
有些理念, 并不对特定的个体具有针对性,仅仅是泛泛地针对大部分人群的普遍情况,而已……
我们都说,孩子像块海绵,不断地吸收着从外界获取的信息。
仔细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海绵?在心灵饥渴的时候,在无奈无助的时候,网上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被我们拿来填充我们的思维;任何专家大咖说的几句话就被我们抓来当救命稻草。
有个道理我们倒是懂——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比较。
可是看了这些微信帖子,谁能保证我们不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宝,别人家的老公就是好,更绿的就是隔壁人家的草。
微信帖子上别人的风光一秀,我就蠢蠢欲动,励志发奋;却没曾想,自己照做之后,却成了买家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微信圈里的各种贴,成了我永远也无法企及的标杆…
我却忘记了,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上帝造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限量版。
我为什么要蠢到把别人的最佳优势和我并不擅长的劣势相比较呢?
我为什么不愿意听听家中长辈的谆谆教导,却对素不相识、并不了解我的砖家们趋之若鹜呢?
我们如今都明白,别让成绩作为衡量好孩子的唯一标准,那我为什么要让一大堆别人家的卖家秀来作为衡量我是否是一个好母亲、好女人的标准呢?
五宝妈妈能独当一面,五个娃都能自己入睡,难道我的娃需要哄睡,就说明我不是个好妈妈?
有的妈妈能纯母乳喂养,难道我的奶水不足,混合喂养甚至是喂奶粉,就说明我不是个尽心尽力的好妈妈?
别人家的孩子拿这个奖会那个特长,我家孩子什么奖都没有,也没学什么特长,难道他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我们中的每一位母亲,谁不是历经了孕期的各种艰辛,孕育了宝贵的生命?
谁不是历经了生产的剧痛,给世界带来了新的生命?作为母亲,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做得足够足够好。
什么样的母亲,适合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造就什么样的母亲。什么样的水土适合什么样的种子;哪家的娃适合哪家的文化,上天都知道,我们只要尽力就好。
这个世界不需要整齐划一,正是五彩缤纷,才造就了世间的美妙。
与其自叹不如于他人的微信贴,不如拥抱自己的独到。与其紧赶慢赶赶不上世人的标准,不如调整期望值,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偷走了我的喜乐。
与其让别人的优势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不如静下心来,了解一下自己,我是谁?我的擅长是什么?我的短板又是什么?
我究竟是跟短板给自己带来的局限较劲,还是努力发挥所长,突出自己的长板?我究竟拥有什么?我选择为现今已经拥有的感恩,还是哀叹于自己所得不到的?
说句心里话,你整天横看不顺眼,竖看瞧不上的老公,难道不是小三们垂涎已久的梦中情人吗?你整天数落的没出息的自家娃,难道不是别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开始琢磨:我的人生希望究竟放在哪里?
什么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值得我放时间精力在上面的?
如果我明明知道我的孩子不会穿着尿布去上大学,那我为什么还要把大把的精力纠结在到底是把尿还是穿纸尿裤上面?
我为什么还要纠结于网上各阵营的对垒?我的价值感、存在感、归属感究竟从哪里来?
我暗下决心——不再拿微信圈作为我的标杆,停止比较,开始拥抱我自己,拥抱我所拥有的生活,安心作好我自己。
人生多少的痛苦纠结,就是因为人不喜欢自己,不想作自己,不安于作自己,而一心想成为别人。
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把这篇感想与各位母亲们分享,共勉。让微信不再成为我们生命中掌控我们喜怒哀乐的威信。
野地的花,从来不会去跟旁边的花媲美;花的任务,仅仅是为了绽放!
近期文章(点击图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