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阶段怎么发论文 一年发表6篇论文,1篇北大核心,我是怎么做到的?|ViaX专访
很早以前就想进高校当老师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就想好了职业规划——以后进高校当老师,而现在最基本要求就是博士后,所以在大一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未来要走学术这条道路。
大一有了保研的想法之后,辅导员让我了解了保研加分细则。无论是参加各种比赛、还是发表论文等都可以加分,然后我就去一点一点的尝试。
所以在本科的时候,我也发表过一些论文,当然跟现在的不能相提并论。毕竟那个时候大家都没受过比较严格的学术训练,连最基本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是什么都不太清楚。
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可能还是因为大家都把大学四年当做一个通识教育的阶段。 很多人都是玩到最后一周,靠着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更别说参加一些学术讲座,去关注自己专业现在研究前沿的学术意识。
但是读了研究生之后,我觉得早点接触学术对于以后研究生的学习还是挺有帮助的。 哪怕本科的时候研究的水平不高,但是如果你能从最基本的文献综述、田野调查做起还是很有意义,因为到了研究生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很多同学连文献综述都不知道怎么写。
不要让你的研究生生涯只值400块钱
现在很多人读研都是为了逃避就业,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因为学历现在普遍缩水,没有以前那么高的含金量了。但是如果你能够进到研究生阶段学习, 我觉得可以第一时间确定下来自己对学术有没有兴趣。
如果有,那就好好地做下去, 比如说联系导师、多发论文、多听讲座。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最重要的还是认清自己,你可以花半个学期的时间去考虑,到底是想从事学术还是想尽快地进入职场工作。
虽然国内现在很多研究生项目分为专硕和学硕, 但是我觉得不管哪种研究生,其实都需要注重提升自己在学术方面的素养。就拿人文社科这些专业来说,虽然不像理工科那样强调做实验,能够很快地出结果。
但是你在经过一个长期学习人文社科的积累过程之后,没有一点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来支撑其实是说不过去的。而这些东西,不管是去实践应用,还是做学术研究也好,都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混个文凭毕业的话,其实也很容易,花400块钱买一篇论文的版面费就可以达到毕业要求了。 但我相信,很多人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硕士生涯只值400块钱。
学会借助外力
虽然说读研究生更多的要靠自己,但其实你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机会来寻求外界的帮助。比如说, 你可以让身边的同学做你论文的第一个读者,让他们来提问题。
因为有人能够批评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别人在意你才会批评你,你才会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但如果别人都在说你的好,那才可能是真正的有问题了。
导师可能很多时间会比较忙,不可能关注你在研究生阶段走的每一步,所以我们要珍惜好和身边的人一起进步的机会。
但也不是说你的导师就完全放养。 虽然我的导师很忙,但他还是会每个月给我们开一次组会,交流我们的想法,然后一针见血地把研究中的问题给我指出来,有这样的一个人来引导还是不错的。
所以说, 做科研不是单打独斗,有问题还是要和导师、同学交流。你总能从身边寻找到很多有价值甚至起到关键作用的帮助。
6篇论文发表,1篇北大核心
在研一的时候,我发表了六篇论文,其实在时间管理上还是会感到比较困难和麻烦的。
但是我每天都会把自己当天要做的事情都列出来。如果那天做不完,到了凌晨两三点我也不会睡,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能拖延。
所以说,我给自己规定了目标: 两三个月之内我得写一篇论文出来。有时候不逼一下自己,你真的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
6篇论文包含1篇北大核心,有人会问怎么有这么强的动力? 其实成功发表一篇之后,你就会感觉自己像打了鸡血一样,就是这样的一种成就感能够支撑你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