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不给提款 读懂先生——黄永玉
感谢黄先生
给我们留下
如此浓郁如此丰厚的
一个
画展
《水仙图》(局部)2019
黄永玉先生写道“水仙花从一个浑圆的的球茎到出叶芽到根须,开始到结苞开花直到凋谢,时间不到一个月。优雅加芬芳那么的匆忙。你会问她:姑娘你干什么来了,走得那么急速一点微笑都不给人留下,你会以为她还有心跳想给她做人工呼吸,她会证明给你看,不是来不及抢救,而是生命的另一种芬芳的形式,我没有死亡,明年和你再见的仍然是今年的我。”
读先生的画每次都有新感悟。
首先,先生不是“老顽童”,他是永远长不大的对生命充满激情的追风少年,他爱新生事物清纯率真爱憎分明,他不“老”,更不“顽童”。
其次,先生幽默、乐观,那是他天生的性格,但他的人格里绝不只有这些,他是一位有深度的思想者。
请看他的作品《我心深处》
:
这样的画作,黄先生并不多,只一两幅,而且并无长篇提款。内心深处的东西点到为止、语言难以说清,看后感同身受、令人心痛。
艺术家内心的颤抖、悸动、这幅画会告诉!
自然界的一朵水仙、一只鸟、一群大雁,他都把它当人一样看待,先生喜欢大雁排列成行庄严飞行的样子喜欢那天空中充满尊严的一个大大的“人”字~
在这幅“孤雁图”中,先生写道:“雁哪雁!何事留下了?”何等悲天悯人的问候!又像在问自己:我从何处来?是什么让我在此冰天雪地停留?
黄先生的又一幅画《遥怜双归鸟惶惶无所棲》,是他97岁时画的,画的是一对无家可归的鸟。先生善用比喻、隐喻。这幅画又一次显示出黄永玉先生不是“老顽童”,他的风趣幽默顽皮一方面是他的天性所致,更重要的是他睿智达观的处世方式。
当你了解到他生于乱世,从小阅人无数、见杀人死人无数见怪不怪时,对他的幽默风趣的做法——比如文革中找医生开许多病假条,带全家到颐和园搭帐篷苦中作乐,也就能够理解了。
黄永玉先生为什么总是叼着个大烟斗,爱说爱笑,可当有人问到沉重问题时,却又沉默以对?是的,他是个率真的人,但他并非真如孩童般口无遮拦,并不是所有的话都说出口的。
即便偶尔提及一些不公的对待,也是平静地一带而过,十分的淡然。
上面的画加上《今夜》、《风咋起》,他的这些袒露心声的画真的很难得,显示出一位真正艺术家的良心,应受到尊重,所以我要写出来我的这种感觉。
这些画
使我
肃 然 起 敬
———————————————
黄先生12岁就开始闯荡江湖,甜酸苦辣全都尝过,在闽南,普通百姓对他很好,后来到上海、到香港……他小小年纪受到多方呵护,这些都被先生视如珍宝。
这是黄先生97岁的一幅画,画的是自己小时候闯荡江湖的样子。他写道:
“上海一个老人家开我的玩笑说:“看这小瘪三,讨饭还背满口袋书还有十几斤重的磨刀石”
“其实我那大口袋里岂止只书和磨刀石,还有刻过的木刻板,木刻刀,笔墨纸砚跟颜料盒。现在想来好笑,那时候谁个敢笑?具备这幅家当的青年并不多,有的人连木刻刀怕还没有见过。唉!那时候一个孩子在外,自己要养大自己真不容易。到得老来,一身里里外外都是伤,本老头已算是个非常走运的人了——嗯哼!
这个大背包是黄先生:“发财以后第一项纪录,那是在莆田涵江海大丰请我画的一张财神爷特别在街上买了牛皮麻线自己一针一针缝出来的”
那时抗战已经爆发,“我乡子弟一六师为保卫嘉善地区全部牺牲于彼处“
”我在闽南长大,好几年生活在避难的安溪县,离开学校后,一直在闽南四处流荡,每一个黄昏都有善心的老人家招待进屋宿食,我们彼此都未见过,难道不相信我会席卷而空?那么信任陌生,而且是全家都哄动起来。留下你住那么一天、两天、或者根本就不问你哪天启步离开,甚至彼此成为少见的终身朋友,苦难挂怀不止。”
请看,在香港,他为朋友画像时笑得多么灿烂!大家都很喜欢他~
再看他1947年23岁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春季展合影时,笑得最灿烂的还是他,他年纪小,大家都很爱护他,他有才华又勤奋又没钱,郁风喜欢他的画买他的画,黄裳也喜欢他每个星期六必接待他来“蹭饭”。他在阴霾满天的天空下,却能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所以活到近100依然阳光如初。
就这样,黄先生心怀深深的感激来到中央美院,每每回忆起央美版画系,先生的脸上都会浮现起幸福的神情:“版画系的几位老先生太可爱了……那时我年轻就干些跑腿的活~~”他是工作室制最年轻的导师,深受李桦等先生喜爱的年轻艺术家,教学非常认真,他记得版画系甚至外系许多同学的名字,关心他们的成长,新冠时他病得很厉害,却惦着同学们托黑妮问我——“同学们怎么样了?”
身体稍好一点,听说学生金连经办个展,又把金连经叫到家里,问长问短。
视频为学生张铭淑几年前看《入木》画展后,在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座谈会上,谈自己最需要关怀的时候,是黄永玉先生把她叫到家里开导她。
为什么黄永玉先生,活到99却依然有颗热烈有爱的心?因为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这颗心。
记得那年科技大请我做讲座,台下学生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哪个更重要?把我给问住啦,多年来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我明白了:行万里路更重要。
黄永玉先生他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回答。
黄永玉先生的一生行万里路,读喜欢的书,将人们对他的呵护和爱幻化成作品,以他所有能够驾驭的艺术形式表达着对这个世界的爱、怜悯、感恩。
作品显示出他不仅仅是一位画家。而是有思想、有担当、有大爱的一位大艺术家。
是呀~先生的画让我感到——人生如此浓郁,那些星星点点闪烁着的善与美的光茫——好圣洁啊~~而那些种种不如意先生是如何对待的呢——别和烂人纠缠那很浪费时间,别留恋使你摔倒的那个坑,拍拍屁股继续向前!
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片刻停歇,没有画别的什么,而是留下一首青春曼妙的“小夜曲”~为了画得好些、更好些,先生不停地在思考动了许多脑筋~一共画了三个稿~
音乐响起~婆沙起舞~多么清新美好啊~令人陶醉~
黄先生活得自在,写回忆录不写提纲,只管一路写去……有一回我建议他画大画可以用拍电影的大起落架上下移动很方便,再去,大墙前就已经按上了。又一回,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举办全国首届架上插图展,希望黄永玉先生参加,在周令钊先生画展研讨会上,我抓紧机会起身到黄先生身后小声对他发出邀请,先生点头欣然同意,他是一向支持公益事业的。
还有一回,先生画了许多大瓷罐,我们去了先生开心地指着上面一个古人的大长脸说:“看!像不像李小表?”我们都笑了,并在心里默默怀念起英年早逝的同学李小表……
又一回我从南极刚回国,系里正好纪念李桦先生生日,我去晚了,站在小教室敞开的门外被李桦先生瞧见了,出来拉着我的手进屋并让我讲讲南极,我便讲了香港潜水员的故事——这个潜水员全世界的海都潜遍了就想着潜潜南极的海,下得海来~忽觉一庞然大物在他身边蹭来蹭去,不一会儿和他脸对着脸,圆圆的眼睛瞪着他,倒挂着、、鼻子还噗噗地冒着泡……哈哈哈满屋的老师同学都笑了,黄先生笑得最欢。
是啊,黄永玉先生虽然没直接教过我,但回顾起来交往不多却也不算少,我们知道先生珍惜时间,平时不打搅他,但先生只要一声召唤,我们同学便立马跑去他那里快乐相聚。
俱往矣
一切如先生的今夜般
难以忘怀
这幅今夜是借用的,来自八融文化,谢谢八融文化,谢谢您们在先生最后的时光陪伴并帮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