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文章接收到发表流程 保研论文 | SCI论文发表——投稿后期刊的运作过程是怎样的?
期刊都有出版商,出版商可能会统一管理稿件的投稿,所以会出现投递到不同期刊,但是是在同一投稿系统操作的情况,甚至可能经由同一个编辑处理。
有些期刊的编辑部是挂靠在科研机构之下,投稿系统相对独立。
投稿后,期刊是怎么运作的?
1、稿件投到期刊的投稿系统后,会指定编辑处理。
2、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由于编辑通常会有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和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会从稿件的语句逻辑、基础理论等方面判断论文的价值,还会判断稿件主题是否符合期刊的收稿方向。
如果在这一步被拒,须根据编辑的建议,对稿件内容进行修改再投稿(研究主题与期刊的收稿方向符合,且编辑指出了文章的问题),或者直接另投(研究主题与期刊的收稿方向不符合,或者编辑没有指出文章的问题)。
根据被拒稿的原因,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再决定是投递到收稿方向与研究主题匹配度更高的期刊,还是对稿件要求较低的期刊。
3、经过初审后,编辑将稿件通过邮箱投递给领域内专家,请求他们对稿件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是否接收稿件的建议,这个过程叫同行评议。
稿件能走到同行评议这一步,说明论文得到了初步认可。
同行评议通常需要2-3名专家审稿,编辑会综合考虑专家的建议,决定是拒稿还是通知作者修改稿件。
专家的审稿建议通常比较详细,且对提高论文科学性、创新性有本质帮助。不管专家给出的是接收稿件还是拒收稿件,也不管编辑是决定通知作者修改稿件还是拒收稿件,学生都要重视专家的审稿建议。
4、如果编辑决定通知作者修改稿件,说明论文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学生需要根据审稿建议进行修改,如果修改结果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就会被专家拒稿。
这个阶段的修改通常要1-2次,编辑会根据专家对修改稿的意见决定是拒稿还是接收。
拒稿的话,说明没有参透专家的建议,或者专家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目前无法解决的,那就只能再认真研读专家的修改建议,进行相应的修改,或者改投要求较低的期刊。
稿件如果被接收,说明研究的专业水平被认可,学生可以凭此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但是如果在评奖、加分的规定中,要求稿件要见刊或者能被数据库检索到,那就要抓紧时间配合编辑的修改要求,让稿件可以尽早顺利出版。
稿件接收后的修改,通常是编辑对一些细节的意见,如图表的形式、美观度,段落中重点语句的突出,主干内容以外成分的补充,参考文献的补充(加一点本期刊的论文,提高该期刊的引用量)等等。这样的修改通常要2-3次,通常比较繁琐,但都比较简单。
(审稿的各个过程,要注意审稿系统的提醒、绑定邮箱的邮件,以及时间点。)
还有不懂的同学可以直接联系学长姐哦,手把手带你发表SCI!
▼ 精彩速递— 超有货的经验贴▼
▼保研必看— 院校推免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