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推广方案 关于印发《瑶沟乡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瑶沟乡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发挥我乡农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食品加工业优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选择。遵循农业部和省农委通知精神,根据我乡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乡碧根果优势主导产业安排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基地建设由乡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关村居根据农产品种植规模,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乡村农技推广网络的技术支撑作用,把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结合起来,做到创建一片,认证一片,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基地规范运作和管理的新途径。
二、基地概况与建设目标
瑶沟乡位于泗洪县西南方向,是丘陵岗坡地形,主要土质为岗黄土,粘性壤土,种植基地方圆5公里,上风向20公里内无无污染工矿企业,依靠当地非异常气候下的自然降水水系灌溉,水源无污染,土壤经传统种植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无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基地内管理精细,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到位,碧根果树间病虫害蓄积量低。
泗洪县瑶沟乡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基地涉及瑶沟乡官塘村、周塘村、崔庄村、大庄村、桂湾村、全民居六个行政村。是碧根果、稻米、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集群所在地,产、供、销一体化链接紧密,产品认证有一定基础。种植总规模0.69万余亩。基地年总产量 300余吨,覆盖整个瑶沟乡适宜种植碧根果耕作区,已建立起完善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模式,为更进一步建立绿色食品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
1.乡政府成立瑶沟乡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张成中任组长,分管领导董军任副组长,财政、水务、执法队、农业服务中心及有关村居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一协调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乡农业农村工作局,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基地办配备专职人员 3名,具体承担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的生产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3.基地各有关村居明确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生产基地建设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
4.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二)明确目标,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1.基地建设建立乡、村二级生产管理体系,做到乡村二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有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和生产收购合同。
2.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办公室按照绿色优质农产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村和农户。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3.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乡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绿色优质农产品办公室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交售**等。田间生产管理**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三)依法行政,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
农业法律条款规定,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柜,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协助县有关部门,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四)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1.依托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2.根据需要配备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络,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
3.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行政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4.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保证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
(五)夯实基础,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1.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2.加强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做到乡有检测站,农贸市场有检测点,加强对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生产投入品、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测。
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定期搜集、整理、发布绿色产品的生产、供销信息,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网上查询。
(六)严格督察,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1.基地固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生产档案**的管理。
2.依托县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及乡综合执法大队组成基地建设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检测的档案**和监督检查。
3.基地内部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制度。
(七)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
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搞好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组织农产品收购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名优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保障基地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乡人民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产基地办公室,专门负责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基地建设和生产、销售对接工作,同时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划、制订措施。
(二)乡政府将绿色优质农产品(碧根果)基地建设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计划投入12万元经费用于我乡绿色农产品(碧根果)基地建设工作,其中用于基地环境、检测分析3万元;日常工作运转1.5万元;宣传培训、标牌标识2万元;手册编印、申报材料、生产档案等2万元;农田基建1.5万元;日常监管1万元;督查验收、证后建设1万元。
(三)乡政府通过电子显示屏、村广播、宣传栏、开培训会等方式,宣传绿色优质农产品创建工作。
(四)乡政府制定乡村技术推广构架图、基地监督管理网格图,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投入品市场及生产档案进行技术指导,全程监督管理。
(五)乡政府制定考核细则,对在碧根果基地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居和个人及时奖励,同时对因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目标的,按目标责任追究制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