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审核不给出款 吉林银行取款规定引发争议
近日,吉林银行的一项取款规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据网友反映,在长春市吉林银行一支行取款时,被告知需辖区派出所同意才行,最终等了很久派出所审核后才成功转账。这一规定涉及取款、报备、派出所核实、防范电诈等多个关键词,引发了人们对银行服务、客户权益和反电诈工作的深入思考。
一、事件回顾
6月11日,有网友称其母亲携带银行卡、身份证等证件,前往长春市吉林银行一支行取款,但被银行告知需派出所同意才能办理。因另一银行存款利息较高,其母亲想将吉林银行的钱转入到另一家银行,总金额不到10万元。最终,在等了三个多小时后,经过派出所审核,才在银行窗口成功转账。
二、银行规定
据极目新闻报道,该支行工作人员回应,根据辖区派出所要求,取款2万元以上,需要支行工作人员向派出所报备,派出所对客户账户核实后,便可以取款。其还表示,这主要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转账以及客户被骗。
三、派出所核实
该银行支行所属辖区的金安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所并未制定相关的要求或规定。“正常是不需要我们审核的,但是银行那边可能觉得一些客户的大额取现有风险,他们不放心,所以让我们过去核对一下,看是否涉及电信诈骗,同时也普及一下反诈的知识。”该工作人员举例称,比如涉及老年人,或资金来源不明,“银行有自己的主观判断”。
四、各方观点
1. 银行从业者:有银行从业者认为,多一道手续可能就少一个倾家荡产的家庭。现在很多人刚开了银行卡就卖给人搞电诈,加强管控还能反洗钱。
2. 储户:一些储户对银行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无端增设了限制措施,耽误了事情。他们质疑银行是否有权限制客户的取款自由。
3. 律师:律师认为,取款自由是存款人的基本权利,银行、派出所或者其他机构,均无权设置其他法定程序以外的障碍。
近年来,电信诈骗活动猖獗,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配合反电信诈骗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印发、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保存管理办法》规定,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用途。
我个人觉得防范电信诈骗的大背景下,银行加强对取款业务的审核和管理是必要的。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平衡好客户权益和反电诈工作的关系。银行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优化取款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避免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派出所等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共同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此外,对于银行的取款规定,相关部门也应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储户在遇到不合理的限制时,应及时向银行或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总之,吉林银行的取款规定引发的争议,反映了在反电诈工作中银行服务与客户权益之间的平衡问题。各方应共同努力,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既要保障客户的取款自由,又要防范电信诈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