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款审核取不了现 内蒙古一男子用细雨筹平台筹到的救命钱却迟迟拿不到,什么情况?
“我生病住院后正缺钱时,恰巧遇到一位‘细雨筹’的志愿者,这个机构利用我的身份信息很快就筹到了一笔款,可他们至今没有把筹到的救命钱给到我手里。”9月10日,正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武喜向本报反映。
据武喜介绍,他今年42岁,家主包头市达茂旗,多年来一直在呼和浩特市打工。几年前,武喜被确诊为脊髓损伤,经过多年治疗也未能痊愈,家庭也因病致贫。7月20日,武喜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时,一位名叫葛宏斌的男子来到病房,声称他是“细雨筹”的志愿者,能够帮助武喜筹集治疗费。武喜说:“这个名叫葛宏斌的志愿者是呼和浩特本地口音。这个人当时说,‘细雨筹’的筹款效率高,要比‘雨滴筹’强得多。‘细雨筹’的筹款方式是筹多少都不收取任何费用,提款也非常方便,从申请提现到打款也就3~5个工作日就完事了。我听了之后就把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号、病历等相关资料都交给了葛宏斌,对方也很快就给我弄了一个筹款软件。我把这个筹款信息发布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之后,亲戚朋友们纷纷打款支援,几天时间就筹集了8900元。可是,当我先后多次向‘细雨筹’方面申请提款时,对方却一直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放款。后来,我给葛宏斌打电话,对方让我找‘细雨筹’负责内蒙古区域的杨经理,杨经理刚开始还接电话,后来就拒接了。我又给‘细雨筹’北京总部打电话,接电话的一位女士说很快就会放款。然而,时至今日,我也没有拿到这笔救命钱。”
武喜给记者出示了一张葛宏斌的名片,葛宏斌印在名片上的身份为“细雨筹”细雨互助志愿者,“细雨筹”所属机构为北京民泰公益基金会,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汉威国际大厦3区2号楼1M07/08室。如今,葛宏斌帮助武喜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上的筹款软件已经处于无法打开的状态。9月11日上午,记者按照名片上的电话拨打葛宏斌的电话时,对方已关机。记者又多次拨打“细雨筹”内蒙古区域杨经理的电话时,对方一直拒接。随后,记者按照武喜提供的号码拨通“细雨筹”北京总部的电话,接电话的女士声称她不清楚该机构给武喜筹款的这件事。
记者对此事经过多方采访调查后发现,细雨筹方面显露出来的问题还真不少。
患者提现受阻
9月17日,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与正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武喜取得联系时得知,他已经苦苦等待了一个多月,可细雨筹方面仍然没有把筹集到的8900元治疗费支付给他。
武喜告诉记者,他还加入了一个细雨筹的微信群,这个群里就有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在细雨筹平台上筹款后,却一直拿不到钱,这50多人的筹款总数至少在40万元以上。在这50多名患者中,有10多名患者来自呼和浩特。近几天,细雨筹平台陆续支付了少数几个人的集资款,可多数患者尚未拿到救命钱。武喜说,如今在患者们的心目中,“细雨筹”简直就成了“细雨愁”。
拖延支付事件频发
记者经过上网查询后发现,各地媒体已经披露多起细雨筹拖延支付事件。据《公益时报》报道,哈尔滨市的张女士的母亲因病入住哈尔滨第一医科大学医院,后因病情恶化,6月底被收治该院ICU病房,院方给其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7月初,张女士通过医院橱窗看到细雨筹的平台广告后,便登录该平台完成注册,并且在客服人员的指导下开始筹款。一周后,张女士筹得2.8万元左右的救助款项。可是,张女士在平台上的提现申请审核通过后,资金却一直无法到账。
哈尔滨市民李先生在实施心脏病手术多年后,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多年来,李先生为了治病已经花费大量资金,家庭因此陷入贫困境地。7月上旬,李先生的家属在细雨筹平台上发起筹款项目,1个月内筹到1.2万余元。按照细雨筹平台的提现规范,筹款者向平台发起申请,审核通过后平台将在1~5个工作日打款到账。可是,李先生的提现申请审核通过后,资金却迟迟无法到账。
据《贵阳晚报》报道,今年7月,贵州的何先生被诊断为鳞癌。住院期间,细雨筹志愿者邀请他通过该平台募集善款,共筹到6046元。但他在提取时发现,之前的捐款链接已经点不进去,“细雨筹”公众号打不开,志愿者也联系不上。同样着急等待救命钱的还有王先生。他的两个儿子被烧伤,在细雨筹平台筹集到了1.1万多元善款,至19日中午也一直取不出来。
除了这几个案例外,在微博上也有网友反映“细雨筹”公众号频繁更改、打不进客服、提现不到账等问题。
电话无人接听
据报道,“细雨筹”是由脉享(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网络众筹工具,2018年创立,隶属于北京民泰公益基金会。但这两个“东家”目前似乎都有麻烦缠身。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脉享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北京市民政局官网上,民泰公益基金会今年1月也受到处罚,原因是“2017年度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比例为0”。
记者经查询发现,8月23日10时23分,“细雨筹官方微博”曾经发布一则致歉公告。该公告称,细雨筹平台遭到恶意投诉及举报,致使微信服务号被迫封停,导致现阶段的用户筹款与提现等操作无法正常使用,公司已第一时间进行原平台主要功能的迁移与恢复处理,并开通了新的入口,筹款与提现功能不受影响,均可继续操作使用。
就在微博发出的当天,细雨筹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在8月25日那天会将之前申请提现者的全部款项拨付到位,让筹款者提现成功。可是,到了8月25日之后,仍有众多申请提现者未能成功提现。9月17日下午,记者连续拨打细雨筹的两部电话、,以及细雨筹平台公布的电话,均呈现语音状态,无人接听。此外,记者还发现,多名筹款者提供的细雨筹平台筹款链接现已经无法打开,细雨筹公众号也显示被封号,后又转移至名为“细雨健康服务”的公众号,现已同样无法打开。
据媒体报道,几名筹款者已经向细雨筹公司所辖地北京市丰台区警方报案。警方表示,该筹款事件已经有多人前来报警,正在展开核查。《公益时报》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警方了解到,目前细雨筹平台运营方脉享(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被北京市丰台区工商局责令整改,警方也将密切关注事件发展。
基金会称不知情
细雨筹官网公开宣称,细雨筹由脉享(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2018年创立,是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免费筹款的平台,隶属于北京民泰公益基金会,接受基金会的指导和监督。
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查询,2016年8月26日,北京民泰公益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成立,业务范围为扶贫助学、助老助残、资助贫困学生。2017年11月29日,被北京市民政局认定为慈善组织。今年1月9日,该基金会因2017年度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比例为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被北京市民政局执法监察大队警告性质的行政处罚。
不久前,《公益时报》记者就此事与北京民泰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艳取得联系时,李艳表示,细雨筹网站上公开宣称隶属于北京民泰公益基金会,接受基金会的指导和监督的说法并不属实。基金会与细雨筹并无隶属关系,也对细雨筹并无监管。李艳还说,“目前,细雨筹募集了多少资金,兑付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兑付,基金会方面并不知情。接下来,基金会会与细雨筹方面沟通,并召开事件说明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慈善工作者指出,派志愿者“扫”医院让患者众筹、患者需要用救命钱时钱却提不出,本就诡异。办公地址异常、慈善零支出,更加剧了人们对细雨筹的信任危机。《慈善法》明文规定,慈善组织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目前虽然无法断言细雨筹存在截留善款的意图,但筹集了巨额善款不支付的现状的确让人困惑。值得一提的是,“零手续费”和“全程一对一服务”,是细雨筹标榜的特色。但作为企业,它却有意回避了如何维持基本运营、如何支撑“赔本买卖”的核心问题。这跟众筹发起者提现时平台失效的事情放一块,难免让人怀疑其筹集善款的动机。真相如何?显然需要细雨筹方面给出说法,同时也需要监管层面给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