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哪发表文章 你在发表理科学术文章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知乎处女答。说点自己的经验。
先打个广告:Latex真是写科研论文的利器啊!一般杂志网站上都有Latex的模板,格式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一点点调,可以边往模板里填充内容边运行预览,简直不能更方便。改投其他杂志也只是换个模板然后复制粘贴的工作量,效率那不是一般的高。
下面进入正题。
1、写文章自然要先有思路,按我导师的说法,“写文章就是讲故事”,先定个大概的题目提醒自己故事内容是什么,后面可以随着内容的充实和立意的变化再作修改。把故事讲圆咯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尽量把它讲好。一般文章都是要有图表的,先在纸上按顺序画几个直观的示意图,便于与导师或其他人讨论并确定文章内容和结构(框架)。
2、一旦确定了框架,就可以把这些图表按照发表的格式作出来。写文章的过程中这就是你的路标(没有图表的文章也许仍然有其他关键节点,比如某个重要的方程式之类,道理或许是一样的),围绕图表写可以避免你因为太过机智写跑了题拉不回来徒增烦恼。看图说话嘛,总不会扯到没边儿。好的图表可以让读者不看文字就知道你要讲什么故事,不过这就是高级技能了,可以慢慢琢磨和训练。
3、根据已经确定好的框架,估计一下这篇文章的工作在本领域大概处于什么水平,可以向哪些杂志投稿, 然后下载模板,或者到其网站上了解投稿要求 。如果你没有阅读足够多的文献,无法给自己的工作合理定位,那就参考其他人特别是导师的意见,他们会根据工作的深度、新颖性、杂志特点等(知己知彼)给出比较靠谱的建议,帮助你提高命中概率。
4、看图说话。把图表按顺序插到模板里,也就是先搭好房梁。前面知友们讲得很好,我们对细节了解最多,因此先把叙事部分(如, and )照着做好的图写出来,这是添砖加瓦。这时要注意段落间的连贯性,让审稿人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上下文严密的逻辑关系并为之折服,而不能感到跳跃或散乱。要知道审稿人不是在看电影,你烧他的脑子他也会让你不爽,轻则argue,重则。。。你懂的。另外,不要怕细节写太多,多了的可以压缩或删减,少了的就只能绞脑凑数了, 纯凑数的内容和精炼过的相比水平绝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对吧。
~~~~~~~手机码字好累,先占坑,吃饭回来继续答~~~~~~~
………………我回来了,接着说………………
5、细节部分写完了,下面进入。这一部分往往要引用全篇绝大多数的参考文献,来讲清楚本领域的发展沿革,其他人的相关工作,和阐述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结论等等,最后引出自己的工作或文章结构说明。这就需要再集中阅读一下你准备引用的那些文献,这些文献不必多,而必精,要能充分支撑你的论点而不显得多余。之所以把放到这一步来写,是因为在完成, and 部分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把文章又重新细致地梳理了一遍,再结合刚刚因为重读了文献而在脑海里形成的对本领域发展脉络的一个系统的认识,很容易灵光一闪,想出比之前更好的立意,这往往能让文章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甚至一怒之下转投更高水平杂志也是有可能的。另外要注意的是,对他人以及自己的工作的阐述不能只停留在“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的层次上,除非你的发现足够惊世骇俗,而是要总结前人的工作,指出其不足(如方法精度低、材料稳定性差等)和本领域内仍未解决的问题,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到你自己的工作上,也就是为什么要展开这项工作,例如能够弥补……的不足,解决……的问题之类,让你的工作显得独一无二价值连城不可替代。最后,尽量不要直接说某人的某项工作是错误的,不光因为很多前沿问题并没有定论也就不存在对错,也因为审稿人和编辑十有八九也不喜欢随意judge别人的人(你又不是上帝),而且万一被judge的刚好是你的审稿人,岂不作死?
6、和。这两部分非常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简直就是整个故事的浓缩版。前面的很多细节在这里只是一句话带过,或者连提都不提,但结论一定要有。想象我们阅读其他文献的时候,常常为了节省时间(懒)而只看(事实上是)部分,就知道该怎么写了(其实答主也不太会写,勿喷)。而更加精炼,需要在短短几句话中体现工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有可能是除文章题目外最能抓人眼球的文字了,重要性不言而喻。
7、。使用啥的文献管理软件导入,据说非常方便,题主可以关注下。你们不会知道答主当年手动把参考文献敲进文章里的时候眼里翻腾过多少泪花……当然,就像@渠志倍童鞋说的一样,非常不提倡用这个软件灌入大量无关的参考文献,百害而无一利。
剩下的一些东西例如署名规则图片格式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投稿前对着网站上的投稿说明修改就是了。再补充一点:文章初稿完成后一定要找同领域的人帮忙挑刺,比如语法、拼写有无错误,文章/段落布局是否合理,有无逻辑漏洞等等,据此作进一步的修改,不要等被审稿人质疑后再去弥补。
答主水平有限,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看官们请轻喷。希望能帮到楼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