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思维有什么 股民要不要有创业思维?
详细解读,点击下面音频收听本期《易说》节目。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份有关“95后的”调查报告,对“95后”大数据进行了直观的可视化画像,我注意到,其中“95后”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较为有特点。
从报告的数据来看,被调查者中,高达86%的“95后”大学生非创业者认为创业是很难成功的。报告也提到,与“95后”大学生非创业者相比,“95后”大学生创业者更愿意接受享乐型消费,同时也更愿意把剩余的生活费投资到股票、期货、基金等风险较大的产品上。
其实,在网上搜索股票投资与创业这些关键词时,我也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笔钱,是选择创业还是炒股?当然,也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股票投资也可以看做是创业。这样的问题,其实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而且在股市进入牛市时,最容易看到这类信息,大体是“创业艰难还不如炒股”云云。
股票投资与创业最大的区别在哪?我想首先是一个目标的区别。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创业者爱谈“梦想”,当然,赚钱是重要目标之一,但大多数的创业者会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股票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很少谈“梦想”,几乎都谈的都是“好票”或“涨跌”。不要小看这个区别,这会导致两者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操作方式的巨大差别。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创业者更能坚持最初的想法,而股票投资者容易陷入“追涨杀跌”之中。
很多投资者进入股市的最大一个原因是认为炒股的钱比较好赚,或者是炒股赚钱来得快。但我也看到有既经营过企业又做过投资的投资者在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还是认为经营企业要比做股票投资更容易一些,为什么?
分析起来,其实两者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要看准趋势,选择进入时机,投入精力和时间,目标是实现盈利。但两者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在于,人们去创业经营一个企业,大多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着手,犯错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而反观一下做股票投资,大部分散户投资者每天都在面临各种新的东西,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一旦进入市场,很容受到盘面涨跌影响,从原本的投资心态转变为投机心态,不愿意错过每一波热点行情,经常进入到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板块股票中,冒那些不该冒的险。
在股市上要做一个投机者很容易,而要从一个投机者最终转化为投资者,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不经历一两轮牛熊转化,对于市场的认识也不会那么深,也不会体验到“战胜市场”这话,其实困难重重。
其实,我觉得“用创业的思维去思考股票投资”倒是一个很好的股票投资的策略。股票的实质是上市公司的股权,当我们买入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相当于成为了它的股东,可以理解为与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
“股神”巴菲特的一些观点,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他提到的一些经典的投资理念,很多人却是说说而已,并没有付诸于实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要用合理地价格购买卓越的公司。在这里要求我们懂得如何去为公司估值,只有正确的为企业估值我们才能知道公司到底便不便宜。所以,做股票投资,我们最好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而且这类知识是越多越好,至少要能够让你可以独立地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大致的判断,比如当前是保持正常,还是出现恶化的征兆,或者出现好转的迹象。
如果用创业的思维去考虑股票投资,那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公司的经营者去对待一家公司的,而不是只盯着二级市场上的股价的涨跌。正好相反,在A股市场上,大多数的股民不是去进行客观的企业价值研究,而是避重就轻的选择另一条捷径,只盯着K线图,听听股评的说法,打听一下小道消息,就做了操作的决定。
近段时间,“漂亮50”与中小创成长股轮番登场唱戏,很多投资者都把不准节奏,来回切换股票,结果总是容易错失了行情。再看热点概念还是时有闪现,想要追逐热点,也容易为别人“抬轿子”。
在最后我还想再借巴菲特的一个观点,提醒一下在这其中迷惑的股民: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用闲置资金去投资,并坚守自己最熟悉的品种,保持一份与公司一同创业的执着,反而更容易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