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发论文 河南高考成绩“调包案”反转:高考公平,不容儿戏!
01
近日,一篇《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调包,纪委介入检察官实名举报》的自媒体文章刷爆网络,在知乎该话题最高以近一亿的热度高居榜首,目前有近万个回答。
4名来自郑州、洛阳、周口的河南家长表示,4家孩子今年的高考分数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他们怀疑孩子的答题卡被人调了包,并向纪检监察部门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内外勾结、组织考试作弊”。
一时间群众群情激奋,各类柯南式推理和阴谋论尘嚣而上,热度居高不下。
要知道,科举舞弊即便在清朝也是大罪,连乾隆对这样的案件都讳莫如深,多次交待和珅要谨慎处理,因为“一旦事发,民风十年为之不振”。
让乾隆如此忌讳的便是康熙五十年的科举舞弊,当时江南乡试的主考官是为左必蕃、赵晋,他们擅自动用权力,中举者大多是达官贵人子弟,为此有人写诗讥讽。
“左丘明有眼无珠,不辨黑黄却认家兄;赵子龙一身是胆,但见孔方即是乃父。”
家兄指的是关系户,而孔方指的就是钱。
康熙为此震怒,几十颗人头落地,包括两江总督葛礼,即便葛礼妈还是康熙奶娘。
然而到了今天,这一震惊全国的案件居然出现了反转。
8月8日,信阳考生李闻天)来到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查看自己的答题卡,以检验答案是否为自己所写。
下午6点30后,李闻天和母亲从招生办公室走出,李闻天自己看了高考语文,数学,英语和理科综合答题卡,并确认是自己的笔迹,没有调包。他告诉红星新闻,已经确认放弃笔迹鉴定,并和母亲写了情况说明。现在,他们正在等待下一步的分数核实。
也就是说有一名考生已经承认自己搞了乌龙。
当然,这件事最令人瞩目的,还是名牌中学郑州一中的考生苏小妹,据说苏小妹平时成绩627多分,而高考分数下来居然才325多分,实名举报招办主任的也是苏小妹的检察官父亲。
然而,接下来爆出来的诸多事件,却让这个苏小妹备受质疑。
(1)笔迹
首先是这个苏小妹笔迹图,即便不需要专业鉴定,也能发现,考试中她写的作文,就出自她本人的答题卡。
不得不说,“不负年少”这四个字,两篇真的是一模一样啊!
(2)成绩
接着苏小妹在网上自主招生的成绩表也曝光了。
从成绩表上我们可以看出,苏小妹的成绩真的是很不稳定,其中高一上学期为什么没有,是因为她是从一所普通中学转到重点中学郑州一中的,坦白说,她家庭必须有一定能耐才能办到。
但苏小妹进入重点中学后,成绩一路突飞猛进,尤其是物理从25变成了84,其他各科也有相当大的进步,但化学居然从57上升到87后又掉到了44。
由此可见,苏小妹的成绩并不稳定。
这也是最要命和最实锤的一个证据,那就是苏小妹同学,通过北师大自招初审的论文是抄袭的。
该文章综述完全抄袭另外一篇文章。
经过知网抄袭检验,苏小妹的论文多半是由网络各类文章拼凑而来,不仅逻辑不通,而是多是套话空话。
而且苏小妹还是有一篇关于天文学的论文,题目更是大的吓人。
论文题目叫《天文学的基本性质与发展规律》。
我的天啊,但凡有点学术素养的人,都不要写这样巨大框架的文章,除非你是天文学泰斗。
当然,我们苏小妹同学能在物理系和天文系都有这样的造诣,我觉得,她考了多少分已经不重要了,如此杰出青年应该直接破格教授。
遗憾地是,该篇文章不仅空洞无物,而且依旧是大段抄袭,摘抄是抄袭自现代天文学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先生的同名论文。
至少从这一点来上,苏小妹有过造假的经历,我们对其的描述存疑。
(4)校友爆料
有校友爆料这位苏同学是故意考差的,因为她想要再复读一年。而他爸则是彻底被她蒙了,即便出事了女儿还在外面玩呢!
知乎之前多位坚定维护苏小妹的校友,也在回答中更新,在询问了多位老师和同学后,发现苏小妹的众多疑点,觉得自己的脸快被打肿了。
越是热点事件,越是关乎教育、医疗、法律这三大底线的新闻,我们就越是要冷静看重证据。
我看了苏先生的微博,我很理解,她很爱自己的女儿,也对自己的女儿充满了期待,想要拼尽一切去为女儿“讨回公道”。
我真的很想相信她遭遇了不公,更想为她伸张正义,打掉幕后黑手。
但假如我们都错了呢?
当疫苗事件们一次次刷新道德底线时,我们更要恪守真实。
成熟的人,情绪都有一个“智慧系统”,当情绪带来冲动行为时,它便会重新对情绪进行认知,广泛搜集信息,消除不合理信念。
在过去的文章,我把它叫做“情绪常委艾利斯”。
如果激情亢奋的看客们可以亲自动手,去搜寻一下所有消息的来源,去仔细读一读原本的报道,如今网络上的声音可能会平静许多。
也只有鼓励网友们理性和智慧,才能真正在热点事件中发现社会的症结在哪里,才能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提高眼界。
我不愿像一些网友一样恶意揣测苏小妹是靠作弊维持的好成绩,但我可以肯定,这位苏小妹和他爸爸一定是缺乏信任和沟通的。
山西在2002年就发生过高考调包案,原本能考500多分的考生,成绩下来只有300多分。
“我的试卷被调包了!”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考考生杨晓聪在与父亲杨创业复查考卷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直指山西省教育行政部门。
山西省纪委监察室、山西省教育厅监察室、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监察室等部门为此成立了一个联合调查组,经过三次鉴定结果仍是“笔迹为同一人所写”。
面对结果,杨晓聪和他父亲全面对抗调查,对外宣称杨晓聪需要复习,不便被打扰。
而本次苏小妹事件中,记者现在也无法联系上苏爸爸,而苏小妹的微博也已经注销。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我暗示,就像一个妇女盼子心切,久而久之便觉得自己真的怀孕了,尽管确实伴有呕吐、腹部隆起等反应。
也许苏小妹真的没有苏爸爸想的这么优秀,苏小妹也无法再扛起爸爸心目中完美的形象了。
02
这次事件中,虽然有一人已经承认乌龙,一人出现重多疑点,但也不排除另外两位同学确有被调包的可能,我们还要是督促相关部门,尽早给出最终结论。
教育公平是一个底线,不容任何的亵渎。
然而这件事真正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随着事情真相的进一步揭露,郑州一中自主招生中的论文造假问题被揭露了出来。
网友扒出,郑州一中一位自主招生的高中生,一篇有关生物实验的文章,居然和山东大学一名2012年的硕士毕业生题目一模一样,结论和内容也相差无几。
我真的不知道,一个高三学生,面临铺天盖地的试卷,和高密度的考试。
他们是怎么抽出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并撰写论文的。
顺便我手贱,去搜索了一下郑州一中在知网上发表的论文,我惊讶的发现,该校的科研几乎是由学生顶起来的。
知网作者单位锁定郑州一中后,发现有超过一半的论文是高中生发表的,有很多作者输入内容后,完全没有详细,这里面也有很多是学生。内容涉及心理学,金融学、物理学、天文学、网络信息技术等。
知网排行前7的文章,只有余春柯是该校语文老师,其他全部是学生。
这些文章的学术价值如何呢?
由于其他的学科我不懂,我就只点评下金可心同学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纠治研究》。
这是篇典型的灌水论文,没有摘要没有关键词,格式极其混乱。
文章大量原文引用别人的概念,却不标注参考文献引用,不能说抄袭也极为不规范的。
该研究不仅没有一个个案报告,所谓的纠治研究,却连一个数据都没有,只是把网上通常所用的方法拿来堆叠一下,一点新东西都没有。
用网文圈的话来说,这叫“洗稿”。
其实不单郑州一中,高中生发论文,在众多中学也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
为什么呢?
因为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已发布的招生章程里,有近半的大学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条件之一。
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代笔。
为了顺利地跨越自主招生的门槛,不少高中生排队抢发论文;一些期刊杂志尽管打着学术的旗号,在实际上却已经沦为“给钱就发”的论文加工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有利可图的“高中生发论文”,导致了一根畸形利益链条的产生,沦为某种意义上的“烧钱游戏”甚至“拼爹游戏”。
当然,上述文章纯粹灌水,用的是移花接木式的抄袭,家长能量一般。
“最有本事”的家长就找到了重点大学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代写,还有少数高校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让孩子与其他亲属、朋友“合作”发表论文,让少数高中生坐享其成。
某985大学的免试推荐的博士生,直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她的论文却全部是抄袭的,还一篇核刊都没有。若不是因为她的精日言论被曝光,也许这些事情永远都没办法知道。
顺便一提,该博士生只是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的处罚。
学术造假,在国外是一票否决,一经发现立即剥夺一切资源。
而在国内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要是当事人不要闹到网络全民皆知的话,几乎不会有人知道。
这不仅真正破坏了教育公平,更进一步加剧阶级固化,从长远角度来看,更是对科研工作的一种亵渎,对贫苦的科研创新人员的侮辱。
而科技落后的结果,是需要全民去承担的。
高考是寒门弟子上升的最公平的道路了,还请你们这些人不要胡来好吗?
有一个词叫“求锤得锤”,所有的扑朔迷离,在理性的讨论中,最终会真相大白。
点击橙色字体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