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黑平台不给提款 从“捷信贷款陷阱”到“P2P**贷门"—互联网能否拯救遍布“黑历史”的中国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近年日趋走进大多数人的生活,但“不规范、高利息、暴力催收、卖身还贷”等是人们给消费金融的标签。消费金融乱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无法获得有效的个人征信评级致使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或不愿进入个人贷款领域,从技术上说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有可能解决这一消费金融的核心难题;但实践中互联网却将消费金融带进了岔路—P2P和现金贷,进而大大加剧了消费金融的乱象。那么长期看互联网与大数据真的能建立完善个人征信体系从而将消费金融规范化么?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一、消费金融简述及其乱象原因
消费金融指个人从金融或类金融机构借款用于个人消费性活动,理解消费金融要区分以下两组概念:
☆个人贷款分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前者要求有抵押物,比如房贷;后者不需要抵押物单凭个人在银行等放贷机构的信用即可贷款。
☆从用途看,个人贷款有分经营性个人贷款、资本性个人贷款和消费性个人贷款。经营性个人贷款用于个人经营性活动,贷款前提需要提供进货、发货等票据做凭证;资本性个人贷款在中国主要是就是房贷,其特点是兼具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投资属性更大;消费性个人贷款用于短期(一般是1年以内)消费活动,代表产品有京东白条和信用卡等。
本文讨论对象是指用于个人消费性信用贷款,主要包括个人短期周转、分期付款买电子产品或者较短期的个人分期买车、信用卡透支等。从历史悠久的“高利贷”到近年频发的“某宝跑路”,中国个人借贷(消费金融,下文不区分这两个概念)遍布“黑历史”。
☆中新网2013年5月18日报道近年大学生屡次遭遇“消费金融贷款陷阱”,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类产品年“手续费”高达50.76%,众多大学生对此无奈之下选择报案;
☆2016年“**贷门”频现,不仅**贷的高利率让人惊叹,也给被曝光女大学生的前途蒙上阴影。
☆2016年4月14日,于欢目睹其母受到暴力催收者侮辱,将杜志浩等四名催债人员被捅伤致死。
目前消费金融的放贷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网络P2P平台、现金贷平台、电商分期平台和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和信用社等,这些公司其实主要分成两类:
☆“一行**”直接审批成立并进行监管的,只有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和信用社三类,这其中银行受到的监管最严,信用社次之,22家消费金融公司受到的监管相对非常宽松。
☆地方工商局或金融办就可以批准设立的,成立后按一般工商企业对待,基本没有监管的,就是除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和信用社三类之外的其他放贷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网络P2P平台、现金贷平台、电商分期平台和金融公司等。
从数量上看,统计口径内2017年9月中国短期消费性信贷余额大约6.42万亿,其中银行信用卡待偿还金融为5.17万亿;统计口径外则包括P2P网贷平台同期余额大约1.7万亿,以数额不详的电商分期总余额及其他开办类金融业务的企业放贷额。
从覆盖人群看,银行信用卡用户大约1.9亿,电商分期用户约1亿,P2P借款用户几千万人,以及数量不详的小贷用户数。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结论:
☆银行占据消费金融主体地位,但银行信贷款覆盖人群基本为信用卡用户,这些人本身资信较高,出现问题概况相对较小。
☆其他消费贷款获取门槛低,但是这些人往往无法获得银行授信,违约可能性高。高违约性必然使得放贷企业提高利息以抵充坏账风险,高利息又加剧了到期无法偿还的风险,这构成恶性循环。“不规范、高利息、暴力催收、卖身还贷”这些标签实际上就是对这些机构而言的。
当然,如果银行能大面积地给个人直接贷款,这个市场肯定会规范很多,可能大家要问,为什么很少听说银行基本不给非信用卡用户提供信用贷款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中国的银行是有信贷指标的,在银行自己不能搞暴力催收的情况下,银行当然愿意把信贷指标给贷款风险更低的企业。
☆银行信贷的成本比较高。银行有自己的专业贷款团队,从审查到审批再到贷后管理,都有专人负责,如果企业一次贷款成百上千万当然这些人力成本都是不是事,但一个人贷个万儿八千,银行赚个1000块不到利息,它怎么派专人管理?划不来!
当然,相比企业10%以下甚至6%、7%的贷款利息,个人消费贷款利息最少也是10%,平均在12%-18%,因此不管是对银行还是其他机构而言,个人消费贷款绝对是高利润领域,既然银行不愿做非信用卡用户的生意,其他机构肯定是抢着做。
消费贷款的乱象的逻辑主线为:
银行判断非信用卡用户资信成本高
→出于成本考虑,银行只为信用卡用户提供信贷
→在个人消费贷款高收益前提下,非银机构为非信用卡用户提供信贷
→为覆盖非信用卡用户的违约风险,非银机构提高个人信贷利率
→非信用卡用户往往个人收入不稳定,高利率加剧违约风险
→高违约风险进一步提高借款利率
→过高利率带来偿还问题,引发行业乱象
因此,解决行业乱象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全国人民,特别是非信用卡居民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完备信用评级,进而一方面促进银行进入非信用卡用户信贷领域,另一方面为非银机构提供参考标准以指定个性化的个人贷款利率,降低“好人”的借贷成本。
二、个人征信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如前所述,不管是整治消费金融行业乱象,还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个人征信都是关键一步;通俗来说个人征信就是评价一个人有多少信用,而这些信用又值多少钱。
很多人说中国是个信用缺失的国家,这里主要就是说中国个人普遍没有信用**。但是实际上,中国很早就有征信机构了,中国征信体系重要时间节点如下:
☆1932年6月6日,我国第一家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在上海宣布成立,标志着中国征信业的开端。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第一家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于1988年成立。
☆1992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评估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1997年,人民银行开始筹建针对企业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1999年,上海资信公司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正式成立。
☆200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正式在上海挂牌成立。截至2015年末,央行征信中心有效覆盖8.8亿人信息,其中3.8亿人有信贷**。
☆2014年,出现了我国征信史上第一家拿到企业征信备案资质的机构—中诚信征信(备案号10001)。
☆2015年1月5日,央行公布了首批获得个人征信试点机构资格的8家机构名单,此举标志着中国个人征信业向市场化、商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018年2月22日,百行征信获得首张个人征信牌照。
中国个人征信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条:
☆可参考凭证少。企业生产活动涉及采购、生产、销售,这些都有发票等文件留底,个人消费行为可留底凭证少,即使有留底,在传统场景下整理大量小额票据凭证也是成本大于收益工作。
☆金融发展历史短。相比西方国家,中国没有经历支票等支付阶段,长期以来使用现金交易留给金融机构的个人信息较少。
那谁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征信问题?只有互联网!前面说了,个人征信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日常生活效率要么不留票据凭证,要么金融太小致使整理这些凭证成本过高。但是,现在社会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了用微信支付宝支付日常生活的点滴,这不是相当于给个人的消费活动“留底”了么?留底之后,理论上不就可以信用评级了么?
大家可能觉得蚂蚁金服就做个支付中介为啥资本市场给它估值1600亿美元呢?原因之一就在此,蚂蚁将来可能会掌握中国乃至世界居民的消费画像!
可以为,未来个人征信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互联网和大数据。征信本质上是对企业和个人行为的**,通过模型去预测其未来的信用情况,过去征信机构对于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搜集比较困难,数据搜集数量也比较有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数据积累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飞跃,大数据技术推动数据统计模型不断完善,深层次挖掘征信数据,尤其是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更好的预测未来,更加科学的反映用户的信用状况。
与传统征信相比,大数据征信有如下优点:
☆数据源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数据之外,大数据征信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 大量的工业化时代非传统数据,比如借款人的网购数据、 社交数据、房租缴纳**、典当行**、用户申请信息等均作为信用评价的考量因素,这类非结构数据是公司区别于传统征信方法的主要特点,公司认为非常规数据可以更加真实的反映借款人的状态和社会网络映射。在充分考察借款人借款行为背后的线索及线索间的关联性,就可以提供深度、有效的数据分析服务,降低贷款违约率。
☆数据处理模型刻画能力更强。大数据征信在多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客户信用水平评估,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征信体系的决策变量,重视深度挖掘授信对象的信贷历史;另一方面,将能够影响用户信贷水平的其他因素也考虑在内,如社交网络信息、用户申请信息等,从而实现了深度和广度的高度融合。目前传统征信典型模型为 FICO评分,大数据征信的典型模型为、芝麻评分等。
☆数据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对于传统征信主要用于企业和个人的信贷领域,大数据征信由于数据来源更加多样,对于主体的信用特征描述更加全面,尤其是适应于某些特殊场景的征信模型的开发,大大拓宽了征信的应用场景。
三、互联网金融歧途——P2P与现金贷
一个事物如果它影响万分之一人的生活,它是一种科学;如果它影响百分之一人的生活,它是一个行业;如果它影响20%人的生活,那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当53%的人在使用互联网时,互联网就是一种生活,融入生活的事物必将深刻影响并改变其他行业。
如果互联网和大数据沿着通过“抓取人们日常生活点滴→按照提炼的算法计算个人的信用等级→为个人消费金融机构提供参考”的途径发展下去,那么这可能会极大改善中国普惠金融的生态,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没有多少人面对利益可以还可以保持初心。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衍生出两个“赚快钱”的路子—P2P/现金贷及数字虚拟货币。后者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本文着重说说什么是P2P什么是现金贷。
计算机网络的P2P和互联网金融的P2P是有区别的,互联网金融P2P可以理解成一个“借款淘宝”,卖家是资金提供者,买家是资金需求者,P2P平台给卖家提供买家的相关简单的资信服务,帮助卖家决定是否把钱借给买家,并从中收取中介费。当然卖家也可以直接按照一定的利率将钱借给P2P平台,再由P2P平台把钱借给买家。
有些P2P平台发现这是个赚钱的生意,但是从卖家手机借钱利率还是太高,不如自己直接发债融资再借给买家,而不限定买家必须用这些钱干嘛,这就是现金贷。
我国P2P行业起源于2007年成立的宜人贷。2011年至2013年,我国P2P公司数量规模快速发展,截止2016年7月,我国P2P公司总数为2367家,累计成交量近2.2万亿。但疯狂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截止2016年P2P行业累计问题公司数量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247家,恶性退出为228家。这些问题P2P中,甚至不乏很多令人震惊的“跑路”事件。
☆e租宝,从2014年成立到2015年末跑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累计交易发生额做到高达700多亿元,实际非法集资500多亿元,涉及90余万人。
☆大大集团旗下项目CTC的资金兑付方面遇到困难,陷入了300亿元兑付危机,开始逼迫内部全体员工购买公司产品来度过危。
☆号称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泛亚也出现庞氏骗局,涉及22万人,430亿资金追讨无门。而兑付危机的起因就是有色金属大跌,而泛亚的大炒,把炒有色抄家套住了,没资金兑付了。
☆众筹拍电影的快鹿变成了“跑鹿”,因《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而备受瞩目的快鹿,被爆出应兑付的资金总额在100亿元左右,涉及投资者超过20万人
☆中晋空手套白狼做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庞氏骗局,中晋在2012年成立,主要用10%到25%不等的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去支付之前投资者的本息,共涉及2.5万人,非法集资扔进去400亿,期间还通过买虚卖虚贸易空转以粉饰业绩。
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很多,有人将其总结成四点:1.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协调,P2P行业监管滞后;2.P2P平台角色不清;3.对借款客户审核不严;4.P2P行业准入门槛低。但个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绝大部门互联网公司不是金融企业,对金融行业的认识不深,他们可以在正常情况下盈利,但无法抵御金融风险,而目前的时代是金融风险的多发期。
强调一点,不是我认为P2P不好,而是P2P的主导权必须保留在有丰富金融经验的企业手中才能保证P2P平台可以抵御金融风险,而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远远不具有这种知识储备。
四、政府的反应与引导
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发展迅速,但也跑马圈地野蛮扩展的商业模式也带来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既有P2P平台的全款跑路,也有网络小贷公司的野蛮催收,还有诸如“**贷门”的不良事件,很多现金贷网络平台也被冠以“血汗企业”的称谓。
监管政策的集中出台即体现了政府与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态度,也直接的反应了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问题。
2017年12月3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对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实际上目前已经暂停了所有的现金贷申请企业。
2017年12月13日,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通知对P2P行业的整改验收阶段做出了具体、详细的部署,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并对债权转让、风险备付金、资金存管等关键性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目前,只有需取得营业执照、ICP许可证,并完成备案、银行存管、信息披露、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认证的P2P平台才能通过备案,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中国活跃的1600家P2P中可能只有150家左右能通过备案制度,远期看也可能不会超过600家。
简单来说,目前的政策是停止一切现金贷平台,严格限制P2P平台的发展。
虽然如此,但无论是政策还是监管,对科技金融、对互联网金融一直都是抱着支持的态度,2018年2月成立的百行征信,其背后最大的股东就是互联网金融协会,实际上政府的态度比较明确,互联网目前阶段在金融行业主要承担技术性工作,不管是建立方便的交易app,还是通过先进算法实现对个人信用的征集都是获得支撑的。
由此,我们也相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个人征信能且只能由互联网行业完成,而互联网行业进入金融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就是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征信服务。
最后,让我们再畅想一次,完整个人信用的社会:
某比萨店的电话铃响了,客服人员拿起电话。
客服:大数据比萨店。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 ?
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
客服:先生,烦请先把您的会员卡号告诉我。
顾客:***。
客服:陈先生,您好!您是住在泉州路一号12楼1205室,您家电话是2646****,您公司电话是4666****,您的手机是****。请问您想用哪一个电话付费?
顾客:你为什么知道我所有的电话号码?
客服:陈先生,因为我们联机到CRM系统。
顾客:我想要一个海鲜比萨……
客服:陈先生,海鲜比萨不适合您。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您的医疗**,你的血压和胆固醇都偏高。
顾客:那你们有什么可以推荐的?
客服:您可以试试我们的低脂健康比萨。
顾客: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吃这种的?
客服:您上星期一在中央图书馆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谱》。
顾客:好。那我要一个家庭特大号比萨,要付多少钱?
客服:99元,这个足够您一家六口吃了。但您母亲应该少吃,她上个月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还处在恢复期。
顾客:那可以刷卡吗?
客服:陈先生,对不起。请您付现款,因为您的信用卡已经刷爆了,您现在还欠银行4807元,而且还不包括房贷利息。(搜V信公众号“”订阅我们,每天都要你好看!)
顾客:那我先去附近的提款机提款。
客服:陈先生,根据您的**,您已经超过今日提款限额。
顾客:算了,你们直接把比萨送我家吧,家里有现金。你们多久会送到?
客服:大约30分钟。如果您不想等,可以自己骑车来。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我们CRM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辆行驶自动跟踪系统**。您登记有一辆车号为SB-748的摩托车,而目前您正在解放路东段华联商场右侧骑着这辆摩托车。
顾客当即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