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平台被黑怎么办不给取款 一个月摧毁涉电诈窝点6个,抓获嫌疑人19名,挽回群众损失40余万元——袁州公安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另附50条防电信诈骗小贴士
电信诈骗案件侦破难不难?难于上青天,因为电信诈骗案件基本是团伙作案,且人员分散,相互不一定认识,报案地和侦破地不在一处,有些远隔千里,甚至远在国外,资金层层转移。
但是电信诈骗案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所以再难也必须全力以赴侦破,要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侦破,只有这样,才会让犯罪分子害怕,让人民群众放心。
近日,袁州公安分局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下,采取刑侦大队与辖区派出所联动模式,集中优势警力对藏匿在袁州区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共摧毁涉电诈窝点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挽回群众损失40余万元。
破获余某猛等人电信诈骗案
5月18日,袁州分局刑侦大队接到市局反诈中心线索,随即侦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位于城区某小区内,于是立即开展收网行动,一举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余某猛等5人,扣押银行卡3张、手机9部;
经查,犯罪嫌疑人余某猛于2020年5月15日在城区某小区租下了一间房间,并网罗徐某辉、陈某雄、蔡某慧、刘某4人合伙一同进行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该诈骗团伙通过余某猛非法收集有意向贷款的公民信息、电话卡、老年机。
由徐某辉、陈某雄、蔡某慧、刘某用手机挨个打电话进行诈骗,主要诈骗手法为:先和对方表明身份,称其是某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公司对贷款对象放宽了政策,询问对方是否还需要贷款,如对方需要贷款则需要对方先存1.5万至3万元不等的资金到自己的银行卡内,证实对方有还款能力。
之后,徐某辉、陈某雄、蔡某慧、刘某将有意向贷款并会存钱至银行卡内人的身份信息等交给余某猛,再由余某猛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后台人员,后台人员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将受害人银行卡内的钱转出,犯罪嫌疑人余某猛所诈骗来的赃款分配为:拨打电话人员分得百分之十八,后台人员分得百分之十五,余某猛分得百分之六十七。
破获方某容等人电信诈骗案
5月18日,刑侦大队城北中队接到市局反诈中心线索,经侦查锁定犯罪嫌疑人位于城区某小区内,办案民警通过侦查措施将犯罪嫌疑人方某容、杜某丽抓获,并在该处所查获多部手机及电话卡等。
经审讯,经查犯罪嫌疑人方某容、杜某丽冒充贷款公司业务员以贷款需要交纳验证费为由利用手机号拨打受害人电话实施诈骗行为,两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破获张某等人电信诈骗案
5月22日,西村派出所接到市局反诈中心线索,西村镇某组存在电信诈骗窝点,在分局刑侦大队反电诈办公室的指导下,西村派出所组织精干警力开展抓捕行动,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并扣押作案手机7部。
经查:犯罪嫌疑人余某与犯罪嫌疑人张某二人通过微信谋划实施电信诈骗,2020年5月16日,犯罪嫌疑人余某带着犯罪嫌疑人余某东、余某奇从上饶市鄱阳县出发,于当日下午到达宜春,与犯罪嫌疑人张某、陈某、钟某平三人碰面。当晚,犯罪嫌疑人余某、余某奇、余某东三人居住在城区某酒店。
随后,犯罪嫌疑人余某、张某谋划,由张某通过qq聊天软件从网上购买虚拟电话卡邮寄至宜春顺丰快递点,再由犯罪嫌疑人余某领取快递,带着犯罪嫌疑人余某奇、余某东开车到达西村镇与犯罪嫌疑人张某、陈某、钟某平三人汇合。张某负责寻找作案地点,到达作案地点之后,余某将虚拟电话卡充值20元话费分发给犯罪嫌疑人余某奇、余某东、陈某、钟某平四人,张某将通过qq聊天软件从网上购买的各类人员信息名单发给余某奇、余某东、陈某、钟某平四人。
余某奇、余某东、陈某、钟某平4人利用虚拟电话卡拨打名单电话,冒充催债公司工作人员,要求被害人添加由张某通过网络上购买的虚拟微信号处理账单,被害人添加微信后,由余某伪造假的还款账单,要求被害人将钱打至张某通过qq聊天软件联系的指定洗钱账户,否则告知被害人将被爆通讯录。
被害人打钱至洗钱账户后,由洗钱人员扣除15个百分点的手续费,再次返还给犯罪嫌疑人余某、张某等人,余某、张某二人在每天结束诈骗后,将洗钱后的钱款与拨打该被害人电话的犯罪嫌疑人平分后,再平分剩下的欠款。
经查,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5月21日,犯罪嫌疑人余某、张某、余某东、余某奇、陈某、钟某平6人共诈骗金额30000余元,其中余某、张某各分得8000余元,余某奇分得10000余元,陈某分得4300余元,余某东及钟某平未开单。
破获汤某等人电信诈骗案
2020年4月2日20时许,刑侦大队城北中队接到市局反诈中心线索,称汤某有重大电信诈骗嫌疑,侦查员立即对嫌疑人汤某开展调查,并顺藤摸瓜发现一辆形迹可疑车辆,经检查该车辆内有拨打电信诈骗电话的设备(多卡宝、路由器、电瓶等),犯罪嫌疑人汤某从该设备多次拨打出诈骗电话。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汤某交代,其在百度贴吧认识了一名叫“大海”的人,“大海”承诺给其10000元一个月的工资雇佣其做事,后汤某按照“大海”的吩咐,在南昌租了一辆白色大众速腾轿车,并且将“大海”快递过来的语音设备安装在车内,按照“大海”的要求把设备开机,往设备内插入电话卡,查看设备的状态,如有故障按照“大海”的指令操作,等开机到一定时间后按照“大海”的指令关机,以及往电话卡内充值电话费。
通过在犯罪嫌疑人汤某家中扣押其使用过的手机号码,其涉及六起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余元。
破获杨某文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5月22日16时许,刑侦大队城北中队接报警称,有人向其购买银行卡,企图实施诈骗活动,向其购买银行卡的人名叫杨某文,并称去过其实施诈骗的工作室。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展开侦查,经调查发现,杨某文等人在城区某演艺吧活动,民警迅速赶往该演艺吧,将杨某文、徐某平人抓获,后于2020年5月23日将其他涉案人员罗某等人抓获。
经查,犯罪嫌疑人杨某文、徐某平等人从2020年4月中旬至今,通过网络和朋友购买各类人员身份证信息,以他们的身份证信息在网上联系代办营业执照中介办理企业营业执照,然后用该营业执照在网上找中介注册企业支付宝账户(一张营业执照可注册多个企业账户),注册成功后,由徐某平交给上线。
杨某文、徐某平等人则用不同的手机同时登入不同的支付宝账户,待支付宝入账后,徐某平负责将充值到其注册的支付宝账户里的钱转到杨某文的支付宝账户里,徐某平的上线就会通知徐某平、杨某文购买其指定的“火币”APP平台的“火币”,杨某文购买好“火币”之后,将购买的“火币”转到其上线指定的“火币”APP平台平台账户里,或者直接转到其上线指定的支付宝账户里。其上线根据刷的金额,按万分之五十的比例给返现给杨某文、徐某平。
根据杨某文交代,其与徐某平通过这种方式转钱金额达1000万余元,并获得其上线返利5万元余元。其中犯罪嫌疑人黄某笛曾帮助杨某文以罗某的身份办理了的支付宝账号用于杨某文转账。
通过深挖审讯,犯罪嫌疑人杨某文还交代,2020年4月至今,其通过在网上和朋友那里购买银行卡,并将银行卡账号、登入密码及绑定银行卡的电话号码提供给其上线,其上线将杨某文提供的银行账户作为一个游戏平台的充值收款账户,在银行卡账户入账,达到一定数额时,其上线通过qq联系杨某文,杨某文与犯罪嫌疑人罗某、杨某平通过银行卡将该银行账户里的钱转账到其上线指定账户里,然后按照资金流水金额的万分三十给返利给杨某文。杨某文总共转账资金流水达700万元左右,通过返利获得2万余元。
黄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2020年5月16日,刑侦大队城北中队接市局反诈中心线索,大队经侦查锁定犯罪嫌疑人黄某(办卡人),并将其抓获。
据犯罪嫌疑人黄某交代,这些号码是其委托他人通过营业厅网店办理电话卡97张,犯罪嫌疑人黄某将卡收集后,通过韩某华(在逃)介绍以每张电话卡100元、120元不等的倒卖给一绰号为“万载佬”的人员,并从中获利3370元。
如今电信诈骗的形式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占侵财性犯罪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要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除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外,识破犯罪分子的伎俩很关键,为此小编收集了一些防电信诈骗小贴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QQ冒充好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某某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
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4.微信伪装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5.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6.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7.微信点赞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8.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9.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诈骗分子假冒公安、检察院或者法官等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核查资金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甚至还会制作假“通缉令”,以达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
10.冒充熟人领导诈骗
受害人接到电话后,诈骗分子直呼其名,并用领导口吻要求“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当受害人以为是其某位领导或熟人,并问“是某总、某局长吗?”诈骗分子便作肯定答复。几天后,诈骗分子再次来电,称自己正在开会,找借口要求受害人准备现金送给客人。稍后,诈骗分子会要求改为向某账号转账汇款,此后继续冒充领导或熟人实施诈骗,直到受害人发现上当受骗。
11.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12.电话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13.电视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否则将停用受害人本地的有线电视并罚款,部分人信以为真,转款后发现被骗。
14.快递签收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15.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16.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