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数据未拉取款不到账 用案例告诉你税务大数据到底分析了个啥?
请您点击上面蓝字,再点击“关注”,常点“在看”“点赞”,这样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了。点击右上角分享朋友圈,朋友会感谢您。
有没有发觉自从大数据这个概念被美国人提出来以后,不管什么场合,只要是与电子信息相关的,都要带上一句:“现在是大数据分析的时代了,传统做法已经不再适用了。”说的人洋洋自得,听的人深以为然,但大数据分析究竟是个什么玩意?估计写文章的我,看文章的你,说大数据的他都不懂。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懂你写个什么鬼玩意?我确实不懂怎么进行大数据分析,但我对分析内容还是肤浅的知道一点的,通过案例我们慢慢聊……
以下内容不代表全部分析内容(全部分析项目1000多个,每个行业还有行业特色,看着都头晕,更不要说写了),只是举例子帮助理解。PS:路边社传说总局还有专门针对特定个人的数据分析,这个分析内容鬼神莫测,只有传说中的大神知道所有内容。
一、税务机关数据
(一)税务登记数据风险分析
隔壁老吴是A、B两家公司的办税人员,C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三家公司同一时间段开业相互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看起来没有关联关系,实际上很可能A、B、C三家公司为同一伙人控制。符合暴力虚开公司(皮包公司)的特征:在一个地区新办一大堆企业,疯狂开票然后走逃。(作者:自从人脸识别引入领购发票认证,企业法人签字知晓虚开发票涉及刑事案件,通过新办企业暴力虚开的猖獗才得以遏制。不过,开具假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势头又兴起了,这事闹的,这群人怎么就不死心,不明白虚虚实实才是最难搞定的吗?)
(二)申报数据风险分析
某汽车服务公司2020年增值税申报表显示销售收入1000万元,其中填列免税销售额300万元。2020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表填列营业收入700万元。增值税销售收入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因为政策不同一定存在差异,但差额巨大很有可能存在延迟确认收入的问题。经检查核实,免税销售额300万元实际是代收款项(二手车交易价款通过汽车服务公司周转),不应当填列在免税销售额中。最终检查结果是某汽车服务公司依然补了企业所得税,交了罚款。因为周转的同时通过个人微信或者支付宝收取了1台车200元左右的服务费,汽车服务公司没有计入收入总额中。(作者:你看这事闹的,报税人员该不该乱棍打死?企业申报的税收数据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各税种联动分析能抓出那个做事不认真的人。)
某公司2019年企业所得税申报工资总额为89万元,个人所得税申报工资总额86万元。差额三万到底是什么呢?检查核实,午餐补贴共计3万元。(作者:账列工资总额和个税申报系统工资总额两个数据之间一定是有联系的,可能不会完全相等,但差距不应该很大。)
某公司2019年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36万元,工资总额1695万元。2020年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39万元,工资总额2089万元。工资增长394万元,个税增加3万元。(作者:这个风险点怎么看都觉得有问题,不得不吐槽做事不认真的个税计算表制作人员。)
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7年业务量较2016年相比增长巨大,但2017年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增长幅度却较低。检查发现,该公司采用绩效挂钩的方式发放工资,即公司效益越好,个人收入越多。最终核实,该公司采用班组长管理模式,班组长在二次分配奖金时未及时上报财务部门,导致已发工资未扣缴个人所得税。(作者:看起来是个延迟纳税的问题,如果发生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好说,计入下一年就搞错了。)
2015年,某区税务局对甲房地产公司开展纳税评估,发申报数据不一致,2014年减少了1.6万元。甲公司会计解释是因为办证面积小于土地出让合同面积导致。听起来合情合理,税务人员要求查阅土地和土地出让合同,发现并无差异。再翻阅土地成本时发现,入账价值与土地出让合同金额差异较大。继续穿透账务资料发现,登记入账的土地与土地出让合同上登记的土地不一致。此时,会计道出实情。该公司将自有土地80亩与政府置换了76亩土地,补缴土地出让金5900万元。甲公司认为置换属于政府收回土地,不应缴纳土地增值税。置换符合政策性搬迁,不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置换符合契税差额征税条件,应就差额缴纳契税。最终,税务机关认为甲公司不能提供收回土地是因为城市规划、国家建设需要,不符合土地增值税免税条件。政策性搬迁应有相应文件证明,甲公司不能提供,不符合政策性搬迁。土地使用权交换是土地使用者之间交换土地使用权的行为,甲公司与土地出让者之间的交换行为不符合契税优惠条件,应补缴契税。(作者:小细节牵出大税收,利用房产税联动其他税种的经典案例,这个案例我还是很感兴趣的,有时间分析一下。)
(三)发票数据分析
A酒精生产企业生产玉米酒精,销售给外省商贸企业B,B购进货物为玉米酒精87%、糖蜜酒精(甘蔗)13%,销售货物为糖蜜酒精90%、玉米酒精10%。B解释为将玉米酒精与糖蜜酒精混合销售。玉米酒精和糖蜜酒精都是酿造白酒的原材料,在消费税方面有差别。使用玉米酒精酿造的白酒比例税率20%+定额税率0.5元/斤;使用糖蜜酒精酿造的白酒适用其他酒比例税率10%。B存在进货和销货不匹配问题,即俗称的“变”。(作者:看起来进销货不匹配问题很容易查出,实际上商品型号、规格实在是太多了,多环节变票,每个环节只改变一点点,是很难被发现问题的,除非你对这个行业很了解。)
河南省的C商贸公司不远千里从广西建材公司购买混凝土,这种舍近求远的异常举动引起税务人员怀疑。混凝土从生产到使用的时间要求很紧张,就算飞机空运都已经凝固了,怎么可能还能用?(作者:虽然这个违法行为很蠢,但是利用专业领域知识来蒙骗税务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
新成立的D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业务红火,201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井喷式增长,取得的进项发票材料都有,唯独没有水电费,这种不正常的经营状态被税务机关核实为虚开。(作者:俗话说做戏做全套,水电费稍不留神就忽略了。)
E企业2019年进项税额中的五张运输发票备注栏上的起运地与购买货物发票企业所在地不在同一地址,运输货物信息与购买货物信息不一致,税务机关通过协查发现,运输车辆信息虚假,发票为虚开。(作者:这纯属画蛇添足,贻笑大方。以为配上运输发票显得更真实,那你得认真审核啊!)
某市稽查局发现F公司存在巨额劳务费支出,虽然有劳务合同、发票及转账**,但F公司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巨额劳务费疑点重重。经过外调,发现资金回流至5个员工私人账户中。最终核实该公司利用劳务发票报销的方式隐匿发放高管奖金的情况。(我之前分析吐槽过这个案件,想看详细的可以找找看,再拉一波人气。)
(四)新办企业综合分析
某市税务机关对辖区内销售额达上千万但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新办一般纳税人企业进行分析,发现4家企业在2018年4-8月注册成立,主要经营业务基本相同,A、B企业销售皮革;C、D企业销售棉花。主要销售地区相同,主要是广东省和江西省。进一步查询发现4家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来自同一地区,且A公司财务负责人为B公司法人代表,B、C、D3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为同一人。再进一步查询进项税额发现4家企业97%以上的进项税额来自于农产品收购凭证。最后外调电力部门和行业协会,了解到4家公司无电费发生,该地区生产的全部皮革、棉花加在一起都不够不上4家公司的销售数量。检查人员最终证实4家公司存在虚开的风险。(作者:这也是我熟悉的一个案例,好像检查人员上台做过报告什么的。虚开行业不统一就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你看,做坏事也是需要行业规范的。)
二、企业财务数据
(一)会计科目数据分析
1.其他应收款。某企业资产负债表“其他应收款”明细账6月有一笔业务,借方银行存款12万元,贷方其他应收款12万元,摘要栏为“收回欠款”,项目辅助账未注明欠款单位名称。从这笔业务往前,会计没有解释清楚借方何时发生。查阅凭证发现原始凭证为“银行进账单”,外调对方单位发现实质上是特许权使用费。往来科目是藏匿收入的重灾区,也是数据分析的重点,像这种贷方比借方先发生的问题一定是做坏事之前没想好,临时起意,这是一定会被发现的。(读者:这明明是检查方法不是大数据分析啊喂!作者:……)
2.营业外支出。某化妆品公司营业外支出一直较大,税务人员检查发现营业外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资产损失。会计解释为该公司四款产品产量大、销量大,自然损耗也大。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查阅具体资料发现损失的理由均为“过期”。生产出大量产品放到过期?检查人员从化妆品市场了解到,该公司产品一直销量很好,经常断货,不可能放过期,该公司存在利用资产损失偷税的问题。(作者:找一个前几年没打开销路疯狂生产,产品滞销,导致过期的理由都好的多。资产损失到是个调整利润的好办法,但不能经常使用,而且细节要求很高,以后慢慢聊。)
3.会议费支出。某大型医药制造企业销售费用-会议费科目发生额占销售费用70%以上,且会议费科目中餐饮发票占80%以上,与会议相关的场地租赁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设备租赁费等不到20%。该医药企业3年餐饮发票金额高达8亿元。经过检查,企业无法提供证明材料证明会议开具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等具体内容,税务机关按业务招待费进行了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作者:写在这里纯粹为了推荐公众号关于会议费的一篇文章,不要以为会涉税风险不大,这个案例金额够大了吧。)
4.其他应付。某民营学校其他应付款科目列支个人借款500万元。会计解释为新建办学楼向几位老师无息借款500万元。存银行还有几个点的利息,这么大的资金占用不付费用?在对比费用类科目发现,该学校业务招待费、差旅费支出较大,与行业项目明显偏高。最终核实财务上利用车票、餐饮、住宿、油费等抵借款利息,逃避缴纳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作者:进行任何一项税收筹划一定要满足合理性,至少要在脑中问两个问题。第一,这么处理是否符合常理?第二,如果税务人员检查会问什么问题,我怎么回答?)
(二)会计指标风险分析
(1)存货周转。某食品加工企业存货年初余额和年末余额均很大,企业解释为春节购物旺季备货,理由合情合理。但通过计算存货周转率发现该企业存货一年只周转1.2次,而该食品企业生产的商品平均保质期在六个月,一年才卖完半年就过期,根本说不过去。最后通过实地盘存,该食品加工企业账实不符,即货物已发出,账务未处理。
(2)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某包装公司应收账款下半年大量增加,营业收入与去年相比持平或者下降,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大幅上涨,则可能存在延迟确认收入的问题。
(3)增值税税负和成本利润率
某超市有限公司2020年申报增值税应税收入360万元,缴纳增值税5万元,增值税税负1.39%。申报企业所得税销售收入360万元,成本费用合计340万元,成本利润率6%。该行业当地的平均增值税税负1.5%,平均成本利润率10%。(作者:你说看数据不找你找谁,所以我才建议当个“中等生”。)
(4)成品油抵扣进项税额比例
某商贸公司经营范围为水暖器材,2020年全部进项税额576万元。其中2020年成品油进项税额156万元。该单位无大型运输车辆,办公用车3辆。成品油抵扣进项税额比例156/576=27%,存在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利用成品油报销费用的问题。(作者:你这油费严重超标了好吧,做账真的不是拿发票登记就完事了。)
(5)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企业所得税占营业收入比例)
某企业2019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税额435万元,营业收入25200万元,企业所得税贡献率435/25200=1.72%,当地同行业平均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为3%。(作者:看吧,又是差等生,不抓你抓哪个!)
三、第三方数据
财政部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财政奖励信息;政策性拆迁补贴;政府招标采购信息;房地产项目土地返还款信息;政府工程项目审计报告等。(作者:财政部门能做的远比你想象中多得多,比如拿到房地产项目的工程决算报告审核工程量和材料价格,税务人员拿到没用处,完全看不懂。找第三方机构吧,单位不给专项经费,怎么办?总不能从工程造价开始学起吧。其实你看不懂没关系,有人看得懂还是免费的,那就是财政部门负责政府工程审计的大神,大家都是政府单位,也许别人就接单顺便看看了呢?只找线索,不出报告,估计还是笔记容易搞定的,我准备去试试。)
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核准、备案信息;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信息等。
工商部门:股权转让信息;关联关系信息;注册资本变动信息;股东信息等。(作者:自从有了“天眼查”软件,帮你分析了关联信息等数据,我是怎么也想不起还有一个工商部门了。哦,不对,我有篇文章提到工商部门可以撤销注销程序的说,有兴趣的去看看。)
民政部门:安置残疾人就业信息;福利彩票销售、奖励信息等。
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出让信息;耕地占用信息;土地权属变更信息等。
住建管理部门:工程竣工验收信息;工程造价信息等。(作者:当地造价站会公布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信息,这个对审核价格非常重要,工程造价也会参考这个价格。)
公安部门:入住信息;通讯信息;微信信息;支付宝信息;车辆登记信息;车辆检测信息等等,个人信息最全的部门。(作者:强烈建议税警联合办案,每次税务人员进场企业风平浪静,加上经侦人员企业地动山摇,警察的威慑力太强了。我记得有个地方建立了联合执法,哪里来着?)
2018年底,某市税务局稽查局对某驾驶学校进行检查,该驾校主要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因学员为个人,不需要发票,该驾校通过个人微信、支付宝收取学员费用,少记收入。检查人员通过外调车管所学员报名情况、教练车备案情况、学员考试名单等资料,与驾校账列学员名单匹配,查补税额300万元。
运管部门:客货运公司信息;运输车辆**信息等。
海关部门:进出口设备信息;报关单信息等。
审计部门:工程项目审计报告;离任审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等。(作者:财政部门如果对工程审计踢皮球的话,我还打算去审计部门碰碰运气,呵呵,总要抓到一个免费劳动力。)
科技部门:高科技企业登记信息;技术转让信息;科研项目立项信息等。
人民银行:存款、贷款、资信、流水信息;反洗钱中心分析信息等。
黄某在眉山某商业银行开设个人账户,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共发生交易1904笔,累计金额高达12.28亿元。2017年6月,眉山市人民银行反洗中心通过情报交换平台向眉山市地税局传递了情报。最终核实,黄某通过控股甲公司取得股息、红利2亿元,未缴纳个人所得税。(作者:目标太大了终归不是好事,现在知道买卖银行卡这么火爆的原因了吧。特别是大额现金管理制度试点以来,顶格99999元取款的也要小心了。)
某食品生产企业,注册成立多家销售公司,销售公司月销售额均在10万元以下,并符合小微企业条件。该食品厂通过分解销售收入,人为降低税负。检查人员通过对关联关系的调查,锁定各个销售公司的法人代表个人银行账户存在问题。检查人员通过外调人民银行个人银行流水信息,抽丝剥茧找到资金回流证据,证实该食品厂与销售公司之间资金、人员、产品、财务结算等均为一体,破解了利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政策认为降低税负,获取税收利益的行为。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转让专利权名单信息等。
供电、供水、燃气公司:能源、资源耗用信息等。
某企业主要生产一种商品,2019年1-6月单位产品耗电量1月3408.83千瓦时/吨;2月、3月1840.3千瓦时/吨;4月1621.20千瓦时/吨;5月4040.33千瓦时/吨;6月2706.53千瓦时/吨。同一产品耗电大起大落,极不稳定。通过外调电力部门核实了1-6月实际用电情况,该企业1、5、6月存在隐匿产成品的问题。(作者:老板真没想过购买审计软件,自己审一下问题吗?)
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证发放统计信息;企业安置残疾人信息等。
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危化品检验、管理信息等。
城管执法部门:广告工程信息;户外广告登记信息等。(作者:想到这个我想到一个哥老倌,我好好咨询一下他。)
人民法院:动产、不动产、股权处置信息;判决书;企业破产信息等。
专业涉税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年度审计报告、土地增值税清算报告等。
某税务机关检查某家具生产企业,发现注册会计师对该公司出具的年度审计报告有保留意见:“贵公司对B公司和C公司等单位的应收账款串户问题严重,无法认定有关应收账款明细账户期末余额的正确性”。检查人员顺藤摸瓜,最终发现该公司收回9家公司销货款冲减B公司和C公司应收账款的行为。(作者: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税务机关在涉税问题上干的事情都差不多,一家认为不对,其余两家估计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要找有保留意见的会计师!根据注册会计师的意见改正财务资料才是正确的选择。)
四、互联网数据分析
(一)专业网站
1. earth (谷歌地图)。利用卫星照片查看建筑物过去每天的具体情况,也许可以发现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2.当地的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站。了解新开楼盘信息,包括:开发商、项目信息、楼盘出售情况、限购房源、平均价格、广告宣传信息等。(作者:特别是广告宣传信息,销售人员平时见到税务人员下意识都会说销售的不是很好,价格不是很高,款回的不是很快,装修的不是很好,哦,不是,我们销售的是清水。与其看着销售人员职业假笑,还不如自己上网看看这个盘到底是怎么宣传的,或许你就能发现精装大房、送车位、送面积、交房时间短、高档会所消费券、送物业费、送购物卡、送米面油、开盘及售罄等不想让税务人员知道的信息。)
3.当地国土资源管理局网站。查询土地招拍挂信息、土地转让信息等。
4.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各省市都有这样的网站,可以查询建筑工程、政府采购、招投标信息等。
5.裁判文书网。涉税诉讼都可以在这上面找到,有时候看法官怎么说的相当提升自己的谈话水平。
6.巨潮资讯。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上市公司公告都在这里第一时间发布。
7.当地的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当地造价站每个月都会出一份,工程量、材料价格、人工成本都在里面,相当好用还免费。
(二)专业软件
“爬虫软件”。简单说就是可以对关键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和分析的软件,有钱的地区已经在试点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了,税务加计算机双料人才一定是发展趋势,不知道我来得及不?
某省税务局开展专题性涉税风险信息采集,委托浪潮公司对本省上市公司股东股票减持信息进行数据抓取,共计798条。下发各市局核查,取得良好效果。(作者:看着别人家的,口水流一地。)
五、大数据分析测算
(一)能耗测算
某企业主要生产高强度瓦楞纸,2020年产成品入库11000吨,煤、电为主要能源,按行业平均标准,每吨产成品耗煤量0.69吨,每吨产成品耗电量400千瓦时。2020年耗用煤10300吨,耗用电600万千瓦时。
根据耗煤测算产成品数量10300/0.69=14900吨,根据耗电量测算产成品数量/400=15000吨。按14900吨计算实际产量,与入库产成品差14900-11000=3900吨。(作者:如果制造产品单一,工艺有行业标准,我建议还是照章纳税吧,别折腾了。)
(二)工时(工资)测算
某造纸机械厂主要生产复卷机,库存极少。2019年申报销售收入660万元,每台复卷机需要喷漆280个小时,生产工人100人按保底工资+工时工资计算工资,保底工资800元每月(合计96万元),工时工资1元每小时。该企业计提生产工人工资106万元。复卷机平均市场价格2万元每台。
根据生产工人工资计算总工时(106-96)/1=10万工时。根据测算工时计算总产量/280=357台。根据测算生产数量计算销售收入357*2=714万元。(作者:如果将目标集中在原材料发票上,不如多在人工费用上想办法。公众号正好有篇文章,讲劳务费虚开的,了解一下?)
(三)设备产能测算
某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的生产。2011年开始试生产,2016年申报销售收入10.54亿元,2017年申报销售收入10.87亿元,2018年申报销售收入11.1亿元,2019年上半年申报销售收入3.15亿元。该公司2016-2019年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生产设备增长较大,留抵大量进项税额。固定资产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销售收入的增加,买来的设备不使用吗?经询问会计,新建生产线迟迟没有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直在调试。检查人员外调了机器设备制造商,得知该生产线早就安装调试完毕,产能每年增加1.1万吨商品,按平均单价11212元计算,新增产品市场价值12332.2万元。2016-2018年销售收入并无明显变化,存在隐匿收入的风险。(作者:对于制造业,产能测算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企业工程师对付税务人员做的最多的就是忽悠产能统计数据,反正你看不懂,随便说一个完事。)
(四)人工智能
深圳市税务局利用人工智能搭建AI风控平台,结合税务登记数据、个人征信数据、风控模型、涉税指标,利用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建模,为企业画像,根据画像结果精准识别税务风险,风险识别命中率高达90%。截止2019年6月底,深圳市税务局已经画了“虚假注册”“虚开发票”两张企业画像,下达任务177批次,涉及36916户纳税人,风险命中率分别为89.64%和86.18%(作者:以上内容抄的互联网,看看人家财大气粗的样子,AI都搞上了,我感觉自己离下岗不远了。)
========================================
来源于知乎小木偶、快捷税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