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文章发表 核心期刊投稿技巧:原来论文这么写最容易发表!
随着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学者出现,我们经常看到“28岁博士生毕业即成为某985高校副教授”、“某985高校的90后教授”等新闻,这些年轻的优秀学者随之受到学术圈同行们的关注,他们为啥这么优秀呢。其实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的年轻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校期间发了很多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
但是很多在校的博士学友,打工社畜,自己在学校公司三点一线,每天除了下载文章、阅读文献,就是写文章,改文章,20多岁的自己看着像三四十的,自己都这样了,发核心还是无望。
很多刚入职的朋友也是被困在发核心的圈子里出不来。如果要升职称,必须得发够足够数量的核心论文,自己熬秃头了,都没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更别提发核心了。这个时候就会陷入到一种自我怀疑中,为什么别人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那么容易,对我就这么难呢!
陷入到这个情况的真实原因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没有掌握科学的论文写作范式、不了解最前沿方法、没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更没有有效投刊发表的技巧,或者论文与期刊的收稿方向根本不符合等等,因此导致论文迟迟无法见刊。
那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真的很难吗?其实不然!只要领悟到核心期刊的投稿方式和技巧,作者本人的学术论文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做到快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文章。
那在核心期刊上发学术论文有什么技巧呢?小刊来给你支几招—!
投稿要对路
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向,其次还要了解刊物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有双月刊、季刊、月刊……有的作者可能认为出版周期是小事,其实不然,出版周期越长说明文章见刊的时间越长,文章的录用率可能会更低一些,如果是评职称用的话,一定要参考一下出版周期,这决定了你的准备时间。
再次,了解刊物的栏目。栏目决定了刊物的发文方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栏目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你在发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栏目去投稿了,比较有针对性。二、栏目是变动的,比如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大部分刊物会出建国的专栏,你可以根据这个栏目进行专项写稿。变动的栏目一般都在年初的时候再刊物上做一个预告,如果你有意向投稿,一定要去关注一下,避免写出来的稿件与刊物方向不符,导致退稿。
注意格式要规范
现在大部分都是邮箱投稿,需要形成电子版文档,建议投稿之前先观察一下刊物的排版习惯,最好能够将格式调整成刊物的标准格式。如果刊物没有提供参考格式,也一定要整理一下,最起码要美观、可读。
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如果每一篇文章格式都是乱的,极不方便编辑审稿,如此一来,被退稿也是很常见的。建议一定要规范格式,另外如果有基金一定要带上,提高录用率。
当然,这些并不是投稿被录用的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要看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