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清样算发表吗 如何看待某些国内核心期刊接收论文和版面费后,却无限延迟见刊、甚至不排清样的现象?
其实如果你真的碰到这种情况,准确的说,和核心收文数量一般没啥关系。
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你的文章在录用的时候就可能排好队了,一般在录用的时候也会通知,当然有个别不通知,也不会排队,而是放到自己的库里面,然后随机根据每期主题来安排文章。不过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属于个别。
因而,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一般可能是因为杂志社内部要调整,比如更换主编、更换主管主办单位,更换收稿的主题。之所以我这样揣测,是因为你这里碰到的不是延几期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法确定刊期,那根据我多年经验来说,很有可能和内部调整关系很大。我之前碰到有个案例就是一个普刊突然换了主编,这个主编是某985大学学院的副院长,这个副院长直接把之前收的近期要出刊的文章全部否了,责编团队当然不愿意。即便期刊是卖方市场,但如果突然大规模退稿,那必然会遭到作者的集体抗议,哪怕杂志社再强硬,也会觉得很烦,结果就是责编团队和主编杠上了,杠了整整3个月,最后妥协的结果是部分文章得以正常出刊,但后期也给撤了。
之所以你不理解期刊的行为,是因为你和很多人一样,把期刊发表当作是一种商业服务行为,特别是那些收费的期刊,即既然我付了费,那你期刊就必须要按时出刊。
但实际上,期刊发表并不是一种商业服务行为,从期刊的角度出发,他只是提供一个论文发表的平台,你的文章要达到平台的标准要求,才能在平台上发表。如果我要收费,那你付出的费用是我审核的费用和使用平台的费用,也就是审稿费和版面费,至于能否按时一定出刊,期刊是不会保证的。
而且相关的法律问题,很多期刊早有考虑,很多期刊在出具录用的时候,写的录用情况都是“拟录用于xxx年xxx期”。什么叫拟录用,就是打算录用,也就是期刊打算把你的文章录用在哪一期,只有刊登才等于真正的录用。为啥要这样写,是因为期刊也没法确定,毕竟从期刊责编团队角度来看,既然你文章拟录用了,那顺利按时出刊是最好的情况,不然还要和你扯皮,但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了。我刚才说的换主编团队是一种情况,还有最终校对阶段退稿的文章(普刊多核心少),很多情况杂志社也没法预料。
因而,综上所述,期刊发表一定是有不确定性的,且不能看作是一种商业服务行为,无论其是否收费,还有就是提前去准备,避免碰到相关的变数。哪怕杂志社很稳定,但万一碰到疫情封城,比如这次西安,所有西安的学术期刊全部没法正常工作,最多审稿,排版校对都没法做,更别提出刊了。比如说,你们所有人发的只要是在西安排版印刷邮寄的刊物,今年春节前基本都没法拿到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