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向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促进干部干事创业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关乎政风民意,关乎事业兴衰。平谷区在干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干部工作路线,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的“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三个导向鲜明地树起来,即树立打破论资排辈导向,树立实绩导向,树立基层导向,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干部干事创业。
一是树立打破论资排辈导向。中央明确提出“四不唯”(不唯票、不唯分、不唯年龄、不唯GDP),具体到平谷就是打破论资排辈,首先是打破资历,不是熬年头,不是谁任现职级长就提谁,而是谁干得好就用谁;其次是打破年龄,不是论年头,不是看谁年龄大就照顾谁,用好各年龄段干部。选用干部坚持人岗相适、用人所长、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将所有干部放在同一平台比选。既着眼于平谷10年后、20年后的发展,大胆起用年轻干部,通过岗位调整,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又注重用好年富力强的干部,同时也发挥好老同志作用,让各年龄段干部都有希望,都有盼头,让好干部脱颖而出。
二是树立实绩导向。实绩导向,就是鼓励干部干事创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得认可、不干事的人有危机。很多难题,不是“事难”,是“人难”,思想不对要换人。凭实绩用干部,就是大力选用开拓进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干部。让干部在急难险重工作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展现实绩。空缺岗位需要哪方面的干部,就选用哪方面业绩最突出的干部去担当。“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骏马能奔驰,耕地不如牛。”用对型号的干部,发挥出干部的最大能力,促进事业发展。
凭实绩用干部,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实绩不突出的干部不照顾,没实绩的干部还得“下”。有的干部到了50岁左右就没斗志不想干事了,成天等着提个调研员,想着到点退休养老,这是坚决不可以的。干部干事无功便是过,毛主席曾说过要惩治贪污浪费,公职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浪费。对不作为、不干事的干部,不仅不能提,还要下。
三是树立基层导向。中国有句古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是因为我们的难题在基层,破解方法在基层,业绩也在基层。干部只有在基层、在乡镇、在一线摸爬滚打过,才能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能树立群众观念,才能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想提拔的干部,必须下基层、接地气,这是硬杠。提任处级干部,要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是基础条件,不满2年的,要通过挂任村助理等形式,有计划地补足经历。同时,对在基层表现特别突出的干部,如干得好的第一书记,增大提拔比例,优先提拔重用。但是,不是去了艰苦地区的都得用,关键还要看表现,没有“应该”二字。表现好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表现不好,照样不能用。
树立基层导向,一是优秀的要下去,有潜力的区直干部要下乡镇,与乡镇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一起作为后备重点培养。二是干得好的提起来,在乡镇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同时,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有计划地交流回区直部门,在基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