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曹亚兰
学习他人的思想,需要教育;挑战他人的思想,则需要智慧。刚进入研究生生活,还没来得及欢呼喜悦,阅读文献就成了我们学习的拦路虎,那该如何高效的阅读文献呢?下面给出了几条建议,帮助我们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早日成为科研大佬。
一、带着目的读文献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师兄、师姐说:带着批判思维的阅读文献、带着目的的阅读文献。但是到底该如何操作呢?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到尾完完整整的看文献,这肯定是一项十分辛苦且煎熬的工作。比如当我们拿到一篇来自于老师或者师兄师姐给的文献时——读吧,又很煎熬;不读吧,又不行。如果老师不给文献吧,自己漫无目的的找文献,也很煎熬。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的过程,化繁为简,就是大家在读文章时需要关注四个问题:第一,文章在解决什么问题?第二,用了什么方法?也就是文章的逻辑。第三,效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第四,没有完成的,或新问题有哪些?其中现在发表的文章工作中至少50%都在解决第一,第二两个问题。我们作为刚进入科研学术的萌新适合用重点关注第一、第二两个问题,主要也就是以下两种办法:老的问题用新方法解决,或者新问题用老方法解决。那如何提高效率呢,那就是只看自己需要的。虽然其他部分也非常重要,但是对于现在的我们却没有那么重要,等到我们需要的时候再看也不迟。主动阅读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阅读是为了寻找答案,最重要的也就是思路清晰,阅读是需要认真,但也不需要给自己设置障碍。有收获就会激励自己不断的阅读,面面俱到反而得不偿失。
二、批判态度看文献
如果我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阅读文献就是在遵从作者的思维逻辑,作者就被我们看做权威,所以看到的都是优点。文章都那么完美吗,还是我们太年轻?所以就需要我们透过华丽的图表和表述,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时刻记住阅读时,我们是学习别人的工作,想自己的课题。当我们独立完成这个过程之后,我们就从科研小白进阶了。那么上述带着目的看文献中的四个问题也就进阶成为——1、文章在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它很重要?2、如果这是我的论文项目,我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我需要生成什么样的数据来支持这篇论文的结论?4、这个结论是否符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新思路我能尝试解决一下?
三、阅读的八个建议:
1、泛读:搜索。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献,那我们该如何快速的筛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献呢?首先看文章最精简的部分——标题、摘要、结论——快速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
2、精读:定位。通过泛读的筛选后,就需要精读。这个过程就需要带着自己的目的去阅读,比如作者用了什么实验分析、怎么分析的数据、作者提出什么思想等等。按照这样的思路,阅读效率和质量都会越来越高。
3、选择性阅读。如果需要学习实验原理部分,就需要看材料和方法部分;如果需要了解相关领域,就需要看摘要和简介部分;如果需要写综述,就需要看摘要和前言部分,如果需要找问题,就需要看结果和讨论部分。
4、不在一篇文献过分纠缠。如果谋篇文章特别难啃,那就先放放,了解一下相关背景,看看其他相关文献,知识储备量达到了,返回来看这篇文献就会发现豁然开朗。
5、看文献也需要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做到。记什么?记自己找到的答案和附带的收获,比如漂亮的证明方法、想学的实验方法、或者说文章书写的句式和表达,等到自己写文章时,这些都是精华。
6、找个合适的阅读时间。最好一次读完一篇文献,了解每个段落的大致意思,如果不连续的阅读,则会导致自己又一次重复之前的阅读,比较浪费时间。
7、英语重不重要?英语是我们科研必走的路,英语好当然好,英语不好也不要灰心和不自信。科研文章不是文学作品,大部分用词还是比较规范的,学科专有名词,一回生二回熟,多看几遍就会了。
8、作者和参考文献。当我们晋级阶段,不再是科研小白,就会关注留意文章的作者和文献。经常在顶刊发表文章的作者,要不是领域新星,要不就是科研大牛,跟着他们的科研思路,就会让我们自己也会进步。参考文献就是一个以文献找文献的好方法,省去了我们搜索文献的一个苦恼。
阅读这件事情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只有量积累够了,即使没有捷径,效率也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