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发布文章的网站 如何看待Hindawi撤回大量发表在特刊的文章?
2022年9月,出版商宣布将撤回511篇文章,并在一个多月后开始陆续发布撤稿声明。尽管近年发生了很多次撤稿事件(),但此次撤稿与其他的撤稿不同,因为被撤回的文章似乎主要发表在特刊( issue)上。
事件经过
2022年9月28日,出版商Wiley的高级副总裁利兹·弗格森(Liz )在的博客发表声明,宣布将撤回在2020年8月之后发表在16种期刊的511篇文章[1]。次日这则声明也出现在Wiley 上[2]。Wiley与原本是两家出版商,2021年5月1日,Wiley宣布以2.98亿美元的高价收购[3]。2022年11月16日, and 与 and in 两种期刊发布了第一批撤稿声明,截至2023年春节假期,前述的16种期刊已经陆续撤回了四百余篇文章(图1)。
图1 这些撤稿声明均引用了的声明,表明其属于“511篇”
宣布撤稿的背后,是2020年至2022年间部分期刊失控的特刊出版。最晚在2021年10月,匿名者 已经开始在出版后同行评议平台报告一些发表在期刊的特刊上的文章存在明显缺陷,并在随后的一年间报告了数百篇这样的问题文章。他/她的发现吸引了已退休的心理学研究员大卫·比姆勒(David )、法国图卢兹大学的纪尧姆·卡巴纳克( )、已退休的心理学教授多萝西·毕绍普( )等人加入调查。
在宣布撤稿之后,一些具有严重问题的文章被曝光。例如一篇2022年8月发表在的特刊的文章,报道了一项以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的临床研究,但作者在研究方法中提到了“从心脏收集血液”、“气管插管,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从肺组织提取总RNA”等令人不安的内容[4]。
2022年11月28日,网友发现一篇2022年7月发表在 in and 的文章[5]的一幅直条图的误差棒竟然是衬线字体的大写字母T(图2)。这一奇闻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引发了热议,最终期刊在2022年12月1日发布了表达关注[6],并在12月19日撤回了这篇文章[7]。
图2 (左)调侃误差棒“令人惊叹”();
(右上)发布的恶搞图片;
(右下)网友Steve Haroz发布的恶搞图片
多方批评
尽管进行了大规模撤稿,并未披露更多细节,我们只能从公开讨论中了解在那些特刊上可能发生了什么。目前至少有四篇专题文章对部分期刊失控的特刊出版进行了批评。
2022年9月5日,由列昂尼德·施耐德( )运营的For 网站发布了大卫·比姆勒的题为“ , the Fall”的博客文章[8]。比姆勒总结了部分期刊的特刊存在的作者疑似盗用其他机构的电子邮箱用于投稿、部分文章内容荒谬、疑似存在引用操纵等问题,并共享了一个列出了155篇文章的电子表格。
2022年10月12日,剑桥大学工程系研究助理尼克·怀斯(Nick Wise)在多萝西·毕绍普的个人博客发表了题为“What is going on in ?”的博客文章[9]。他以 and 的一个特刊为例,展示了一些期刊的特刊发表超出主题范围的文章、客座编辑疑似在操纵引用、作者疑似在盗用其他机构的电子邮箱(图3)等问题。
图3 尼克·怀斯展示马鞍山学院的电子邮箱疑似被许多作者盗用
2022年11月5日,日本独立研究员海梅·特谢拉·达席尔瓦(Jaime Α. da Silva)在科技哲学期刊Epistēmēs Logos发表题为“When ' do not match ' : A new in paper mill- ?”的文章[10]。文中也讨论了作者疑似盗用多所高校的电子邮箱的问题,并指出涉事作者主要来自中国。
2023年1月3日,For 网站发布了一篇对比姆勒共享的电子表格进行分析的匿名博客文章[11]。文中提到四个月间电子表格中的**已经从155条增加到了5467条,涉及旗下的50种期刊。文中质疑在有选择地从特刊撤稿,以避免面对与引用操纵相关的指控。
何为特刊
对于很多国内研究者,特刊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特刊也译作专刊。出版商MDPI的特刊指南介绍,特刊“由担任客座编辑的学科专家组织和领导”,并且“特刊不是期刊的期”(A Issue is not an issue of the .)[12]。这是因为按期出版的期刊只有两种期(issue),即正刊和增刊。特刊可以占用一期正刊或者增刊,也可以将文章分散在多个期出版。多家出版商相关的网页都强调,在特刊发表的文章必须满足在正刊发表的最低形式与质量要求。
科技期刊一般设有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会,并有受雇于期刊背后的出版商/学会/大学的职业编辑,他们构成了期刊的“内部团队”,决定着期刊接收手稿的标准。客座编辑通常不属于这个内部团队。对于希望出版更多文章的期刊,开设特刊、引入客座编辑有两点好处:一是补充了人手,并且大多数期刊不向客座编辑支付酬金;二是可以为潜在的作者向期刊投稿提供额外的理由。因为特刊的同行评议由客座编辑主持,手稿的接收标准取决于客座编辑团队,所以特刊的同行评议可能邀请的审稿人、编辑做决定的速度,还有接收手稿的标准,都可能与正刊有所差别。期刊内部团队需要为客座编辑的工作托底,但期刊背后的出版商/学会/大学当然不会为由客座编辑主导的出版流程完全背书,所以通过特刊出版的文章会在期刊网站上被标记为特刊文章,以示区别。客座编辑主持同行评议是特刊的标志。尽管特刊一般聚焦于特定主题,但将主题相近的文章凑在同一期出版,实为编辑工作常用的策略,并不是特刊的标志。
目前很多科技期刊从未开设过特刊,或者在过去几年仅开设过少数几种特刊。也有一些期刊开设了大量的特刊,这些期刊主要来自、MDPI和三家新兴出版商,也有一些由 、等老牌出版商运营。这是因为、MDPI和的一些期刊采用了“团体办刊”模式,即“紧密团结一线研究人员,并由研究人员共同负责期刊运营”[13]。旗下的一些期刊甚至不设主编,似有漫画《航海王》中“空的王座”之意。
传统模式下,期刊若开设过多特刊,不仅会削弱期刊内部团队对期刊的控制,更会为期刊贯彻执行出版商/学会/大学设置的议程增添不确定性,产生“舍本逐末”的风险。但在团体办刊模式下,增开特刊是团结更多一线研究者的有力措施,可以调动更多的来自学界的力量帮助期刊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特刊有可能成为一种被用来损害科学研究自由的工具,因为出版商可以通过持续开设特定主题的特刊影响研究者对研究主题的选择[14]。
因为一些特刊的手稿接收标准明显低于正刊,或者特刊文章发表在增刊上,国内一些机构在认定科研成果时对发表在国际期刊的特刊的文章加以限制。For 网站在2022年10月发布的一篇匿名博客文章中提到,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多个专业技术系列职称评定的文件中提到申请者不能使用发表在特刊上的论文[15]。
浏览各地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发现,也有的省的文件未提到特刊。由于未知的原因,一些期刊,包括旗下的期刊,仅将特刊文章发表于某一特刊这个信息展示在期刊官网,而在向Web of 、等数据库提交数据时,不会标注文章是否通过特刊发表、发表于哪个特刊。这导致科研管理人员若不访问期刊网站,将难以发现文章实际通过特刊出版。
如何失控
前边提到,大规模撤稿是部分特刊的出版流程失控的结果。但特刊并没有那么容易失控,事实上即使在2020年至2022年间,仍有大量运行良好的特刊。特刊的失控必然是期刊内部团队出了问题。
期刊内部团队应该谨慎地向研究者发出担任客座编辑的邀请,或者接受研究者发起的开设特刊的提议。但一些涉事期刊在这个环节存在问题。 in 在2021年和2022年开设了超过二百种特刊[16],也即组建了二百多个客座编辑团队。难以想象期刊内部团队要如何保证每一种特刊的出版流程都不被操纵。此外,还有一些特刊设置了非常广阔的主题范围,一些特刊用相同的题目加上年份,作为多个特刊,连续多年征稿。这两种现象都令人生疑。
在特刊出版中,存在全过程的编辑监督。期刊内部团队需要确保客座编辑团队的手稿接收标准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一些客座编辑可能缺乏编辑工作需要的特殊的知识技能,期刊内部团队还应该提供必要的协助,并纠正由此导致的错误。特刊出版流程失控的关键,是编辑监督的缺位,然后才有了个别客座编辑滥用权力,接收主题超出范围或者低质量的手稿、强迫引用的空间。
论文工厂是客座编辑操纵特刊出版流程从小问题变成大麻烦的重要推手,因为论文工厂可以生产手稿,满足大批特刊征稿的需要。之前提到的疑似盗用电子邮箱投稿、疑似存在(受益者不是处理手稿的客座编辑的)引用操纵,还有不同作者对数据可用性做出的相同的、异常的声明[17]都提示了论文工厂的活动的存在。尚不清楚是什么论文工厂参与操纵了部分期刊的特刊,而更加迷雾重重的是,前述两篇For 的博客文章都认为应该有多家论文工厂共同参与操纵了涉事的特刊的出版,但没有较为直接的证据。
路在何方
根据的报道,在过去的几年,存在缺陷甚至胡言乱语的手稿通过特刊出版的现象一直偶有发生[18],只不过近年似乎愈演愈烈,并且出版商开始做出反应。在陆续发布撤稿声明的同时, 旗下的 and e- 等期刊也在撤回通过被操纵的同行评议流程出版的特刊文章[19]。这都展示了出版商维护学术诚信与期刊声誉的决心。而如何对这些撤稿进行追责,成为了一个有待讨论的话题。
首先是期刊,被揭露同行评议流程有问题,无疑会损害期刊的声誉。声誉下降的期刊可能会被Web of 、、等数据库剔除,还可能被高校与科研机构预警,使许多原本的潜在作者将期刊拉入“黑名单”。2022年末,Web of 已经宣布暂停收录 等六种旗下的期刊,这些期刊后续可能继续被收录,也可能就此被剔除[20]。但网上少数的公开讨论显示网友对哪些期刊应被数据库剔除、应被列入“预警期刊”并无共识。
其次是期刊内部团队与客座编辑。客座编辑处理的文章被撤回,应该按照“授权不授责”的原则,由期刊内部团队中的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然而,一些人被发现在多种期刊的不同特刊担任客座编辑,并可能参与操纵了不止一种特刊的出版流程。考虑到很可能有论文工厂参与其中,一些客座编辑的身份可能是被假冒的。尚不清楚这些客座编辑应该如何承担责任,以及一旦研究者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被他人冒用担任客座编辑,其他由这位“客座编辑”处理的文章是否应该统统撤回。
最后是作者。的撤稿声明对撤稿的原因统一表述为同行评议流程存在问题,没有评判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价值。这意味着可能有作者被客座编辑欺骗,为获得合法且快速和/或友好的同行评议,将真材实料的手稿投稿到特刊,然后被出版商撤回。同时也不排除有的作者是购买了代投服务,在论文工厂的指引下有意向被操纵的特刊投稿。二者是否有必要区分,如何区分,可谓难题。
中国科学院监督与审计局局长杨卫平研究员在2023年1月13日举办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研诚信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提到,“科技创新发展对科研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夸大宣传、强制引用、买卖数据等新的科研失信的行为不断地涌现,对科研诚信机构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近年发生了很多与特刊出版有关的撤稿事件,我们仍不应将特刊看作一种负面的事物。个别期刊滥发特刊的背后,其实是学界接受有更多的论文通过特刊出版。在特刊出版中建设科研诚信,不宜以禁止期刊办特刊,或者禁止或变相禁止作者向特刊投稿为解决方案。
对于国内的期刊,特刊应该是一种可用的工具。2019年8月16日,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到,“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21]
目前全球很多科技期刊在尝试通过开设特刊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一些来自国际出版商的宣传资料显示,有的编辑团队很擅长通过特刊出版活动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国内也有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报道过成功开设特刊的经验[22-24]。
、MDPI和等出版商近年在扩张中国市场的同时,客观上帮助了许多国内研究者了解如何担任客座编辑,为国产期刊开设特刊储备了人才。可以说,国内具有让特刊出版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此外,国内还有研究报道,通过开设特刊为创办新刊做准备、孵化新刊的经验[25]。这些都是中国的期刊应该发展和规范特刊出版的理由。
最后,对于考虑向特刊投稿的研究者,建议主动了解所在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在认定科研成果时关于特刊文章的规定,以及为不同目的统计科研成果时,规定是否一致。
参考文章:
[1] L. and with [EB/OL]. Blog, 2022(2022-09-28).
[2] L. and with [EB/OL]. The Wiley , 2022(2022-09-29).
[3] John Wiley and Sons. Wiley the of [EB/OL]. Wiley, 2021(2021-05-01).
[4] LIU Y, HOU X, YU M, et al. of and Serum IL-6 and TNF-alpha in Women with [J]. , 2022, 2022:. DOI: 10.1155/2022/.
[5] GONG RY, LIU BH. of Based on [J]. Adv. Mater. Sci. Eng., 2022, 2022:11. DOI: 10.1155/2022/.
[6] GONG RY, in and . of on “ of Based on ” [J]. Adv. Mater. Sci. Eng., 2022. DOI: 10.1155/2022/.
[7] GONG RY, in and . : of Based on [J]. Adv. Mater. Sci. Eng., 2022. DOI: 10.1155/2022/.
[8] CLYDE S. , the Fall[EB/OL]. For , 2022(2022-09-05).
[9] WISE N. What is going on in ?[EB/OL]. , 2022(2022-10-12).
[10] DA SILVA JΑ. When ’ do not match ’ : A new in paper mill- ?[J]. Epistēmēs Logos, 2022, (8):1-8. DOI: 10.12681/eml.31441.
[11] P. , Based on [EB/OL]. For , 2023(2023-01-03).
[12] MDPI. [EB/OL]. MDPI.
[13] 郁林羲. 瑞士出版集团“团体办刊”模式研究与启示[J]. 出版科学, 2021, 29(01):97-106. DOI: 10.13363/j...007.
[14] R, - J, -MARI T, et al. The and of in 2015-2019[J]. Learn. Publ., 2021, 34(4):593-601. DOI: 10.1002/leap.1406.
[15] P. – your local for in China [EB/OL]. For , 2022(2022-10-26).
[16] [EB/OL]. in .
[17] WISE N. - The and Risk after and of [EB/OL]. #2
[18] ELSE H. guest to get sham [EB/OL]. , 2021, 599(7885):361-361. DOI: 10.1038/-021-03035-y.
[19] [EB/OL]. Link. +Note&-=&facet--id=10257
[20] [EB/OL]. List. :/-?issn=0278-0240&=true&=mjl&=share-by-link&=--share-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