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发布文章的网站 健康科普文章你发了吗?大众健康报提醒:新的一年早发早安心!
卫健行业卫生专业的朋友们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
在你的未来规划里
一定还有职称评审这件大事
想问问,
你的科普文章准备好了吗?
2023年的科普“任务”
祝贺你已经完成了
新的一年开始
我们友情提醒
别忘了
趁早完成,趁早安心!
别临近申报交材料
才着急上火打堆堆
“内卷”的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任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出台文件,允许健康科普作品作为申报参评人员的工作业绩代表作参加卫生技术职称评审。
对于健康科普在职称晋升中的地位,全国很多省份允许科普作品作为一项代表作成为职称晋升评审的几项条件之一。不少地方把科普文章作为“加分项”,更是形成了“多发多加”的内卷态势。
四川和河南等地,把健康科普作为前置条件,即要求科普作品作为申报的必备材料。而在基卫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则没有强调专著、论文等要求,是把科普文章作为了“要件”,即科普文章可以作为工作业绩学术成果提交申报。
医疗、护理、药学、技术四大类别高级职称评价标准中,均有健康科普要求,每年都得发表。
基本的情况是:从你取得中级职称开始,就得每年发表至少一篇科普文章!如果等到申报副高、正高职称时,才想起发表科普文章这个“硬指标”的事情,错过的几年就无法补上了。
选择哪些平台?
各地关于卫生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有关文件中,对健康科普作品的发布平台都做了界定和要求。
归纳起来就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报刊,或具有广泛传播力、影响力的权威媒体、卫生健康行业报刊,且能在网站查询到。
通过解读相关政策,可以明确——商业性平台、社会化及自媒体平台,是不可以的,发了也没有用。
国家级媒体包括国家级卫生健康行业媒体、省级党报党刊党台、医学类学术期刊,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情况是:要么“高攀不起”,要么他们不会发科普文章。省级以下不属于卫生健康行业的媒体,发了也是大概率无效。
根据各地文件表述分析,需要提醒的是,市县级媒体及绝大部分医院新媒体,发了“不一定作数”,毕竟专业性和权威度不同、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从标准规范、质量提升、传播广泛等角度考量,未来不一定被认可。所以,最好选择公开发行、省级权威、有连续出版物刊号,且是卫生健康行业的报刊。
如何避免“踩坑”?
目前,健康科普类期刊很少很少,学术期刊一般不发健康科普文章。一些不法人员趁机制作“假刊、假报”,一定要注意识别!如果不小心“入坑”,材料作废事小,学术造假事大!
为避免“踩坑”,正规的卫健行业报刊是你最安心的选择!可以推荐的行业主流媒体包括《健康报》、《中国卫生》杂志、《大众健康报》、《家庭与生活报》等等。
未来三年五年八年,认定标准、政策指标、平台性质等面临进一步统一规范。为确保“不白费劲”、不耽误事,建议大家选择省级平台、卫健行业报刊、行业主流媒体,无论五年十年,都被认可和有效,这样才可靠和安心。
《大众健康报》、《家庭与生活报》及其新媒体平台,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卫生健康类专业媒体,是宣传报道卫生健康工作的行业主流媒体,是发表健康科普作品的权威平台,建有网站、数据库可以查询,有专家审核团队,确保专业、权威、规范和安全。
最后,关于健康科普文章的发表,再次提醒大家:
一是别错过时间,二是找正规渠道,三是走省级平台。就此“三招”,便可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