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推广方式有哪些 赚钱的方式之一:推广
经济体系简单划分就三种角色:
生产者:顾名思义 ,生产产品的人,产品源头。
中间商:替生产者扩大销售渠道的人。
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人。
而一个人要想赚钱,唯有从生产者和中间商两端考虑,只有这两端才是赚钱,而消费者是花钱。
这里说明一下,一个人的身份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仅仅是生产者一个身份,也许同时还是中间商和消费者,但是仅有生产者和中间商是赚钱的。
比如:一个人,名字用A代称,A通过买地,买机器,买原材料,聘人,一系列流程下开了个服装厂,之后生产出衣服,在网上销售,但是A精力有限,于是他便找合伙人B和他商定,让B帮助卖产品,一件产品给20个点的利润,B收到产品卖给了C,而C是一位气质上佳,身材修长的女性,A看到后便与C商定,想要C作为产品代言,给代言费,于是A,B,C三方都卖给了D这个消费人群,以上是简单流程。
接下来看各自的角色。
A:买机器买原料,这时他是一位消费者,又作为生产者生产出衣服销售,他也可以理解为原料和消费者的中间商。
B:他代A销售产品,从中赚取差价,完全是中间商角色。
C:她先是作为消费者购买了衣服,后又作为代言人生产出一个个服装展示图片,此时她是位生产者,这是从消费者到生产者身份的转变。如果她不是作为代言人,而是作为和B一样的中间商,那么便是从消费者到中间商的转变,无论哪种方式她都是从花到赚钱的路径。
以上便是三个人角色的分析,有没有发现个人角色很复杂,定位好自身的角色,之后才可知道自己到底时赚钱还是花钱,有些人本想去赚钱,没想到赚着赚着钱没了 这就有些分不清自身位置了。
上面是理论加举例,下面再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让诸位能深刻理解下。
第一个:短剧方面。
逻辑:短剧公司通过招人,找剧本,买设备,制作影片,在各大媒体上面销售,一些人便会充值观看,逻辑很简单。
短剧公司:招人,买设备这是消费者行为,制作影片这是生产者行为。
各大媒体:这便是中间商,抽取费用,推广费也好,佣金也罢,本质上都是中间商行为。
充值的人:消费者行为。
以上无论是公司还是媒体都是赚钱,唯有充值的人是花钱。
而与这类模式相同的产品不计其数,只是换了个产品重复操作罢了。
你有没有听过小说推广(抄小说),app推广,还是卖卡,卖保险,卖理财产品,卖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本质上都是中间商行为,甚至一件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不知有多少中间商,甚至一件产品能翻10倍才到了消费者手中。
几年前流行一个言论便是流量为王,当然现在也流行。
这个词各位思考一下,是哪个角色?
我梳理出这个词的逻辑,各位就能理解了。流量为王。什么叫流量?有多少人知道你,这是你的流量。流量从来都很有价值,只是在互联网之前,信息传播不方便,获取流量的成本太大,而如今,发个视频都能获取流量,流量成本小了很多,流量为王的概念便被炒了起来。
为什么流量可以为王呢?
因为掌握流量的人能够做中间商行为。
直播代货便是流量为王的具体体现,互联网的发展让一些工厂的线下销售渠道效果甚微,甚至完全断掉,取而代之的就是线上的销售,无论是直播代货也好,还是平台开店也罢,都是销售渠道的转变,反应慢的厂家便在流量的争夺中失去先机,倒闭关门,适应不了社会便被社会所抛弃,残酷且现实。
但是有个问题边出来了,流量为王这个概念一出来,想赚钱的人在生产者和中间商两个身份之间便有了偏移,生产者费心费力还不如中间商的一个链接,导致大多数人都涌向了中间商,生产者便会越来越少,最后的问题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同质化严重,抄袭纠纷,噱头,欺诈,恶意剪辑等等为了抢夺流量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接踵而至。
流量为王这个说辞便是那只蝴蝶,它轻微扇动一次翅膀,导致不可想象的一幕出现。
一些搞笑可悲且现实的现象我给大家列举一下:
开烧烤加盟店的没有品牌培训本身赚钱;
开服装厂的厂本应该盈利却倒闭了。
it行业流行的话,程序员没有培训班来钱快。
送外卖的没有外卖平台赚的多。
跑车的没有租车公司赚的多。
送快递的没有快递公司赚的多。
开餐馆的没有平台赚的多。
网文作家没有网文平台赚的多。
……
后果呢?
实体店倒闭一大片,食品安全懂得都懂,快递小哥累成狗(别喷,我真干过快递),一看工资200块,外卖小哥事故频发,而且外卖小哥和消费者的矛盾越发尖锐,可是他们不是一个群体吗?外卖小哥也要吃饭,吃饭的难道没有外卖小哥吗?搞不懂搞不懂,网文平台劣质文,同质文越来越多。
扯远了,话题回来接着说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
生产者和中间商并非完全割裂的两个角色。
自有销售的厂家一定比外包销售的厂家在利润方面更可观。
当然,如果真搞不到流量别勉强自己,找合作商挺好。
互联网上的大多行业往下深扒几层基本都是中间商行为,生产商行为屈指可数。
短剧推广,小说推广,各大银行,各大软件,某音,某手推广,各大拉新活动,还有被包装起来的砍一刀活动(我猜测新用户砍一刀才有效,当然我没砍成过,砍成的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必须要是新用户),还有某宝的活动,凡是某app有xx活动,本质上大多是拉新活动,现在的知名平台拉新奖励力度很大,一位新用户十元往上的奖励,很可观,想搞的可以去搞一搞,别浪费了新用户的权益,不拿白不拿。
上面我提到三个角色,想赚钱首先要做的便是让自己的角色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或中间商,当然大多数都是变成中间商。
以下是省钱小妙招:
如果想办新卡,不要去平台办,而是自己注册个卡商的身份,这个卡商可以帮别人办卡拿佣金,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办卡,佣金自己拿,让自己从消费者转变成中间商,既办了卡又拿到了佣金,中间商,消费者通杀。
如果想贷款,不要去各大贷款平台直接贷款,而是先成为他们公司的员工拿内部价,或者成为贷款公司的代理商,佣金自己拿。
如果想买房,不要去各大卖房平台直接买,而是先应聘卖房的员工,可以内部价拿房,能便宜好多(某位地产销售的朋友所讲,当时真给我开了眼了)
上面的例子都是让自己从消费者转变成中间商,若想转变成生产商难度就很大了 除非想深耕某一行业否则不怎么需要。
比如,你想买个房而去开个房地产公司这就有些可笑了 不可取,不可取。
最后总结一句话吧:流量固然重要,但别忘了根在产品本身呐。
#流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