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 即日起,2024年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竞赛报名开始啦!
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01
竞赛形式及内容
(一)竞赛形式
本次竞赛分为业务理论考核、现场演示两个环节,分值比例为2:8。
业务理论考核
参赛选手统一采取笔试答卷的形式进行业务理论知识考试,题目主要为选择、判断和简答等形式,时间为60分钟。
竞赛现场演示
选手根据报到当天抽取的参赛场次进行竞赛现场演示,演示内容包含个人经验与典型案例介绍、职业指导业务情景展示两部分内容,时间为20分钟(含现场点评)。
竞赛分组
本次竞赛现场演示环节根据参赛选手来源分为就业机构组、就业辅导员组以及社会机构组。3组竞赛分别在不同赛场同时进行,选手根据报到时抽签结果确定参赛场次,各赛场竞赛流程和情景展示题目内容一致,部分类别题目考核侧重方向及评分标准等根据各组别参赛群体不同略有调整。
(二)竞赛内容
业务理论考核
主办单位将提前发布业务理论考核参考资料。范围主要包括:
(1)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职业指导师(基础知识)》、《职业指导师(四级 职业咨询协理)》、《职业指导师(三级 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二级 职业指导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2023年1月第一版)。
(2)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含人社部独立印发)的公共就业和残疾人就业相关领域政策文件。
(3)“二十届二中全会”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导向、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内容;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数字经济相关重要新知识新理念。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等方面的具体办法;《“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关于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具体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有关政策要求。
(5)残疾人就业创业、职业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评价等领域重点业务知识;中国残联(含教育就业部与就业中心联合发文)2022年以来发布的残疾人就业服务领域重点文件等。
个人经验与典型案例介绍
选手自身情况、所在辖区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及重点亮点特色工作归纳及经验总结等;着眼自身经历,剖析、分享个人在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等业务领域或在院校、各类基地、企业和社会组织日常实践教学训练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陈述特色化、代表性工作内容,总结归纳经验及不足,提出可行性工作参考思路。选手现场须辅以PPT文稿同步演示。本环节于8分钟内完成。
职业指导业务情景展示
设定工作场景,由参赛选手进行现场一对一职业指导业务能力情景展示。选手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和就业服务机构典型业务(如职业能力测评软硬件系统、就业和职业培训信息统计管理分析、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应用、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美丽工坊项目、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政务办公等),在指定时间内,充分彰显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礼仪风貌和沟通水平,体现针对不同类别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各类用人单位的个性化解决问题方法和就业服务业务能力。本环节于10分钟内完成。
充分考虑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各类基地及助残社会组织日常业务工作开展内容,结合残疾人、用人单位所寻求解决的突出问题等因素,业务工作情景将由诊断咨询、职业规划、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用人指导等5部分内容组成,届时选手将随机抽取某部分情景选题进行展示。
(1)诊断咨询
分析下岗失业者、结构性失业人员、长期待业人员、大学及中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城及返乡农民工、在职来访者和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来访者的职业心理特征,寻找咨询切入点,合理选择咨询切入手段,确定具体咨询方式流程,为来访者针对职业准备、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和职业期望等方面遇到的职业心理问题、压力和认知误区、现实困惑等提供有效咨询。
(2)职业规划
针对服务对象个体职业选择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测定,探究影响其职业取向的关键要素,提出合理化建议,明晰就业与职业发展方向,帮助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依据来访者特征与需求确定短期、中长期奋斗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教育培训、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规划,为实现职业目标确定行动具体路径。
(3)职业介绍
了解求职者的求职意愿及困惑,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区域特点和市场用人需求,搜集并提供空岗信息、招聘信息,根据求职者性格特征、教育背景、从业经历、自身优劣势等因素,向其推荐介绍适宜的工作岗位;帮助求职者掌握求职方法和面试技巧;指导求职者如何立足岗位,提升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4)创业指导
澄清来访者意图,从人格特质和自身外在条件入手分析研判其是否具备创业条件、所面临的创业误区以及可能遇到的创业困难和创业风险,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中国制造2025、新质生产力、后疫情时代经济结构重塑、区域一体化等)、国际环境因素(如欧美制造业回流、脱钩断链、芯片法案、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以及区域经济现状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理念、创业准备、创业实施及创业方向指导。
(5)用人指导
了解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及岗位需求,宣讲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消除用人单位的用人顾虑、用人歧视和消极被动用人态度,有效发挥残疾人劳动者特殊潜能和比较优势,为残疾员工合理安排或设计工作岗位,增强其社会融合度;指导用人单位针对残疾员工特点进行工作环境设施改造和生活、社交必要帮扶,提升相互交流沟通能力,规避用人纠纷。
(三)评判与点评、观摩
每个代表队从领队或随队工作人员中推荐一名裁判员候选人,要求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就业服务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善于观察。由主办单位审核确定最终裁判员名单及分组,每个赛场设11名裁判员(10名评分裁判+1名流动点评裁判)。每位选手情景展示环节结束后,由主持人按照顺序轮流指定1名裁判员进行现场2分钟以内的业务点评,其余10位裁判员负责选手各环节竞赛评分(评分裁判不对其所在省份选手打分)。选手最终成绩计算按照本组所有裁判员评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其余评委的平均分计算。
点评内容侧重选手通过竞赛所综合反映出的业务素养和服务理念、创新举措等方面亮点、不足与发展改进建议,客观公正、简明扼要、突出重点、高度概括。
主办单位负责组织人员制定竞赛标准、试题及评判细则,并于赛前(2-3个月)发布竞赛标准、可公开的试题及理论知识考核参考资料。
02
表彰与奖励
(一)获奖名次
根据选手人数,分若干小组竞赛,原则每组得分位列前半段的选手取得获奖名次。
(二)奖励形式
取得各组获奖名次的选手,由主办单位授予“职业指导模范”荣誉称号,颁发奖杯、证书。各组排名前3位的选手酌情给予物质奖励。
对虽未取得竞赛获奖名次,但理念前沿、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精神面貌可嘉的部分选手,由主办单位授予“优胜奖”,颁发证书,给予鼓励。
主办单位设立“就业服务成效奖”,对每组前3名获奖选手所属参赛代表队颁发奖牌、证书,给予奖励。未申报裁判候选人、未有效参与现场观摩、未按要求提交竞赛备选题目的代表队,原则取消该项奖励授予资格。
—END—
●全国政协委员程凯:加力推进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
●定了!今年将为残疾人办好这些重点民生实事→
●市残联召开2023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暨2024年党建工作会
●岗位众多,月薪最高8000元!找工作的残疾人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