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点子 江苏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在东南大学举行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7月21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建行杯”国赛选拔赛暨第六届“花桥国际商务城杯”省赛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隆重举行。
开幕式现场,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朱成、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理事长蔡震等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来自全国创投机构的专家评委、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成员、江苏省129所高校领导、老师和参赛团队,以及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等近千人参加了大赛。
参赛面最广、参赛团队最多、参赛水平最高的大赛
本次省赛由江苏省教育厅联合江苏省委网信办等7个部门共同举办,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省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东南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协办。
据了解,江苏赛区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全省137所高校的1.32万支团队报名参赛,参与人数达5.3万人次。经各校初赛选送,129所高校613支团队进入江苏省复赛。经复赛评审,90支团队入围决赛,11支团队申请决赛复活,往届10支团队申请决赛复活,共111支团队对决答辩现场。
所有参赛项目按照其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从行业上来看,涵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文化、公益等多个领域。
开幕式现场,一百多个入围省赛决赛的项目团队,带着他们的项目创意和产品进行路演展示。全息3D智能屏、云打印机、纳米纤维膜、非遗手工追溯、公益旅行...... 互联网新技术与场景化应用紧密结合,培育出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教育新使命、高校新平台、激励青年新特质
潘漫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全省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做法经验,充分彰显了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效应、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效应、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倍增效应和对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的溢出效应。他要求,参赛选手积极备赛、从容参赛,赛出水平、赛出风采。
东南大学副校长金保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承办方,东南大学力争使赛事成为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增进高校间友谊的重要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洪流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激励青年在创业创新中闪耀特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理事长蔡震代表专家评委发言。
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
近年来,江苏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点建设了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50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实施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4万项,省财政投入经费总计8773.2万元,覆盖全省所有高校,参加学生达14万人。
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共有95所高校1622支团队踊跃报名参赛,在全国决赛获得2金、6银、8铜的好成绩。2016年,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中,江苏省共有123所高校的2902支团队近1.3万名学生报名参赛,在全国决赛中获得3金、9银、13铜的好成绩。通过连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覆盖全省所有高校、面向高校全体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并不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持续发展。
7月22日-23日,入选国赛备选项目的40个团队将继续在东南大学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经训练营“打磨”后,优秀团队将有机会参加今年9月份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全国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