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e贷有可借额度却不能提款 利率下探 额度提升 银行消费贷“卷”起来了
“2.95%‘闪电贷’利率券已发放到您的账户中,6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有效”“额度最高1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无需办理抵押、质押和担保,年利率最低3%”……
近日,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收到了多家银行发来的消费贷推销短信,让他意外的是,消费贷利率已经进入了“2”时代。
“记得三年前消费贷利率最低也要4.5%,去年招商银行给我发放的‘闪电贷’利率也一直没下过3%,现在变成了2.95%,降得实在有些快。”张先生感慨道。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618”年中促销的到来,银行消费贷“内卷”也在不断升级:拼团、发券,消费贷利率继续下探;从“卷价格”到“卷额度”再到“卷产品”,大额、低息的消费贷产品已成为各家银行的“标配”。
与此同时,问额度、比利率、看服务,金融消费者们开始“货比三家”。
银行“内卷”消费者“货比三家”
开年以来,银行业消费贷利率一路走低,纷纷进入“2”时代。除直接下调消费贷产品利率外,有的银行还通过发放优惠券、抽奖以及“拼团”等形式变相提供利率优惠。
“6月30日前,受邀企业客户将有机会获得6折利息折扣券。”根据中信银行“信秒贷”11周年庆活动介绍,客户可以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十时“限时秒杀”6折利息券,产品年化利率(单利)最低可降至2.98%,额度最高30万元。
近日,北京农商行消费贷“凤凰e借”年化利率也降至2.98%起,最高额度为30万元。“装修、买车、教育都能用。无抵押,快速审批,随借随还。”北京农商行一位客户经理表示。
“如果您考虑‘拼团’的话,我行的消费贷利率还能更低,成团人数不同,产品利率也不一样,三人成团每个人的利率都可以低至2.98%。”宁波市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
“目前,有好几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都在3%以下,利率确实很合适。”但被问及是否考虑申请贷款时,张先生却表示要货比三家,“在利率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要对比一下哪家办理的速度更快,给的额度更高。”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各家银行从之前的“拼利率”转向“拼额度”,低息、大额的消费贷产品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银行的标配。例如,北京银行近期发布的“京e贷”产品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首笔提款年化利率(单利)低至2.98%,期限最长3年;广发银行也推出了最高可贷100万元的个人大额信用消费贷产品,期限最长10年,年化利率可低至3.38%。
“人才贷”“以旧换新贷”等新产品涌现
随着竞争加剧,各家银行纷纷开拓业务新赛道。自去年底以来,已有不少银行推出了聚焦各个细分消费方向、消费场景甚至消费人群的消费贷产品。
“消费贷成为近年来银行发力的主要业务方向,既存在银行零售获客的内生需求,又旨在响应促消费的相关需求。”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例如,今年春季出台以旧换新政策后,配套的以旧换新消费贷产品数量也有所增长。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近日,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原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针对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高频领域,推出了相关消费贷产品。
为满足高层次人才消费需求,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去年11月,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创新推出纯信用的“人才消费贷”,无需抵质押担保,最高授信额度200万元,年化利率为3.5%。
针对在大城市扎根的“新市民”群体,农业银行广州分行打造了“新市民个人信贷服务专区”,向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群体提供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的消费贷。该产品贷款期限最长5年,贷款利率年化最低至3.45%(单利)。
平安银行则推出了“白领新一贷”的消费贷产品,普通客户年利率(单利)3.96%至9.72%,部分“优享客户”在领取利率优惠券后,产品年利率(单利)最低可至2.88%,额度最高可以达到100万元。
平衡获客和风控银行还需多维度修炼内功
近年来,各家银行大力布局消费金融赛道,从贷款结构来看,消费贷已成为多家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年报数据发现,2023年,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长高达86.25%;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同比增长超过70%,达75.63%;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023年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同比增长也均超过了40%。
在中小银行中,郑州银行2023年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同比增长75.30%;北京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增速近50%;宁波银行约为3200亿元,增速超30%。
再从消费贷利率来看,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4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3.19%,环比下降13个基点,同比下降81个基点。
当前,银行向最优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对于银行来说,应该如何做好获客和风控之间的平衡?
“银行一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获客方式,例如,可以在线下渠道切入具体的商业区、园区,将获客与尽调进行结合;另一方面,也不能在风控相关工作中产生松懈心态,向申请人充分说明合规资金用途并在业务发生后持续把控资金流向,在新增业务规模与业务风险管理之间取得良好平衡。”苏筱芮表示。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预计银行将不仅仅关注利率,而是针对获客场景、获客渠道等多维度修炼内功,推动贷款业务的数字化水平再上新台阶。”苏筱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