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作者顺序 关注论文查重话题,不应只有大学生
5月26日,#论文查重费一年内暴涨10倍#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二位。话题之下充满了学生对查重费昂贵的抱怨。此前不久,话题#毕业生学位论文查重乱象#也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破3.8亿次。
公众也许好奇,为什么一个毕业论文的话题能这么热?其中,既有过往舆情事件与公众人物的影响,也有当前论文查重乱象对广大学生群体造成的影响与困惑有关。
查重率:一条富有争议的红线
2019年“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曝光后,同年2月22日,教育部公布的工作要点指出,要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
根据媒体报道,受明星学术风波的影响,高校毕业论文查重率标准变严,不少学校将论文查重率从原来的30%以内降低到20%,更严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同时,针对问题论文的处罚标准也有所提升,如清华大学2019年4月1日修订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较2017年的《细则》相比,修订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规定,加大对学术不端的处罚力度。还有学校增加了重审环节,即对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监控,一旦被查出高于查重率,将直接取消学位证书与毕业证书。
尽管类似“某明星以一己之力改变毕业难度”只是一句网络调侃,但舆论认为提高论文查重标准的确具有积极意义。如光明时评指出:“翟天临抄袭事件后,论文审核迅速加码,这只能说明此前失之于宽,漏过了多少水分满满的论文。现在严格要求,不过是常识的回归:重复率高,还能是一篇有学术创新的论文吗?”还有网民评论称:“假如没有这些明星学术问题曝光,更多的人可以蒙混过关了不是吗?学术科研本来不应该是自己要负责的事吗?”
降重绝学:查重率养出来的新内功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标准修改伴随而来的,是毕业生的叫苦不迭以及延伸出来的旁门左道。例如不少学生提及,专有名词、固有概念成为查重率高企的核心问题之一。如部分法律系学生评论称:“法条一个字都不能改,不改就全部标红,我们能怎么办?”理工科学生也纷纷抱怨:“公式、物质名词、专业术语都算重复,不知道要怎么改。”
图:论文无法降重内容词云图
除了这些不能改、不敢改、改不了的地方,网民与个别机构对能修订的论文内容则发明了十八般“绝学”。知乎问题“本科毕业论文如何做到查重率为6%以下?”收获阅读量超过279百万,关注者近万人。高赞评论总结了表格充数法、文字填充法、顺序置换法、文字替换法、转述法等一系列方法。
《中国青年报》关注到了这些降重“绝学”,评论道,毕业论文写作竟然成了“学术洗稿大赛”,这背后有很多引人深思的东西。一方面,论文查重的初衷是为了抵制抄袭,守住学术底线,弘扬学术诚信。如今,不少学生照抄不误,只要降重做到位,一些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论文也能蒙混过关,仅仅依靠传统的论文查重方式,俨然无法撕下其伪装。
新华社也评论道,查重“防君子不防小人”,导致“遵守规范者不敢合理引用,漠视规范者换着法子抄”。评论指出,当查重率既无法完全检验出学术作假,又可能成为严谨治学者的阻碍,也就意味着这条红线亟待科学调整。
新产业:价格暴涨的查重服务
面对提高的论文查重率要求,为了确保论文顺利通过,学生往往会选择提前查重。根据知网客服,知网所提供的论文查重服务只针对机构开放,个人无法通过知网官方渠道购买到查重服务。但电商平台却有大量查重服务在售。庞大的论文提前查重需求和正规渠道不向个人开放查重服务的鸿沟,给予了新产业野蛮生长的土壤。
根据微信公众号“中新经纬”文章表示,文章提到,查重服务已经成为学生的经济负担。河北某高校研究生李飞称购买论文查重、降重服务,总共花了6000多元。当时重复率显示合格,但学校查重时却没通过。四川某高校毕业生张悦表示,从论文初稿到定稿,她购买了五、六次知网查重,目前她已在论文查重上投入近两千元。
根据媒体报道,论文查重成为了一个“金”光熠熠的产业。电商平台的数据也确实佐证了报道内容。以淘宝一个月销破7万的论文查重商品为例,价格在一年间涨幅超过400%。
图源:淘宝截图
查重网站类
查重APP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