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论文怎么发表 论文精赏系列(9)丨重医附二院风湿免疫科周俊、唐琳发表的研究
研究方法
我们将56例抗MDA5阳性患者(并非抗MDA5相关皮肌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其中死亡组10例(17.9%),生存组46例(82.1%),分析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从而得出可能影响抗MDA5阳性患者预后的潜在因素。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 死亡组的中位年龄高于生存组,59.5岁vs 49岁,p
2. 临床症状方面,死亡组患者咳嗽更频繁,9人(90%) vs 26人(56.5%) ,p=0.047。
3. 实验室检查方面,死亡组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更低,红细胞沉降率、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初始值更高,p值均
4. 高分辨率胸部CT方面,死亡组磨玻璃影更多见,而未见到蜂窝网格影,p
5. 疾病诊断方面,抗MDA5抗体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病,包括皮肌炎32人、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13人、类风湿关节炎 5人、干燥综合征 3人、系统性红斑狼疮 1人、系统性硬化症1人等,其中IPAF患者死亡率最高,达70%;而明确诊断除IPAF、皮肌炎以外的自身免疫病患者,无一人死亡。
6. 治疗方面,死亡组患者单日甲强龙使用的最大中位剂量(160 mg/d)高于生存组(48 mg/d) (p
详细阳性结果见下表:
注释:m , 即中位数。
·结 论·
年龄大、低淋巴细胞数、低蛋白血症、高炎症状态(ESR、LDH、铁蛋白)、肺部急性渗出病变可能预示着抗MDA5阳性患者预后不佳。因死亡组无蜂窝网格影患者,故未能行统计分析,但蜂窝网格影提示慢性化病程,可能是抗MDA5阳性患者的保护因素。除皮肌炎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也可检测到抗MDA5抗体阳性,可能这类患者是以其他结缔组织病的特征为主,预后较好。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对这类患者没有更多获益。
第一作者
周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三全天(江南院区)
每周五上午(渝中院区)
唐琳
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风湿免疫科主任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渝中)
周三上午(渝中)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风湿与临床免疫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宽仁英才·领军人才。牵头创建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分会全国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重庆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过敏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教材”《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副主编。从事内科工作23年,主要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自身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