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思维和打工思维 创业回忆之:创业心态 vs. 打工心态
文:@峰哥何峰
讲一个创业时候的小故事。
当时我们草创的公司正在融资。一天收到一个师哥的邮件,介绍我和一位正好在北京出差的 VC 朋友认识。师哥的邮件写的很简单,“ J 正好出差在北京,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见面聊聊。“
做事也还算麻利的我,当然立刻发了回信,谢了师哥。写了我的电话,”咱们见面聊聊。“
要是我以前在咨询公司或者大企业里,我大概就做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回信或者电话。
但创业就是能够改变你的思维。公司里的一切事情,说起来你都有 "",用中文讲也许可以叫做 "主人翁精神”。也许这个词被使用过度,容易引起人反感。但道理就是这样。公司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因为你是创始人,你是公司的大股东。说白了,公司失败,你的损失最大。
当时我回复邮件之后就想,万一这个 J 在北京就一两天,而且查邮件不方便,岂不是很有可能就错过了?说实在的,J 的公司能够投资的概率也很小,但是万一他们有兴趣呢?或者,再下一轮的融资说不定他们会感兴趣呢?或者他们更够为我介绍一些其他VC 或是能够合作的公司?我想我一定要主动给他打个电话约时间。
师哥的邮件中没有给出J 的电话。但是我从 J 的邮件地址上找到他们公司的网站。然后从网站上找到了公司座机电话。我一个电话打到前台。前台的姑娘很客气,但是不肯把 J 的手机告诉我。我软磨硬泡,说服了她给 J 发个短信,并附带上我的手机号。
没过几分钟,J 果然来电话了。他在北京还真的就停留一天,还安排的很满。但是下午正好有半个小时空挡,如果我能够跑去国贸见一面。我就跑去国贸见了。
这当然是件很小的事情,也并没有对我的创业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最后J 的公司并没有投资)。但是这事儿还是很体现创业和打工的态度的不同。当你创业的时候,你知道责任最终都会落到你的头上。你没有别的什么人可以推卸。随着这种责任而来的,即是巨大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自由和成就感。
如果要让我举出创业和打工最大一点不同,我想就是这种心态。这种 “主人翁精神” 是不是一定要创业了才能领会?我想是的。不论从大公司的表现来看,还是从个人的动机分析,我都觉得创业这样的环境可能是必须的。你觉得你已经努力到人类能够的极点了,但是真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你才发现,你还有巨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