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维护不给提款怎么办 关于香港,我想谈谈
看完了上面这段历史,我们会对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外交胜利。但是在这段中英联合声明里,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漏洞。
在谈判的时候,中国政府非常担心英国政府在1997年之前,把香港搬空掏空,留给中国一片废土,所以多次警告英国政府,如果英国敢于乱来,中国将提前出兵收复香港。
大动作不敢搞,小动作慢慢搞也不行,谈判中,中国对于英国未来13年对香港的治理,提出了种种要求和限制条件,以防英国人透支香港的根基换取短期利益,这些限制条款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其中有一个条款就是,在过渡期(1984年-1997年)香港政府每年拍卖的土地,不允许超过50公顷。
这就为之后的高房价,也为现在香港青年的现状埋下了伏笔。
中国政府的思路很明确,1997年之后香港就不归属于英国了,英国政府有很强烈的动机大量拍卖土地,崽卖爷田不心疼,等香港回归之后,大量的土地已被拍卖,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损失。
不得不说,这么考虑是很有道理的,也足够体现出中方谈判团的睿智和谨慎,不给英国政府留一丝漏洞。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个条款,直接诱发了香港地价的暴涨,十多年里,香港地价上升了20倍,房价当然也跟着上涨了20倍。市场供给被强行限制,当然会引发供需不平衡,再加上资本瞅准机会恶意炒作,价格就开始一飞冲天,制造出了巨大的楼市泡沫,也造出了香港这座全世界房价最贵的城市。
这个漏洞,在几年之后房价刚开始腾飞的时候,就立刻被中英双方发觉,但是双方谁都没有出手解决这个问题。
从中方的立场来看,顶多就是英国多收一点卖地钱吧,至少土地都还在,绝对不可能为了打压地价让英国人多卖土地的,那简直是在卖国。
从英方的立场来看,找中国重新谈判要多一点土地额度是根本不可能的,消息放出去后,还有可能引发地价下跌,索性不闻不问,甚至还暗中助推让地价飙升的更高,这样自己才可以多收一点卖地钱。
就这样,香港房价一路飙升,全民炒房,一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之后,高房价问题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香港人民房价痛苦指数全球第一,整个香港怨声载道,人人都在诅咒高房价。发生这种事情,那是因为香港处于英国政府治下,回归祖国后,怎么还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于是,新上任的第一届香港特首董建华,推出“八万五建屋计划”,提出的执政目标是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套住宅,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董特首想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和他想的不一样。
董特首的八万五计划,大幅度提升市场供应,叠加97年金融风暴,立竿见影的打掉了香港的房价,而且是腰斩再腰斩那种,直接打三折出售,香港的房价终于恢复正常了。
但是香港人感激董特首了吗?没有,大量的香港人一辈子的财富都在房子上面了,房价下跌简直是要了香港人的老命,董特首让房价下跌,得罪了全体香港有产阶层。
那些诅咒香港房价暴跌,无法忍受香港高房价的人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舆论风向改成了拯救香港中产阶级,拯救香港经济。
2003年,在部分中产阶级的炒房客跳楼之后,香港人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出面维护房价。董特首的八万五,在香港收获了骂声一片。
所以你们看,那些说房价太高和埋怨房价太低的也许是一批人,房价一跌,有产阶级就受不了了。
无论怎么看,董特首上任之后立刻打压房价,都是好事,也应该会得到香港人的拥护,当初的主流媒体也一片欢呼。但是等房价真的跌下来之后,一切就瞬间变了,八万五计划成了董特首的政绩污点和一辈子的笑料,甚至八万五这个词,在香港都成了董特首的外号。经济和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不过这些短视的香港民众,很快就付出了代价。
既然爆发了大规模游行要求涨价,那就涨呗,香港政府的供地立刻180°大转弯,从加速供地变成了几乎不供地,然后香港的房价开始触底反弹,并收复97年的最高点,涨到今天,已经涨成了这幅模样,上天了。
据国际公共政策顾问公布,香港连续8年成为全球房价最贵的城市,一个“家庭”不吃不喝19.4年才能买得起一间“30”平米的住房,在国内,你听说过身边谁买30平米的房子么,没有吧?
这个价格远远抛离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大城市。香港普通楼盘一平米售价20万是常态,甚至还有80万的神盘。
相比北上广房价,年轻人可能是失望,失望之余,还有三四五小线城市可退,而香港对于年轻人则是绝望。
地产开发商为了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开发出了劏房、棺材房、笼屋、太空舱、水管屋等奇葩住所。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也不得不住进“一个人的家”。
在香港,有很多人在为了房子而努力。还有很多人,甚至只是为了每天吃上饭而努力。有些单身妈妈,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去菜市场兼职卖菜,下午去茶餐厅洗碗,每天打几份工,收入基本上都是月光,因为要供孩子吃穿,还要交房租。在香港,这样的生活叫做“手停口停”,一旦不工作,立刻饿肚子。政府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
这种情况的话,对比我们内地来看还是比较欣慰的。至少在房价暴涨之期,ZF一声令下,北上广深该限价限价该限售限售,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接受,至少广大年轻人的购房梦还没有破灭。
而高房价也成为了香港阶级固化的重要标杆,底层向上跃迁几乎不再可能。
因为一旦一个城市的发展已经完全充分,各行各业也就都处于一种互相服务和互相依存的循环之中,各个行业的准入门槛也非常清楚。律师、医生、金融精英基本都是上流社会为子女规划的路线。再加上香港产业单一,机会成了年轻人的奢望。
香港年轻人的思维往往被局限于香港一隅,普遍觉得,连在自己的地方都无法取得成功,更别说换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了。
这就与我们内地的学生很不一样。基本上我们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只要想来一线城市,肯吃苦,就一定能在一线城市找到工作,取得进步,获得成长。
就算一线城市竞争太大,我们仍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去重庆,成都,武汉,杭州,长沙这种二线城市,相对而言生活节奏没那么快,压力较小,而且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这么一对比,或许我们更能理解香港年轻人的绝望。
原因二:贫富差距太大,分配不均,基层民众生活压抑
有人调侃,香港是座李家“城”
“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这是香港一个学生的作文《李家的城》中的一段。
香港阿公阿婆们早上起床买菜煮饭,去的是家门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轻人买个护肤用品,去的是公司楼下的屈臣氏。而很多的香港人,要将收入的一大半偿还长江房产的房贷。港人看电视和听电台,又是李嘉诚小儿子李泽楷的电信盈科的;家中安装的电话网络,则是和讯黄埔的。这些都是李家的产业。
李嘉诚的长江集团产业遍布全了全香港,甚至连街头报刊的生意李嘉诚都不放过。
“李嘉诚的行为实际上是垄断,这造成了香港人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家宗庆后曾这样评价李嘉诚。
当然,香港不仅仅是李嘉诚家族的,还是其他“李嘉诚们”的。在香港顶级富豪圈层里,还包括另外五大家族——新鸿基的郭氏家族、恒基兆业的李兆基家族、新世界的郑裕彤家族以及九龙仓的包氏吴氏家族和中电集团的嘉道理家族。
在香港经济腾飞的那些年,这群人凭借着才智和勤奋一路扶摇直上,收割了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的财富,把持着绝大多数的资源,在经济上“统治”着香港。他们绑架香港经济,推高房价。
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年轻人如何有机会向上跃迁?
原因三:背后力量的蛊惑,境外**势力的鼓动
村头恶霸撺掇熊孩子回自己家院子放火,咱们作为家长,不管熊孩子吧,他闹腾的更欢,轻轻说几句吧,他也还是死性不改,你要是想揍他,恶霸就出来帮腔说咱家暴。
至于这个恶霸是谁,狼叔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四。
金灿荣:我的感觉,香港出事是必然的,因为香港他原来的地位是一个很特殊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我们大陆封闭,西方排斥我们,香港是中国大陆和西方唯一的通道,它等于是一个垄断性质的关口,只要你从它那里过,就要留下买路钱,所以香港发财了。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他这个唯一通道的地位就没有了。香港在这个意义上讲,他的历史机遇就没有了,如果它老依赖独特的地位,那么它必定衰落,所以它必须转型。
事实上,八十年代董建华先生是有远见的,他想转型,他当时真的想搞数字经济。如果他当时搞成了数码港计划,很坦率地讲,我们的二马就没了,马云、马化腾就没了。
但是非常可惜,董建华先生斗不过香港的地产商,最后数码港计划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地产开发计划。于是这个伟大的历史机遇就错过了。机遇机遇,转机而逝。这一轮失败后,香港的衰败就是必然的了。
生活在香港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不是失望,而是绝望,绝对没前途。港大毕业一个月工资才1万3千港币,折合人民币就是1万块钱。香港那个鬼地方,一万块钱怎么活?
所以大多数香港青年一辈子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所以这个时候他再有点什么事儿的话,他就爆发了。他们有点破罐子破摔了。这是大背景。
具体上,我们也有一些错误:回归22年来,在香港的那些英国殖民的东西没有被清算。另外,我们(中央政府)主要跟香港的上层合作很多,跟普通老百姓合作不多。
因为和上层合作比较多,所以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比如说前几年搞的自由行,自由行真的想帮香港经济。但是自由行的结果是富了富翁,伤了穷人。大量的人去了以后,让香港的房价涨的很高,业主收入很高。但是香港的工人没有涨工资,工人的交通费,居住成本,物价,都上来了。自由行是富了不该富的人,穷了最穷的人。
香港这样起到了一个负面作用:西方的民主就搞成这个德行,上下班不让你上班,把地铁的门给扒开了。民主什么样子?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免费的教材啊。
另外,原来香港有一个意义,就是台湾问题,为台湾做样板。现在看来意义也不大了。因为台湾好像不想一国两制了,那就一国一制吧。
为什么大陆迟迟没有介入
一,昨晚说过,在香港回归之时,港人治港是中央50年的承诺,基本法规定了,没有香港ZF的要求,大陆不能直接干涉,包括驻港部队。而现在离香港回归才(1997)22年,也就是说现在离中央治港还有28年的时间,如果现在中央贸然入港,必定会引起大反弹!**欧美**计,说不定中国四面起火……乱象以后,必定经济萧条,说不定爆发金融危机,不仅是香港,而且是整个东亚和南亚经济大衰败,大陆也会受损,之后说不定东亚和南亚爆发战乱,几面围攻中国!中国虽几大军区随便出来两大可横扫南亚或东亚!但到时说不定整个东亚南亚全乱了……
二,此次香港的暴动,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上有其根本原因,比如资源紧张,贫富差距极度恶化,底层人民生存空间小。导致社会内卷,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微观上也有境外**势力鼓动。对于解决的办法,我认为还是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解决。
微观上,针对此次事件,我认为是黄尸(激进的香港青年)在与中央做博弈,黄尸赌中央不敢承担十一国庆时香港仍然混乱的政治风险,中央赌黄尸不会做出下一步更加激进的做法。毕竟,大部分香港居民到目前仍然是抱着沉默的态度,是中立派。
只有让居民们深深切切地感受到黄尸的行动会损害他们的个人利益,他们才会支持中央政府的干涉行为。
同时,从现场图片来看,黄尸拥有数量不详的制式武器,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制燃烧弹与爆炸物,还有1200名受过西方训练的骨干。只要这群骨干中有三分之一拥有武器且有抵抗意识,以香港的建筑密度,必然会爆发一场残酷的巷战。(1200西方骨干数据来自香港奥斯陆论坛)
即便武警的实力仍然是碾压的实力,但香港超高的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也会让武警投鼠忌器,一旦出现附带损失,就反而损害了香港居民的利益,反而把香港居民往黄尸那边推。因此,我认为,目前正确的做法是沉住气,静候黄尸做出更加激进的举动(比如某场爆炸案),让香港居民了解到黄尸的危害,到时候中央再出手平叛,才会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一国两制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有特殊情况,香港政府可向中央寻求帮助)
如果说起香港,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那就是1997香港保卫战。
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最大的危机。
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香港,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乔治•索罗斯的大名,了解金融的应该是如雷贯耳,不了解金融的应该也略有耳闻。犹太人出身,货币投机家,资本大鳄,其身家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
1992年索罗斯狙击英镑,净赚20亿美元,1993年登上华尔街富豪榜榜首,一时间名气暴涨,被媒体包装成神话。
当索罗斯越像个神明,他的话越有影响力,越有影响力,他越像个神明。无论他造谣还是传谣,都能引发特定人群,特定地区产生反应,甚至危机。
时间来到1997年,这时的泰国及东南亚金融市场肥猪已成,是时候宰杀了!索罗斯开始狙击泰国金融市场,调集大军再次进攻泰铢,引发泰国外汇市场、证券市场大乱。
整个狙击泰铢过程中,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舆论渲染,精准的时间点进出,普通市民和泰国政府被玩弄于鼓掌之间,快速,凶残,无情。
紧接着,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金融市场也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尸山血海、一片哀鸿。日元也开始下跳,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山一证券倒闭。
但索罗斯没有满足,他将金银财宝装入麻袋后,开始将目光投向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
山雨欲来风满楼,整个香港,被可怕的魔霾所笼罩。
1997年7月中旬到10月23日,索罗斯们陆续抛售465亿港元。1998年1月16日,国际炒家抛空310亿港元。1998年6月17日,炒家沽空78亿港元。
港币这三次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使得港币汇率受到冲击,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4000多点,市场极度恐慌。
1998年8月5日,卷土重来的索罗斯,又带着最强的人马和火力而来,从货币、外汇、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四大市场,同时向香港发起立体进攻,誓要一战终结香港。
索罗斯步步紧逼,市场上谣言四起,所有人对香港股市都不看好了,有不少散户都开始跟着抛售。
8月10日,恒生指数跌破股民7000点心理大关。8月11日,恒生指数突破6800点。8月12日,恒生指数跌破6500点!谣言再次席卷而来:恒生指数跌破4000点指日可待。
一旦恒生指数跌破4000点,就意味着整个香港的财富蒸发三分之二,几乎每个香港家庭都会破产。
东方之珠命悬一线,整个香港一片哀鸿,不少港人受不了财富蒸发而轻生!当时香港媒体的标题是这样的:
東堤小築一度假屋 一對男女燒炭自殺身亡 東堤小築 港大女研究員被撕票 東堤小築06座地下 夫妇燒炭亡 東堤小築 男子燒炭亡 東堤小築 兩男服藥1亡1危殆 東堤小築 一女子燒炭自殺亡 東堤小築 一名身穿紅衣的女子殺子後吊頸身亡
不仅是港人,全球市场都对这场事关香港生死存亡的保卫战极其悲观,西方舆论戏称,香港已经成为国际投机家的提款机。
然而,无论是索罗斯,还是西方媒体,都低估了一点,那就是香港背后中央政府维护香港金融稳定的决心。
8月12日夜间,香港特首董建华秘密进京。
其实,早在97年索罗斯掀起第一轮狙击时,香港政府就十分清楚,以香港现有的外汇储备,根本无力单独应付可能的金融袭击。此前香港财政高官秘密进京,得到了中央的将不遗余力地,倾中国外汇储备之全力支持的许诺。
之后不久,在世界银行年会,朱镕基、索罗斯同时受邀参会,朱镕基当场对索罗斯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
时间到了1998年3月19日,新上任的总理朱镕基,在人大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又表态:“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汇率制度”
索罗斯当然清楚香港背后中央政府的实力, 此时的朱镕基已经成功带领中国经济实现转型,中央政府的弹药库储备充足,足以应对这场世纪之战。然而,中央政府是会强势出手还是隐忍不发?索罗斯将宝押给了后者。
索罗斯甚至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
然而,这次,索罗斯的宝押错了,8月14日当天晚上,朱镕基总理在新闻联播中发表讲话: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决不动摇!
这当然是一场豪赌。那一晚,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哭了一整晚:拿大陆和香港人民的外汇储备来搏,赢了还好;万一输了,别说引咎辞职,他们几个就是以死谢罪都是轻的。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选。
有些时候,历史,就是需要一些人,去做一些艰难的决定。双方的最终对决,如期而来。
不成功,便成仁!
1998年8月14日,在祖国的全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向索罗斯宣战。
当天17点,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召开新闻发布会。他的右手侧是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左手边是金管局局长任志刚。
彼时的曾荫权声色严峻地向媒体宣布:香港政府将同时进入股市和期市。
话毕,恒生指数大涨564点,并在收盘前收复7000点大关,首战告捷!
1998年8月28日,星期一,港币保卫战迎来决战之日!这一天是恒指期货的结算日,因此也是索罗斯做空恒生指数的最后机会,之前购买的大量看跌期货能不能赚,就看这一波了。
这天早上,恰逢香港天文台发布雷暴预警,全港600万市民的目光,都望向了位于港岛中环的香港联交所和香港期交所,紧紧盯住飞快跳动的恒生指数。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也是在这一天,两位中央人民银行副行长亲自赶往香港坐镇,与他们一同前往的,还有1449.59亿美元(约合10871亿港币)的“全部”国家外汇储备支配权。同时,他们还下发命令:
——要求在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必须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
上午10点整,随着香港开市钟声的响起,大战开场了!仅仅只用了五分钟时间,10点05分,成交额就突破了39亿港币!
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主攻两大恒指成分股:“汇丰控股”和“香港电讯”,炒家的抛盘气势汹汹、排山倒海。
面对汹涌的炒家攻势,香港政府照单全收,你抛多少我吃多少。在33只恒指成分股上,香港政府都设下了“重兵”防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不剩,全盘买入。
上午10点35分,仅仅35分钟,成交额攀升至400亿港币!
到中午休市时,炒家又调来了欧洲基金,下午开市钟响,双方直接展开“白刃战”,炒家用尽最后的弹药,向恒指中重磅的成分股,“汇丰控股”发起进攻。
全场的焦点都被集中了过来,为了守住跌幅,港府动用了300亿港币,平均每一分钟,都是千万港币和美元的对决!
恒生指数的每一次跳动,就意味着几百亿港元级别的厮杀。在最关键的时刻,一支体量不明但购买强劲的外来资本,开始对国际游资抛售的期货进行无差别收购!
参与收购的企业分别是:中船重工、中石油、北方工业、中国华能集团、中国邮政储蓄……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国企!!!
在中国大陆的全力支持下,恒生指数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只有指数在7500点以下国际游资才能盈利,反之亏本),香港保卫战,大陆力挺香港!大获全胜!
下午四点整,香港休市的时刻终于来了,这一天,香港股市的交易额,达到了未曾见过的790亿港币!恒生指数定格在了7829点,恒指期货则以7851点结算。
索罗斯在汇市、股市、期市的进攻,全部血败而归!
香港和中国,成为索罗斯永远的伤心地!
1998年8月,索罗斯联合摩根.斯坦利、高盛、美林、瑞士等组成联军再一次大规模向香港进攻,两天狂抛400亿港币。当然,这次依然守住了。
两年之后,1999年12月6日,香港恒生指数突破16000点,以16168.62点报收,自金融危机以来,恒生指数再次重上16000,经济算是迎来了新生。
香港人的财产保住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保住了,香港的倾世繁华保住了!
历史并不如烟!
多年以后,任志刚在回忆录中写道:
8月13日前,我从不敢奢望成功。之后,我设想过很多胜利的情形,但是真到了那时,我却出奇的坦然和平静,似乎一切理所应当,我没有激动落泪,我花了一个小时步行回家,我决定要好好看一看“中国香港”,那一刻,我感觉,回家真好,有家真好。
有国才有家!今天的香港,是中国人民倾尽全力才夺回来的。没有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没有当年的背水一战,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就不会继续耀眼。
要知道,当时中国外汇家底不比现在,只有1400亿美元左右,说是倾尽动全国之力保卫香港也并不为过。
当年我们是如此对待香港,如今的香港如何对待大陆?
在这里,狼叔敢说,如果没中央给香港撑腰,港府还有胆子敢入场救市么?说句不好听的,北京不说话,老索怎么收割香港港府屁都不敢放一个。
有时候看着老一辈港人和废青一比真的很失望,想想那时候的老一辈港人,大陆发洪灾,他们是如何为大陆募捐帮助的?如果废青继续这样下去,把上一代的政治资产和信任一步步的消耗殆尽,下次这种生死关头,还真不一定帮他们。
比如1991年的电影《豪门夜宴》就是由众多香港影星为帮助大陆水灾募捐而拍摄的一部喜剧电影,其中有黄家驹,张学友、周星驰、巩俐、梁家辉、张国荣、张曼玉、赵雅芝、刘德华、刘嘉玲、梁朝伟、梅艳芳、吴君如、吴孟达、李嘉欣、谭咏麟、、王祖贤、洪金宝、曾志伟、关之琳、惠英红、郭富城、黎明、林子祥、黄百鸣、吴宇森、任达华、叶倩文、袁洁莹、袁和平等等等等一众明星参演。
片子质量暂且不提,光这一份老港辈的心,就足够我们铭记于心。
祖国是个大家庭,也是香港人最坚强的后盾。为什么要无私地帮你?期望得到香港多少回报?当然不是,因为,有的东西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我们不奢望港胞们感恩戴德,因为香港是我们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我们只希望港胞们记住一点:
香港,是中国人的香港。除非国之不存,族之不附,否则任何人都别想从我们中国的手里抢走香港!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自己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开始;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开始,他有缺点,我们一起修正,而不是一味的谩骂、抱怨、逃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站立的地方,正是我们的中国;我们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们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们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最后,以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果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
注:以上内容,来自狼叔群内上周末分享,群内初心,分享,交流,成长。如果你有一颗成长的心,欢迎加入,每周分享,有问题也可以向狼叔具体咨询。
私人更新微信,想加狼叔的可以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