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对法律行业的冲击 AI时代的律师行业,冲击或是机遇
近日,香港律师会发表了《人工智能对法律专业影响》立场文件,提出了AI对未来法律业务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包括AI可以参与的工作场景,以及可能对律师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早上我便通读了全文,从文中我能感受到行文者对AI的深深的忧虑,甚至可以说是焦虑。
我在入行时候,就有一个朋友建议我早点接触并使用AI,他说在美国的律师朋友早就把AI作为日常的工作辅助并且在日常的法律事务中广泛应用。“AI是未来,作为律师你必须要能跟上这个未来。”哪怕只是微信上文字的聊天,我仿佛也看到了他眼中的闪烁的光,我是一个很容易受人鼓舞的人,所以当天我就开始使用百度的文心一言,虽然朋友和我说更加原汁原味,不过碍于我这辈子从来没学过怎么翻墙,所以还是先用国内的产品。
目前我对AI的使用还是只是处于最初步的阶段,包括利用AI索引法律文件,提取关键信息;用AI为我的论文生成大纲和PPT框架;归纳案件信息;甚至拿来做了某个案件当事人晚上行程图。不过并没有开始对AI进行特向化的训练,目前手头也缺乏足够多的数据。从我自身体验来说,AI在归纳复杂信息方面是天然具有优势的。对于人类来说,面对庞杂而巨大的信息量时候总是非常有挑战的,从巨大的无用信息中梳理出核心内容,往往是一件非常耗时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的司法考试的题干部分越来越复杂的原因,因为这样可以大量消耗考生的答题时间,增加答题难度。而AI智能化的总结归纳,可以节约律师分析案情的精力,至少在归纳法律关系时候可以帮助提供思路。
《人工智能对法律专业影响》文中同样肯定了AI对律师工作的帮助,同时对于普通人使用AI分析自己遇到的法律事务,包括互联网上一些非律师的法律工作者可以利用AI为客户解决法律问题从而带来的对律师业务的挤压表示了忧虑。其实这是非常可以共情的,我从体制辞职从事律师行业以来,经常深刻的感觉到焦虑,如何拓展案源,如何稳定客户,如何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法律业务,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焦虑是良性的,表现了对进步的渴望和对自身缺陷的认知。同样的,能够认识到AI对自己行业的冲击本身,就足够说明香港律师行业对科技局势的敏锐嗅觉和未雨绸缪的作风。相比于国内律师行业,不仅只有少数律师开始使用AI,甚至业内对此的讨论也非常少,还是体现出了不小的前瞻性。
但是话又说回来,普通人真的可以用AI取代律师么,我个人的答案是并不会,就如同现在每个人都会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使用百度医生来浅显分析一下自己的病症,但是医院每天依然人满为患。所有的法律条款从公布之日起都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学习,但是法律的公开并不会给律师带来生存压力,AI也是如此,因为律师具有AI所无法拥有的特质,其一是经验,经验不仅仅指对法律的熟悉程度,而是通过以往处理法律事务学习的处理问题切入角度、处理问题思路和调节不同法律主体之间关系的能力,其中体现出来的逻辑分析能力更是AI所欠缺的。其二AI并不是人类,律师作为人类,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能与当事人共情,处理问题是通过人的角度利用法律,而非像AI那样只是简单分析数据。法律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当事人在寻求律师的帮助的时候并不只是想获得法律条文的解答,更多的是想获得来自于他人的帮助。我们设想一位犯罪嫌疑人,在选择辩护的人的时候,如果由AI帮助其辩护,那他的感觉肯定不是来自于他人的帮助,而更像是人工智能对其的审判。
当然,AI确实可以处理一部分律师业务,包括法律咨询,案件结果预测等,这对律师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如果只是能简单回答法律问题并处理简单案件的机械化劳动的律师,确实可能会被挤占相当大的工作空间。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在某个领域具有不可取代建树的律师,AI的文字分析能力和其在合同起草和审核中的应用,已经使得律师能够从繁琐的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所以,你准备好迎接AI时代了么?
注:本文撰写利用了Kimi.AI帮助,对开发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