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炉 中坡地村那点事
坡地大集,一开始是在村东西大街上摆摊卖东西。后来,随着外来客商越聚越多,就渐渐扩延到南门外广场上去了。大集越来越大,越来越红火,越来越规范。从南门广场向西,到黄家园的崖头下,向东至东门外河滩边。大集内设有七行八市,有肉市、菜市、鸡蛋市,餐饮、水果、材料市,生猪、骡马、牛羊市,鞋帽、布匹、百货市,旧货、古玩、短工市,炉匠、木匠、瓦匠市。吃、喝、玩、乐,应有尽有。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成就了村里一大批靠大集吃饭的能工巧匠和经商能手。“杀猪、卖肉、卖豆腐,卖菜、卖油、卖货郎,煎饼、火烧、啥都有,经纪、箍炉都在行,摘猪、擅蛋靠边站…”。这个顺口溜形象的描述了当时村里弃农经商的情况。常在大集上摆摊的炉匠市有田洪章、张继勇两家红炉,司延永、黄泽水、张永年三家的箍炉,后来,张永年将祖传的手艺传给儿子张洪法、张洪升,携家带口北上邹平,走在鲁北平原乡村的大街小巷上。箍炉这个行业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箍炉,是为打坏的陶瓷盆、碗、大缸和铁锅之类的日常用具进行修复,也被称为“锔破”。锔破的一声吆喝声,道出了这个行业乐趣:“锔锅、锔碗、锔大缸啊!老头的帽子掉水缸啊!锔盆、锔碗、锔大缸啊!锔的老太太的尿盆不漏汤啊…”黄箍炉的摊位上,不但承揽锔破的活儿,还承接做锡壶活儿。
做锡壶是祖传的一种手艺,我们那个地区,家家都喜欢用锡壶来烧水喝。打锡壶,大集上有两家,其中一家是西河来的马家,他做的锡壶最好,整个大集的活儿都叫他们两家给承包了。做锡壶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大集上的猪市、牲口市在东侧的河滩边上。猪市,是人们买卖生猪的交易之处,我小时候最爱看的是,杀猪卖肉的孙即海,为主人刚买来的廓落猪,进行摘猪骟蛋。廓落母猪,是指刚长成年的母猪,给廓落母猪做现场结扎,叫摘猪;给廓落公猪做结扎,叫骟蛋。主人花钱为猪做这种手术,是为了不让其繁殖小猪,好迅速长肥,早日出栏。更有意思的是,在骡马市里,总是能看到有那么几个人来回穿梭于买卖牲口人之间,用十分神秘的表情,在衣袖里藏着摸手,嘀嘀咕咕的,这叫摸鼓掌。这是用手来暗示,买方出多少钱,卖方又要多少钱。通过中间人反复协商,待双方达成交易后,都要给中间人一定的佣金。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被称为经纪人。村里的路长金、路长新、路长美兄弟三个,就是在大集上专吃这碗饭的,路长金头脑灵活,为人敞亮,喜欢喝酒和广交朋友,除了赶坡地集外,还经常骑着骡子去附近的龙口和四十里外的淄川西关赶集,在龙口和西关大集经济人中小有名气。赶集同时,有时也从西关大集贩回一些大牲畜来卖,骑着大骡子赶集回来,只要听到他高兴地哼着小曲,见面与大家点头打招呼,这肯定又发了点小财。还有一个最热闹的地方,招惹的人最多,耍猴子、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算卦的、看手相的,被称为杂耍市。坡地大集的繁荣,主要是因为煤矿工人多,购买力强。归根结底,坡地大集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着煤矿,等后来没有了煤矿,就没有了购买力,又何谈市场繁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