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要怎么发论文 “数学界甄嬛”?她以独作身份登上数学顶刊!本人的回应很浪漫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
副研究员郇(读huán)真
近日突然火了
她的独作文章被数学界顶级期刊接收
她苦心孤诣的科研历程
加上名字在英文中写作“Zhen Huan”
让很多网友充满敬意地称她为
“数学界的甄嬛”
郇真本人则在社交平台表示
“数学工作者面对的世界就像童话
他人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什么数学顶刊?
投中到底有多牛?
10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发布消息,祝贺该院郇真副研究员的文章“ of Lie 2- and 2- ”被数学顶刊 Acta 接收。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同日发布公告称,这一成果为“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建校以来,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Acta 上发文。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有1500多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学期刊,其中Acta ,即《数学学报》,是学界公认发表难度最大的数学期刊之一,该期刊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研究所出版,是全球四大顶级数学综合性期刊之一,旨在“发表数学各领域最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每年2卷4期,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7篇左右。可以说能在该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基本就达到甚至超过了杰青水平,其发表难度要远超我们熟知的、和Cell。
数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能被该刊收入的文章屈指可数,且多为集体研究成果,其中6位作者是院士,3位作者是杰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院士后备军),李达、苏步青更是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以独立身份在《数学学报》上发表论文的,仅有大数学家苏步青一人。也就是说,郇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苏步青院士之后第二位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在《数学学报》上发文的中国内地学者。
郇真独立完成的研究能被该刊“认证”,在学术界迅速引发关注。
曾因换方向重读博士7年
十年磨剑终成功
郇真的父亲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郇中丹,但从小浸泡在数学氛围中的郇真不能算是传统家长概念中的“神童”“牛娃”,她的科研之路甚至可以用“有点坎坷”来形容。
据郇真的学术主页记载,她于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数学学士,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的是拓扑学上的莫尔斯理论与博特周期性定理,随后赴美深造,于2009年在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取得数学硕士。在此期间,她的研究兴趣转向了代数拓扑(使用抽象代数的工具来研究拓扑空间的数学分支),于是在2010年转入此领域内更有声势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最终于2017年取得数学博士学位。
郇真在她的个人简历中特别注明:“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准椭圆上同调,论文长达290页。答辩之后,我又修改了一年才最终完稿,让它更有可读性,更上乘。”也就是说,她的读博经历长达8年。
学成归国后,郇真曾于2017年至2019年在中山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在中大任职期间,她曾就拟椭圆上同论、全局同伦论等,赴多个学术机构做过学术报告。
但是在中山大学聘职期间,她仅有一篇 in ,也没有中基金项目。
2019年6月,郇真转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任副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将她列入“教授”一栏中,是与另一类“合作教授”做区分,表明她是全职在此工作,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职称。除了科研,郇真还承担教学工作,日常也在教本科生和研究生。
2021年6月底,她在华中科大校内进行了名为“2- of Lie 2- and 2- ”的学术报告,其中介绍,她根据 理论构造了新型的2-向量丛模型,并试图构建其与椭圆上同调、量子场论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次月,华中科大数学中心将其收入“近期研究成果”进行公布。一年后,与此同题的研究成果被Acta 接收。
厚积薄发,投稿多年,终中顶刊!据说该文章是郇真从博士期间就开始的研究,颇有点“十年磨一剑”的滋味在里面。网友称她“数学界甄嬛”,除了读音相同,更是取了“逆袭”的意头。
郇真浪漫发声:
坚持热爱
在因顶刊引起注意后,郇真本人也通过微博@苏清涟 账号,借用了很多描写过“坚持”的童话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觉得一个数学工作者所面对的世界就像王尔德和安徒生的童话中的一样:残忍、世俗、与你毫无共情的现实世界,以及永远怀揣着童话般梦想的主人公,而因为他们与现实格格不入,因此结局经常是悲剧的。
而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其实并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付出了多少,从他们的角度,我们多多少少是很奇怪的人。
没有按照主流的想法去走学术之路
而是坚持热爱
终于铁树开花
郇真的这番话
也让无数科研人动容
至于我们普通网友
不明觉厉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南方都市报、澎湃新闻、华中科技大学、量子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