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级别,网上被黑怎么办?
导语:网络暴力就像无妄之灾,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撞上发了。每一个人在网上,都可能成为被侮辱与被扭曲的对象。
孩子在学校里系鞋带,被老师开车从脑袋上压过去,死了。
妈妈从单位直接跑过去,有人接受采访的视频就说:妈妈怎么采访还化妆,妈妈怎么还穿黑丝,妈妈怎么没有那么悲伤... ...
妈妈希望在网上得到支持,换来的却是辱骂。
孩子头七的那一天,妈妈从24层的高楼一跃身亡。
24岁的郑灵华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向爷爷报喜,把喜悦分享到朋友圈,因染了一头粉色的头发,被大规模网暴。有人造谣说是“老少恋”,有人咒爷爷不得好死,有人说“头发染得像陪酒女”... ...
几个月后,郑灵华自杀身亡。
2015年,我还用“才让多吉”的名号行走江湖的时候,说王思聪发“日狗”照不妥,是“垃圾”,被爬不上聪聪床垫的几千万女粉丝骂了七天七夜。
我挺过来了。
这个事情提醒我们,网络暴力就像无妄之灾,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撞上发了。每一个人在网上,都可能成为被侮辱与被扭曲的对象。
遇到网络暴力的扭曲和侮辱的时候,你不要做梦有围观群众敢站出来声张正义。网络暴力就像路边的流氓假仗义,张三李四王麻子等多人一边群殴你,一边说你是汉**,吃瓜群众往往只会起哄。如果你敢瞪吃瓜群众一眼,他们就敢朝你扔拖鞋、鸡蛋和西红柿。
有个伟人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的时候,他去参加学生辩论,总是最后一个发言,说完了以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现场。他深知,不要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对待群众质疑和责问,保持沉默不解释,比解释清楚更有效果。
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是文章的第一读者,所有的文章都要经过他们把关,进不了编辑法眼的东西,群众根本看不到。群众就是社会舆论的消费者,要是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最多就是写一封代表背景噪音的读者来信而已。
互联网时代网络是互动的,任何弘扬正气偷鸡摸狗的事情,人人都可以说话,嘴巴没有开关了。除了敏感言论,平台也不管水平高低都会放出来群魔乱舞。
互联网时代,缺少的不是内容而是眼球,媒体平台比过去的媒体编辑更热衷于搞煽风点火的事情,他们的KPI就是挑拨人民群众斗群众,打群架的人越多,流量就越多,平台赚得越多,小编工资就越多。为啥现在今天这个被爆料,明天那个上热搜,就是这个原因。
互联网上被黑就像无妄之灾,你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仔细观察,每一次网上的舆论热点,都是典型的物理“相变”现象,都是有序和无序两种倾向相互竞争给推上热搜的。
互联网上的“黑人客”,他们基本的特征就是不尊重事实,只关心认知。他认为你是坏人,他就把你死了整。你道歉,马上就有人站出来说你在博同情,而且还找出很多过往的例子,一周过去了,还在热搜第一名。下一次,你第一时间站出来解释了,有人马上就说你是在诡辩,一二三四五又给你挑出一堆毛病,一周过去了,还是在热搜第一名。
道歉好还是解释好,就像你选择了一条路以后,就没办法证明你走另外一条路会更好。
就像你在开车从郊区大兴去首都机场,导航说走五环最快,所有的车看到这个消息后,都走五环,你开过去就堵在路上,没赶上飞机,原来堵车的四环路反而畅通了。下一次,你不按照导航走五环路,走四环了,四环又堵得一塌糊涂,你又后悔没有五环。
在参与力量越多的博弈中,未来就越难以预测。也恰好在难以预测的地方,聚集在这里摆摊的专家、导师、分析师一定比五台山算命的瞎子还多。
真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互联网上的舆论危机,不能把我方向,但起码可以总结特征:
第一、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是网上弱者的心态,他们对比自己优秀的人都会习惯性恶意揣测。
第二、乌合之众在网上除了野蛮和不要脸,说过的话给放屁一样,自己记住都会装着没有发生过。
第三、网络舆情不是科学,乌合之众不需要事实不需要真相;网络舆情也不是技术活,而是需要政治手腕,他们不管你是否清白,都能在鸡蛋中找出棒子骨。
碰上网络舆情,就像遇到鬼都要烧几张冥币,出血是必然的,被人议论纷纷保不住清白也是必然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用邪恶对付邪恶,要保住自己的良知和尊严。
那面对网络舆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应对网络舆情的办法,绝对不能用职业媒体时代危机公关的办法去放大正面的声音,你一说话,就会又苍蝇来盯你。互联网时代的乌合之众就像无孔不入的苍蝇,没有缝的鸡蛋都能找出瑕疵。
第二、如果你是真的做错了事情,无论是有悖道德伦理还是触犯了法律,比如说,你搞了三聚氰胺奶粉,那应该第一时间真诚道歉,拿出有诚意的解决方案。
第三,如果你是被躺**的,其实你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但是你是第三方的参与链中的一环,比如陈冠希修电脑,你就第一时间把责任揽过来,把无妄之灾的女人挡在后面。
第四、互联网舆论危机很多时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都是靠着平台的大数据推送聚集起来的一群起哄的人。比如说,我那次和王思聪撕逼,我两人就对骂了一句,他的粉丝太太团就不干了,骂了我七天七夜,把我祖宗十八代都骂完了。面对这些人,我就做了一件事,每天下班后,登陆全选删除所有评论。
第五、互联网舆情很多时候的人多势众都是假像,只是在你家门口聚集的人多而已,很多路过打酱油的甚至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们只是几十亿人中的一小撮而已,不必恐慌他们代表了全部。这些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自己过得不堪,靠躲在电脑手机后面,感受所向披靡的假相和正义凌然的假豪气。
第六、你是名人或明星,要想避免经常被“狗咬”?那就是收集证据,在律师有十二分胜诉把握的时候,直接告他一把,以绝后患。如果你证据不足,千万不要被怨气冲昏了头脑,如果官司输了,只会被咬得更惨。
总结一下,不论是谁不幸被他们瞄上,任何解释和回应都可能变成大街上撕逼,反而会激发群氓的斗志。
不理他们,他们找不到存在感,自然就做鸟兽散,沉默不回应是最有尊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