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维护系统维护不能提款 中行专业化服务助湖北走出疫情阴霾
“从三亚赶回来后,我马上联系工人上班,电话打完已经是大年初一凌晨3:30了。工人都是要每天现金结算工资的,我跟中行说大年初五需要60万元现金。”10月19日的仙桃市彭场镇,誉诚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诚公司”)总经理周利荣再次回忆起疫情暴发时的情景,屋外淅沥小雨飘起,阴晴琢磨不定。
“在我决定独自从休假中回到工厂复工时,我丈夫问我,‘一个人能改变什么?’我也没想那么多,能做多少算多少。”在周利荣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丈夫朱思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代表彭场第四联合党支部领到的先进集体奖。因为在疫情期间满足抗疫前线防疫物资需要,全力开工生产并低价出售医用防护服,夫妻二人后来获得一些荣誉,但这并不是当时选择逆行的周利荣所考虑到的。
“现在出口订单已经排到12月,我都不敢接单了。疫情防控期间,从外地招来的工人大多都留下了,如果一对夫妻都在厂里工作的话,他们今年至少也挣到了40万至50万元。”尽管抗疫保供时期没有提高产品定价,但良好的口碑和全球疫情的状况,让在无纺布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周利荣迎来发展契机。
一切运行如常的背后,少不了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支持。无论是工人工资、原材料采购资金还是将来升级发展所可能需要的资金,中行都是周利荣和誉诚公司的强大后盾。
这只是中行助力湖北抗疫重振的一角。从疫情防控初期的金融“阻击战”,到复工复产时助力经济重振的金融“攻坚战”,中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充当金融逆行者。数据显示,自中央出台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以来,该分行截至8月末累计投放各类贷款超700亿元,同比多投放200亿元,累计减费让利达5.23亿元。10月,《金融时报》记者来到疫情最初“震中”的湖北,了解中行援鄂背后的故事,这里已一扫疫情防控期间的沉寂,记者看到的是重振之中的欣欣向荣。
筑起抗疫安心坝
疫情防控初期,各界对于新冠肺炎还不甚了解,特别是在最前线的湖北,医护人员面临缺少防护的困境。关键时刻,口罩、防护服等一线抗疫物资的生产成为抗疫保供的重中之重。
“这次最让我欣慰的是仙桃人民医院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周利荣的誉诚公司生产的防护服,为身处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在抗疫战场上提供了铠甲。多年管理生产的经验,让春节返回工厂的周利荣当天就决定再订购150台生产设备,以扩大产能,为前线全力生产。“财务是我丈夫管,钱的事让他想办法。”湖北交出的出色抗疫答卷,让周利荣在讲起当初分秒必争的紧急时刻时,也可以开始打趣了。
不过,在当时设备采购、员工工资对誉诚公司流动性提出严峻考验时,中行的逆行成为解决燃眉之急的关键。“针对公司原材料采购资金短缺的问题,我行信贷客户经理克服道路封锁、汽车无法正常通行的困难,通过自行车骑行近17公里,到达行内为其信贷材料申报进行整理。中行湖北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审批,1天内为其批复信用总量400万元。2月17日,我们以1.65%的年利率为誉诚公司发放了100万元防疫专项贷款,较大程度解决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中行仙桃分行行长朱鸿介绍说。
防护物资生产有了着落后,如何在疫情给社会正常运转按下暂停键时,保障运输和配送,成为了严峻的考验。“1月底,九州通物流紧急成立抗疫指挥部,同时开展多条战线,抗疫保供。例如,我们的武汉东西湖物流中心在疫情防控期间增加了省市两级防控指挥部的紧急配送任务。截至3月底,东西湖物流中心共完成入库144万件,完成出库174万件,完成出库金额达44.28亿元。”九州通医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青松说。
“在2月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九州通医药集团受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委托,负责保障湖北全省医疗器械设备、耗材及试剂等物资的供应与配送,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我们主动与其对接,3日内完成了5亿元资金的授信发起、尽责审批、批复下达全流程,3亿元资金半日内成功发放。”中行湖北分行副行长陈秋高表示。
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后,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障也备受关注。在百姓菜篮子背后,也有着中行金融所提供的强大支撑。“中行给我们提供的2.5亿元支持中,有1.5亿元用于生猪养殖。养殖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很大,所幸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生猪没有被饿死,生猪压栏的问题也得到缓解。” 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唐波说。
雪中送炭显担当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句谚语在重视风险管控的金融业,往往显得更为真切。然而,在抗疫重振的战场上,中行却在多个场景中扮演着雪中送炭的角色。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收新冠病毒感染者以及收治确诊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定点医院。与华南海鲜市场距离仅3公里的中行江汉支行作为武汉金银潭医院唯一的金融服务机构,成立了“金银潭医院金融服务应急小组”,维护该院智慧医院信息系统高效稳定运转,为院方提供24小时“生命通道”服务保障。
“在医院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防疫物资首先送给了医护人员使用。” 中行江汉支行行长朱红亮表示,自1月23日至3月末,该支行及时为金银潭医院办理接受中央紧急拨款5000万元;接受捐赠508笔,合计金额10857万元;转账支出318笔,合计金额6132万元;代发工资、疫情补助、党费慰问共17609笔,合计金额8405万元。
除了在高感染风险中坚守岗位、为抗疫最前线提供金融保障外,中行的雪中送炭,还体现在对于因疫情贻误、无法获得金融支持而难以完成新项目投工企业的及时支持方面。
位于襄阳的湖北金环绿色纤维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资兴建年产4万吨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项目(一期),该项目将于今年12月投产。一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8亿元。前期,该公司与奥地利ONE-A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与设备进口合同。
“1月,我们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进入海关仓库。但受疫情影响,设备无法准时送到项目所在地,更无法安装投入使用,滞留在海关仓库的费用支出每天高达80万元,严重增加了经营成本,同时关系到新项目能否顺利完工投产。”该公司董事长班均表示。
“我们的项目是绿色项目、智能制造项目,前期很多银行很有兴趣,多次考察,但因为我们的民营背景等种种原因,都没能达成合作。” 该公司总经理盛永新说。
“在得知这些情况后,为不延误授信项目报送,我们协调各方关系,为公司金融条线员工办理临时通行证,加班加点为企业准备提款资料,于3月紧急为企业投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2.56亿元,主要用于公司支付设备进口费用。” 中行襄阳分行行长刘建表示。
6月疫情缓解后,中行襄阳分行负责人带队第一时间上门到公司调研复工复产情况,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和项目建设进度,并安排人员与公司对接。于7月再次投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0.39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各项设备与工人已全部到位,正在调试开工阶段。如果顺利的话,年底能开始生产,明年6月至7月盈利,年销售额能达到8亿元左右。” 盛永新预测。
风雨过后见彩虹
在全力生产、助力湖北度过疫情最艰难时期后,彭场镇无纺布产业在全球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迎来了发展机遇。
“疫情防控期间,彭场镇为湖北省全省提供80%的防护物资,做出卓越贡献。彭场打造无纺布小镇,将从土地规划、品牌引进、申报‘四基地两中心’等方面推进。”彭场镇党委书记胡常伟表示。
“之前,我们的利润空间很小,只有3%至5%,做得不好一年也就赚100万元左右,2017年甚至亏损几十万元。”周利荣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现在,即使4、5月那样的利润高峰期已经过去,我们也可以基本保持8%至10%的利润空间,我们在海外有四五家大客户,产品在欧美等主要市场都能看到。今后,我还想把产品卖到更多国家去。”
“我对未来有信心。虽然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很多人转行赚快钱,但利润下降后,他们往往会退出去。疫情后防护需求量会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我们把医疗市场这个最高端最赚钱的市场做下来以后,加强产品、管理、结构升级和品牌维护,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谈及未来,周利荣已经计划把今年的盈利金额用于公司的升级改造。
企业信心的背后是银行提供的金融支撑。以国际业务见长的中行,为当地无纺布产业的出口提供了多项保障。“今年外汇市场波动起伏较大,美元汇率的波动更是时时牵动着进出口企业的神经。考虑到企业风险偏好和结汇诉求,我们不仅为企业提供不同产品,还为企业主和相关员工进行培训,后期我们还会再组织相关培训。” 朱鸿表示。
据了解,中行仙桃分行组合运用远期、期权等基础产品,为企业制定个性化避险方案,积极向客户推荐“组合区间宝”产品,为企业搭建顺畅的避险交易渠道,并通过视频远程指导客户通过电子交易平台使用该产品,有效帮助企业捕捉实时市场有利价格,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同时,针对进出口企业对外议价能力较弱、汇率风险分担难等问题,该分行搭建客户汇率交流群,运用丰富的外汇业务和汇率避险服务经验,为不同风险偏好的企业量身定制保值、增值避险产品;并运用组合产品,灵活设置期限和价格,由客户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对市场预判选择产品,帮助企业降低避险成本。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行仙桃分行实现结售汇交易量7.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21亿美元,增幅240.62%。目前,已有26家进出口企业注册使用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量近2.8亿美元。
往期回顾
中行100亿元金融债支持湖北疫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