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发评论员文章 原标题:以人为本,网评才有生命力
网络评论怎样引导舆论,让受众愿意看、值得信?“事实对网民来说也许没那么重要,他们更在意的是事实背后你的态度、立场和能够从这个事件中宣泄出什么样的情绪。”《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冯雪梅说道,“新闻在不断地反转,我们在事件第一时刻去追踪、去做评论时很可能在第二天、第三天就被打脸。后真相时代,一方面要求我们快速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表达立场观点;另一方面,也要能够迎合网民明确的情绪表达和态度、立场诉求。事实和情绪是两个事情,但是每天大量网评中,我们会发现,分寸的拿捏和把握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国网评论部主任蔡晓娟认为,面对突发的舆情和事件,写评论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需要去微博、微信上看一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关注点在哪里。有时候选择逃避或绕圈子会给社会舆论造成很大损失。
“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用户体验检验一切为标准,我们的诉求、我们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我们的标准要踏踏实实落在用户喜不喜欢看、能不能传播开上,进而推进网评工作。”央视网网评中心总监娄靖海说道。
“相对于报纸,网络更有优势,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特长,与报纸评论比翼。”对此,陈家兴提出,其一是针对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发言。一个话题引起各方关注,潜在舆论便正在形成,主流网络媒体就必须作出快速反应,因为你不说,别人就可能说不好,说不到点上,甚至乱说、胡说,就可能把舆论带偏了。只有主流网络评论在场在位才能有力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有效引导乃至引领舆论。其二是提供权威、独到、有力的观点。如果缺少有见解的观点,反应再快也没有用,如果思想观点同质化,点进去了,也不会看。其三是尽量精短。网络评论不仅立足于网络主场,也要占领移动端,太长的评论,写得再精彩,受众也可能流失,建议千儿八百字,甚至更短。
构建大网评格局,需要强化全网联动。中国青年网总编辑助理陈华认为,融媒体环境下,网评产品的制作和推出不再是网评一个部门的事情,融媒体不仅仅是形式内容上的融合,更是背后人员部门的融合,在全网参与的大规模网评活动中,不仅是整个中央新闻网站更应该是全网的大融合。
中国经济网新闻总监、评论部主任李焱认为,当前,仅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能完成网评任务要求的。在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前提下,通过推动构建大网评工作格局,中国经济网在网站内部近年来尝试实现多部门的合作,增强报道优势。像去年做了“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重点项目,整合了评论理论部、电视中心、设计部、研发部等多部门的人力资源,组成了30人左右的工作团队,使得该项目的推进十分高效,这种工作模式有效增强了网评产品的刊发数量和质量。
人才培养和内容把控同等重要
“未来的评论,需要具有更加综合素质的人员。人才培养和内容把控是同等重要的,这是基石,而剩下的都是锦上添花。”蔡晓娟说道。
与会期间,各位嘉宾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评论员短缺及年轻化现象。“现在整个评论员队伍,年龄差不多30岁上下,他们经历的事情少,真正想写出有价值的评论、能影响受众的内容不容易。尤其现在我们网站的薪资也不是很高,评论员是需要阅读大量内容的,我们一个编辑,他天天订阅各种网站的信息,花了很多钱,这个成本谁来给其支付是很现实的问题。”蔡晓娟强调。
国际在线评论工作室主任蒋丽丽表示,一路走下来,身边从事评论的人一直在不停更换,这已成为一种常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构建大网评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来自评论员队伍的相对年轻,他们不可能是所有领域中的专家和学者,也不可能对一个问题有特别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对网评员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他们不断地积累、学习。
“目前,网评员队伍确实不稳定,以中国青年网为例,网评队伍人员更迭不断,除了我还算年龄大一点的,其余都是‘90后’,从思想深度和厚度上,特别是一些大主题的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陈华希望,在行业主管部门层面能够多组织一些培训班,从而提升网评员的素养,并且,加强各网站间的联动,共同把网评做大做强。
央视网网评中心总监娄靖海强调,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人是所有事情的支撑,天下大事,人之为大。这其中,一方面要重点培养自己的队伍,因为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另一方面,要团结优秀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建立起可以为我们提供智力支援,还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发声的外部援军。
而光明网的经验可以给业界一些启迪,据光明网总编辑助理、网评中国负责人吴丛丛介绍,光明网网评专家队伍建设工作已经持续了7年有余,同各大高校、智库都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线下活动、视频访谈等,积极将专家带入互联网主战场。“为维护高品质的专家队伍,我们根据专家评论员所属的领域,以及擅长的方向做了细分,然后建立专家梯队,第一梯队是保持密切合作的专家,在网上重大舆情、社会热点问题升温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发声,发挥导向性的作用。第二梯队主要在重大主题政治活动的节点中加强发声。第三梯队是时间相对不太灵活,但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专家,在长期议题上面,和这些专家保持沟通,把关重点网评产品的内容,约写网评文章,从多个层次和维度增强联系。同时光明网还做好了网评专家队伍的定向维护,与专家保持沟通,商议热点问题的网评切入角度,及时交换回馈意见。”吴丛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