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核心是什么意思 论文等级划分
目录
等级划分 一、公开发表的论文的等级划分 第一级别:T类,特种刊物论文
指的是在《》和《》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是综合性期刊,也是我们所熟知的SCI顶级牛刊。
《》和《》他们是综合性刊物,更偏向通俗类科普读物;而子刊是更专业的,专门针对某一类别的研究。其中《》是私人商业集团管理,《》是公益性的学会管理。
《》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出版集团为英国的The 。
其系列刊物有三类:
【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
【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
【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作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
《》(影响因子41.058)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 for the of ,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 for the of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拥有5个子刊:
《 》(科学转化医学)
《 》 (科学信号)
《 》 (科学进展)
《 》(人工智能)
《 》(免疫学)
第二级别: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
指的是被SCI、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或者是在国内同一学科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有报道性综述,摘要和消息等。
SCI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Index, 简称SCI)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for , 简称ISI)在美国费城创办。40多年来,SCI(或称IS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标准】1976 年,ISI 在 SCI 基础上引出期刊引用报告( ,JCR),提供了一套统计数据,展示科学期刊被引用情况、发表论文数量以及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情况。在 JCR 中可以计算出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 ,IF)。影响因子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期刊的影响力。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
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
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50%,四区刊:后51%~100%。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则更普通。
EI
工程索引(EI)是由美国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于1884年创办的历史上最悠久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检索工具。不收录基础理论研究文章。EI在全球的学术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誉,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
【检索类型】EI源刊检索类型和EI检索会议的检索类型的区别及介绍。
JA和CA的区别:EI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包括期刊以及会议文献,另外也收录一些科技报告、专著等。
EI收录包括三种类型:被EI核心收录、非核心收录(收录)、会议论文。 从2009年起已经没有核心检索和非核心检索的区别,现在全是核心检索。但是还分为期刊检索和会议检索。也就是源刊JA类型,会议CA类型。在职称评审和校科技部每年奖励中,只认可被EI核心收录的文章(EI光盘版)。
核心期刊是国内对期刊的评价,目前有三种核心期刊目录: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源期刊目录,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源期刊目录。
ISTP
《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 ,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与SCI/EI的比较】SCI、EI、ISTP是世界三大重要检索系统,其收录文章的状况是评价国家、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以及进行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被三大系统收录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学校在“1512工程”建设及科技成果奖励方案中均十分重视四大系统,也已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升自己的努力方向。在ISTP、EI、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 )期刊为1300多种。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Index,简称SSCI)收录报道并标引了2684种(截止到2009年6月9日)社会科学期刊,同时也收录SCIE所收录的期刊当中涉及社会科学研究的论文。
A&HCI
A&HCI(Arts &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创刊于1976年,收录数据从1975年至今,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据ISI网站最新公布数据显示:A&HCI收录期刊1160种,数据覆盖了考古学、建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
第三级别: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
指的是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或者是在国内同一学科具有重要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国外核心期刊可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
第四级别: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
指的是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第五级别: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
指的是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中双刊号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双刊号期刊,指同时具有国内CN刊号和国际ISSN刊号的期刊)
第六级别: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
指的是在国内公开发行但发行受限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这类期刊往往只有只有期刊号,没有邮发代号。
二、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的等级划分
内部刊物是由教育部门主办的,发表在由教育部门主板的内部刊物中的论文,根据内部刊物的等级,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
第七级别:国家级内刊,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部分的自办刊物 第八级别:省级内刊 第九级别:区级内刊 三、学术会议论文的等级划分
根据学术会议的级别,以及是否在学术会议上发言,可以将论文划分为五类。
1.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到正式出版、有书刊号的论文集中的论文。
· 如果论文作者发言了,则确定为第四级别,C类。
· 如果论文作者没有发言,则确定为第五级别,D类。
2.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并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到正式出版、有书刊号的论文集中的论文。
· 如果论文作者发言了,则确定为第五级别,D类。
· 如果论文作者没有发言,则确定为第六级别,E类。
3.参加省级学术会议,,并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到正式出版、有书刊号的论文集中的论文。
· 如果论文作者发言了,则确定为第六级别,E类。
· 如果论文作者没有发言,则确定为第九级别,区级内刊。
论文其他等级
1.收录在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的论文专集(或者其他刊物)的与教育学相关的论文,可凭发表原件按照区级内刊折半计分。
2.各级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综合办、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期刊主办单位确定为相应级别内部刊物折半计分。
关于期刊发表周期
不同类别的期刊发表周期不同,一般来说,国内外核心期刊投递人数多,编辑审稿任务重,发表的周期较长;普通刊物的审稿较快,发表周期较短。
1.SCI期刊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它的投稿周期一般在3-7个月,出刊后1-2个月可以在上面检索到文章。
2.SSCI期刊
SSCI即社会科学索引,它的投稿周期比SCI要长一点,一般在8-12个月,出刊后1-2个月可以在上面检索到文章。
3.EI期刊(源刊)
EI期刊的投稿周期一般在2-6个月,出刊后1-2个月可以在上面检索到文章。
4.EI会议
EI会议论文从投稿到录用的周期比EI期刊短一些,一般在会议结束后的1-3个月可出刊,出刊后1-3个月可以检索,速度取决于出版社。
5.CPCI会议(ISTP)
CPCI会议论文在会议结束1-3个月可出刊,出刊后3个月可以在知网检索,1年左右在CPCI检索,其速度同样取决于出版社。
6.外文普通期刊
外文普刊论文的投稿周期一般在1-3个月,出刊后1-3个月能在知网上检索。
7.国内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审稿周期一般在2-6个月,出刊时间在6-14个月。
8.省级/国家级非核心期刊
国内普刊论文的投稿周期比较短,一般在1-2个月,出刊后1-3个月可以在知网上检索。
论文中一区、二区和A、B、C类的区别以及如何确定会议论文的分类 IEEE、SCI、IEEE trans、A类、B类、一区、二区都是什么意思? IEEE:
of and ,指世界上最大的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
IEEE trans:
IEEE trans是这个学会出版的会刊。
IEEE怎么读,读I-E-E-E?然后发现周围人的读法都是:I--E(I 3 E),好像听起来,第二种更好听一点。
A类、B类、C类指的是什么:
一般是说CCF(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高水平期刊会议,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CCF A,CCF B,CCF C。所以其实这里的ABC就只是CCF给一些论文的评级。
注意:不是所有的论文都被CCF收录的,CCF收录的论文数量还是有限的,所以,没有CCF等级的论文不一定代表着它质量就不好。(发一篇A,你就可以博士毕业了。)
SCI:
Index,简称 SCI。
简单来说,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涵盖领域: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这里面收录的期刊就是SCI期刊(其中期刊等级是按照分区来的)。
一区、二区等等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一区、二区等等指的是中科院对SCI的分区,因为不同地方对SCI的分区不一样,所以我们这里只介绍我们常用的中科院的分区。
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一区、6% ~ 20% 为二区、21% ~ 50% 为三区,其余的为四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一区和二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一区到四区呈金字塔状分布(下图为网图,侵删)。
CCF ABC和SCI的分区有没有对应关系?
严格来说,没有。
其实CCF是搞计算机的内行权威人士排的,而SCI是一帮其他人完全按照影响因子排的。
不过计算机学科的比较注重CCF的分区,而不是看重SCI的分区。
平时理解为,不同的地方的不同的评价标准就可以了。
论文应该去哪里寻找?
一般研究生阶段,寻找论文的时候下面几个地址就足够用了:
IEEE
这是一个论文检索的地址。
IEEE 是一个学术文献数据库,主要提供计算机科学、电机工程学和电子学等相关领域文献的索引、摘要以及全文下载服务。它基本覆盖了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工程技术学会(IET)的文献资料。
DBLP
这又是一个论文检索的地址。
DBLP( and Logic )是计算机领域内对研究的成果以作者为核心的一个计算机类英文文献的集成数据库系统。
这又双是一个检索地址。
德国施普林格 (-) 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 通过 LINK 系统提供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的在线服务, 是 - 的简称,德国 - (斯普林格) 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它有着170多年发展历史,以出版学术性出版物而闻名于世,它也是最早将纸本期刊做成电子版发行的出版商。
Link系统就是通过www发行的电子全文期刊检索系统,该系统目前包括2900多种期刊的电子全文,其中200多种为开放获取期刊。
ACM DL
The ACM (DL) is the world’s most of full-text and and . This the of ACM plus an of core works in from .
(ACM数字图书馆(DL)是全球最全面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全文文章和文献数据库。这个著名的资源库包括ACM出版物的完整收藏,以及来自学术出版社的计算机核心作品的扩展文献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