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平台不给提款 电信网络诈骗“圈套”多!
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该类案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及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为让群众深入了解网络诈骗的手段,近日,凤台县公安局总结梳理了当前在凤台地区发案频次较高的几种诈骗类型,为广大市提个醒。
一、“杀猪盘”频现
所谓“杀猪盘”案件(多为交友诈骗、投资诈骗),是指嫌疑人通过微信或者QQ与受害人结识,先和受害人聊天谈恋爱,谈如何赚钱等。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让受害人通过APP平台或者网站内进行投资、玩彩票等。该诈骗APP或网站模仿正规平台,让受害人难以分辨真假,有些公司还配备导师和讲师指导受害人操作。受害人前期投资时,嫌疑人让受害人先期获利,再引导受害人投入更大数额的资金,待受害人投资更多资金后,就无法提款。该案件前期铺垫犹如养猪一般,将猪养肥再进行屠宰,故称“杀猪盘”。该类案件受害群体多为单身男女青年或待业在家人员。
案例:2020年2月,凤台县居民路某通过微信结识一名自称叫“黄峰”的网友。“黄峰”自称在合肥工作,老家在福建,他发给路某一个网址,让路某注册用户名,在平台内买卖汇率、比特币等物品。随后10天左右的时间内,路某观察该网站一直都处于可登录状态,但其并没有进行投资。2020年3月的一天,路某先向网站内投资1000元,之后发现赚了1100元,并可以将钱提取出来,接着就往平台一次性投资了50000元。当天晚上18时许,路某再次登录投资网站时就无法打开网页了,再用微信和“黄峰”联系,“黄峰”已将路某的微信拉黑,路某这才发现被骗。
二、所谓网络“贷款”实为诈骗
嫌疑人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客服,给有需要贷款的受害人打电话,并让其添加微信或者QQ,之后通过微信或者QQ给受害人发送下载链接,让受害人下载其贷款APP,待受害人申请贷款时,嫌疑人以受害人需要加入会员、银行卡填写错误、验证还款能力、该账户涉嫌洗黑钱需要解冻等等为由,让受害人给其转钱完善手续。该类诈骗受害群体多为待业在家、需要资金创业的青年。
案例:2020年3月,凤台县居民陈某因资金周转不灵,便萌生了从网上贷款的念头。陈某通过网络搜索并下载了一个名为“人人贷”的APP,并申请注册了账号。大约过了两小时,网络显示陈某的注册申请已获得通过。次日,陈某接到一个自称是“人人贷”客服的电话,客服在电话里称陈某在“人人贷”里的贷款申请未通过,并让陈某添加一个微信,来帮陈某通过贷款申请。陈某随即按照对方要求加了客服微信(昵称“信贷专员”),“信贷专员”通过微信发给陈某一个二维码,让陈某下载。陈某扫码下载后,也是一个“人人贷”APP。陈某就在这个APP内注册登陆了账号,然后申请贷款10000元。过了一会,这个APP显示贷款已经到了账户内,但是需要缴纳898元会员费才可以使用。陈某就问“信贷专员”怎么办,“信贷专员”发了一个银行卡号过来,让陈某往这个银行卡里打钱。次日,陈某转账898元到对方的银行卡内。转账后,贷款仍然提不出来。陈某就通过微信问“信贷专员”,“信贷专员”说:你的手机号和银行卡填写错误,所以提不出来钱,现在帮你更改信息,你加经理的微信号。然后陈某就加了自称是“人人贷”经理的微信号。在微信里,“人人贷”经理称:更改信息需要到银行办理,并写一份委托书给我,还要缴纳4000元风控保证金。并且又发了一个银行卡号过来,陈某就按照“人人贷”经理的要求写了委托书,并在一日后转账4000元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内。转账后,“人人贷”经理又称:转账时未备注风控保证金,转账无效,需要重新转钱过去。随后陈某又通过中国银行卡支出4000元到对方的银行卡内。之后对方又以证明还款能力为由,还要陈某转钱过去。陈某又从银行卡支出5724元转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内。陈某转账完成后,微信及电话被对方拉黑,一周后,该平台也无法登陆。
三、客服给您退款?千万要警惕
嫌疑人给受害人打电话,冒充淘宝客服、360借款公司客服、京东金融客服、小米金融客服、快递客服等称其购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或者在运输中损毁遗失,要对受害人进行退款理赔,需要受害人配合完成理赔手续。嫌疑人要求受害人在各金融平台借款,通过转账、转赠产品等方式将借来的钱款转移给嫌疑人。该类案件受害群体多为喜欢网购的女性。
案例:2020年3月15日,凤台县居民贺某接到自称是“韵达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因疫情原因,快递丢失,要对贺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让贺某添加对方提供的微信。之后对方通过微信发了一个二维码让贺某扫码,贺某扫码后显示需要重新登录支付宝,并重新输入了支付宝信息、手机、银行卡信息,输入完之后接到验证码,贺某就将验证码发给了对方。紧接着贺某的银行卡就被转走了5000元。贺某发现后,就问客服怎么回事,客服称必须冻结5000元,然后通过合作平台支付宝会退还给贺某。贺某相信后,客服又说,还必须清空你的支付宝借呗金额才可以。然后在客服的指导下,贺某在支付宝借呗借款80700元到自己的银行卡内,并分两笔转至对方指定的银行卡内。接着客服又让贺某在支付宝内搜招联金融再借钱时,贺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四、网络刷单——“小甜头”背后是“大圈套”
嫌疑人会给应聘者下发一到两个小额的刷单任务,并会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待取得应聘者信任后。嫌疑人会加大刷单任务的数量和金额,同时以必须刷满三单以上才能结算或者卡单等理由,来诱骗应聘者继续投入本金。嫌疑人依照如此手法,周而复始,直到应聘者生疑不再接单。该类案件受害人多为待业在家人员。
案例:2020年5月11日,曹某在“58同城”APP上找兼职,发现有刷单兼职,就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第二天,有人给曹某打电话,并让其加QQ,对方称可以一单一结,每单佣金30元,不需要押金,会员可领1-5个单子,并让其下载APP。之后,曹某在APP内一次直接支付10000元,接着对方又让曹某清空自己的支付宝借呗额度,快速返款。对方又将自己的身份证发过来骗取曹某信任,曹某因自己的借呗没有额度,没有借出,对方又让曹某在美团内借钱时,曹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五、警惕“冒充军人”类新型诈骗
嫌疑人冒充某消防队军官,以需要开展集中训练为由,向受害人提出购买储备物品(帐篷、行军床、牛肉罐头等),并把所谓的商家电话提供给受害人。受害人联系商家后,商家以需要支付货款为由对受害人实施诈骗。该类案件受害人多为小商店或饭店经营者。
案例:2019年12月,凤台县居民朱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某消防队有120人要在某镇训练三天,三天的伙食安排在其经营的饭店内进行。对方随后将某消防队所谓李队长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朱某。朱某便打电话给李队长,李队长在电话里称一共是120人训练,连续三天,每天每人伙食费用40元。李队长要求朱某在网上订购一批牛肉罐头作为额外加餐,牛肉罐头费用待训练结束时统一结算。李队长将卖牛肉罐头公司的电话号码给了朱某,朱某便打电话给卖牛肉罐头的公司,谈好价格后,其通过手机银行将19万余元订货款转账给对方。当晚,朱某电话联系李队长时,发现对方电话已关机,朱某又电话联系卖牛肉罐头的公司,对方手机也关机了,朱某这才意识到被骗。
六、信用卡提升额度?小心被骗
嫌疑人以可以提高信用卡额度为由向受害人手机发送短信链接,受害人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后,会收到验证码,如果受害人将验证码再次填入网页,就会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钱被转走。该类案件受害人多为经常有资金往来的经商人员,需要通过提高信用卡额度来提升资金周转空间。
案例:2020年3月25日,凤台县居民吕某手机接到一短信:[建设银行]鉴于你的信用卡消费良好,特邀你办理5万—20万信用卡,免审批,点击(链接)申请,退订回T。接着吕某就点击链接,并在弹出界面内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过了一会,手机接到验证码,吕某就将该验证码填写至网页内,随后他的手机收到消费9000元的信息。吕某发现这才被骗。
七、“网络游戏”诈骗
随着网络游戏的日益快速发展,在看似平静的虚拟世界里,其实到处隐藏着黑暗的阴影,网络游戏最常见的诈骗方式就是骗子通常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或是游戏广播中发布低价广告贴,利用玩家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引诱其进行转账,在得到对方的转账后便立即消失,以此来骗取钱财。该类案件受害群体多为喜欢网络游戏的年轻群体。
案例:2020年2月20日,凤台县居民刘某在家玩网络游戏时,在游戏界面公告栏看见有人发卖游戏币的网址,于是添加其为QQ好友,联系后,刘某发现对方卖的游戏币比正规渠道便宜很多,便购买了500元的游戏币,后对方因刘某资料不全、激活订单为由,又让刘某相继扫码付款两千余元,待刘某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