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上怎么发表文章 从纸媒小白到上稿《人民日报》,我是怎么做的
壹
我时常幻想自己写的小说爆红,却从不敢想有一天自己写的散文会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我试水的第一本小说连载,不到一万字就收到了晋江编辑的签约邀请。晋江约满后去的几个小说网站,也都是毫无波折地顺利签约。
在我不思进取只想吃低保混日子的时候,网站主编给我打了三个小时电话,从痛斥怒骂到劝导鼓励。
为什么我小说写得好好的突然不写了,转而去写报刊散文呢?
一是因为当时工作实在太忙了,我每天仅有半个小时可以用来写稿子,这么一丁点儿的精力着实不适合写小说,那总得写点什么吧?那就写刊登报纸杂志上的那种小文章吧。
二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既然学生对我写的文字好奇,那我就写一些更适合青少年们看的文字吧。
但是,报纸上那豆腐块大小的文字,寥寥千字写尽四季冷暖,对习惯了长篇大论的我来说,觉得很难。
贰
散文和小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作为一个资深小甜文写手,我落笔就想写风花雪月爱恨情仇。这时的我,对于怎么投稿、怎么搜索自己的发表文章有极高的热情,对于如何写作散文却是一筹莫展。
我不是迎难而上的性格,这个阶段,我整体呈现了半放弃的状态,写不出来,那就不写嘛,看看书,到处转转。
这时,一个文友找到我,和我分享他的经历。
他因为受教育程度等限制,一开始写作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就硬着头皮写,一个月写了三四十篇文章。不管写得怎么样,甚至不知道写什么,那就写目光所及处的花花草草。
他坚持了两个月后,废稿百篇以后,他终于迎来了写作上的春天,写一篇就能发表一篇。
最后,他对我说:“你文化程度高,有底子,好好写,不知道写什么就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报纸杂志的文章是给老百姓看的,咱写老百姓身边的事物。”
一番话醍醐灌顶,恰逢疫情宅家,整个闲了下来,我就进入了写作爆发期。
没事的时候就看各家报纸的电子版,看看它们都在刊登什么样的文章,然后琢磨自己能不能写这样的文章。
叁
通过观察发现,报刊散文讲究时效性,跟着季节去写作是最容易上稿的。
于是,我开始写四季,春天的时候我写《独坐春风里》、《酿桃花》,夏天的时候我写《夏叶已成帷》、《第一枝荷》,秋天的时候我写《桂花落》、《篱边菊》,冬天的时候我写《雪落山头草木知》、《岁寒烹茶慢读书》。
一年除了分四季,还分二十四节气。自然万物应节气而生,我开始整理每个节气前后动植物的变化,记下相应的古诗名言,琢磨应季食物的各种吃法。
吃,这个贯穿了我前半生的字,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素材大门,《春味儿》写吃笋,《女儿茶女儿酒》写江浙一带的女儿红,《寻味记》写辣椒的起源,《请君食栀子》写古法窨花茶……
从此,我像开了外挂一样,从每个月零星几篇发表,进入了屠版的节奏。
就2020年而言,不完全统计,我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应该在300-400篇之间。一年不过365天,我几近于天天有文章被发表。
肆
面对发表麻木的我,已经懒得再去查询自己的文章是否被发表了,心里笃定地知道,只要写,肯定是会被发表的。
只是,我还要这样机械化地写下去吗?这样有意义吗?
2020年年末,我立了新的flag,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质量一些,可以登上《人民日报》。
反正Flag就是用来打破的呀,心思可以野一点,总要给自己一个目标不是?
结果,一个月后,也就2021年的1月底,突然发现我的文章《青砖绿瓦》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flag居然立住了。
2021年7月,我推出了自己的散文集《在门外坐一会儿》。
2021年8月27日,我写的文章又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随后《民主协商报》转载了这篇《敦煌以西》,并付给我900多的稿费。要知道,这篇文章才800多字。
面对这些成绩,我异常平静,那都是过去的努力,我们总要向前看,向前走。
2022年1月,我立了新的flag,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可以变成学生们试卷上的阅读理解。
不得不说,我这个人确实是有些运气在的。
2月末的一个早晨,朋友给我拍了她上课正在讲解的试卷,问我:“这是你的文章吧?”
我曾被《思维与智慧》转载的文章《你的左手握着那颗星辰》,赫然出现在试卷上“为难”学生们了。
我经常说,我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你看,我写作遇到坎的时候恰好有朋友帮我,每一个看似概率很低的flag都是在一个月后达成。
我没说的是,好运气藏在实力里,也藏在不为人知的努力里。
我从小看书,家里藏书堪比一个小图书馆。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写了很多年的小甜文,哪怕每天完整的空闲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也会坚持写作。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
要说经验,很简单,一是热爱,二是坚持!
伍
关于投稿
1、因为文章的体量也就百八千字,所以,不需要附件,直接将文章内容粘贴在正文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