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推广 【乡村产业发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典型案例宣传推介(二)
本文字数:1661字
阅读时间:5分钟
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集聚要素、创新政策、强化服务,大力推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超过180个,涌现出不少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发展典型。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遴选了一批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典型案例,近期将陆续宣传推介,供各地学习借鉴。
武进花木
花为媒,树兴业,苗富民
常州市武进区是江苏省花卉林木主产区之一,全区共有各类专业苗圃及基地100多个,区级以上花木龙头企业8个、农民合作社55个、家庭农场24个、种养大户66家。花木生产面积12余万亩,产值近20亿元,实现销售额(含园林绿化工程)近230亿元。嘉泽镇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花卉种植面积近8万亩,全镇90%以上农户从事花木生产,是华东地区花卉苗木集散交易中心,中国最大的花卉苗木专业市场。镇内现有规模园林绿化企业100余家,拥有全国最大花木交易市场,聚集商家1600户、花木经纪人2万余名,内联花木生产基地30万亩,外联全国20多个省市花木产销中心,带动花农13余万户,花木产业已成为带动花农增收、建设美丽乡村的优势特色产业。
苏州碧螺春茶
古茶焕新颜,跑出发展“加速度”
洞庭山碧螺春茶是我国名茶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获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现有茶园3.9万亩、枇杷4.1万亩、杨梅1.2万亩,一产产值近13亿元。依托特色产业,借力绿色理念和科技手段,传承茶树、枇杷、杨梅等多种果树复合立体种植制度,利用茶吸花香、花窖茶味,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果的独特农业生态系统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同时,聚焦市场需求,统筹一二三产,在传承与创新中突出品牌打造、科技推广、产业延伸、融合发展等,进一步提升三产融合产值、带动茶农增收致富,让古茶园释放更多新活力。
阳澄湖大闸蟹
锻强链,养好蟹
阳澄湖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壳薄肉甜,具有浓厚的吴文化底蕴,是苏州的一张靓丽名片,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苏州着力打造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大力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大种质提升,创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搭建大闸蟹营销载体,形成了集育种、养殖、交易、餐饮、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全链条河蟹产业。阳澄湖大闸蟹已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保护范围为阳澄湖沿岸昆山、相城、常熟、工业园区的6个镇(街道)及阳澄湖湖区,总面积516平方公里,生产面积1.84万公顷,年产量1.55万吨,产值54亿元,昆山市巴城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阳澄湖蟹故乡”。
海门山羊
千年海门,一品山羊
海门山羊是南通市海门区特产,属于优质皮、肉、毛兼用型品种,肉质鲜嫩少膻、毛发挺直弹性、板皮坚韧致密,被确定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之一。海门区现有山羊饲养量80万只,年产值12亿元,有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和监管体系,打造成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齐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区内建有种羊场1个、繁育场3个、标准化养殖场20个、规模化羊场300多家,山羊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含仓储物流基地)1个、山羊定点屠宰场2个,商品活羊年交易量50万只,山羊精深加工企业3家,年精深加工30万只。“海门山羊肉”获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海安蛋鸡
产业赋能,鸡蛋变金蛋
海安市是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基地。近年来,海安秉持高质量多业态融合发展理念,通过政策引导、培植典型、整治污染、控制风险、集聚发展方式,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禽蛋)产业园,将养鸡卖蛋的单一产销模式升级为集良种繁育、科学种养、精深加工、市场开拓、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有力推动产业高效发展。禽蛋产值超20亿元,现有蛋鸡养殖场近1400个,其中万羽规模养殖场275个,存栏蛋鸡超1700万羽;采用全自动设备养殖765万羽,占比45%,全国领先;建有蛋品加工厂21家,设计年加工鲜蛋能力为15万吨,家禽屠宰企业3家,年屠宰能力达2000万羽;建有祖代鸡场、父母代鸡场和苗鸡孵化场1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43家、年生产饲料160多万吨,专业化社会化防疫队伍51个,实现蛋鸡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厅乡村产业发展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