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创业做什么 准00后的创业:做三十万个大学生背后的男人
第一次见到他,便被他手臂上的纹身吸引,上面是两句话:
一句话出自篮球巨星科比,意思是如果你害怕失败,你就会失败。
另一句话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格言:强者恒存。
透过这两句话,仿佛可以看到一个99年的少年刚刚踏进大学校园时的模样。年轻而轻快,眼底装满了茂盛的锐气和野心。
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一年多以后,他能通过一次项目进入阿里,并在成都组织了一场自己的发布会;
两年多以后,他会和朋友一起在广州创业,拿到850万的天使轮融资;
三年多以后,他凭自己的不断努力成功改变了母校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知,并成为了他在重庆第二次创业的一大助力。
2019年秋天,他在重庆创立了旨在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机构——三十万个大学生。目前已经覆盖了重庆、成都、绵阳、西安、昆明、贵阳、武汉、长沙等城市。
他的名字叫易兴,一个值得被时代记住的准00后少年。
(99年的易兴有着这个年纪少有的成熟)
媒人:为什么会选择创业?创业是一开始就瞄准了大学生就业这个板块吗?
易兴:
瞄准了大学生就业这个板块和我的个人经历关系比较大。
其实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心里的目标是一定要进大厂工作。所以找一些项目来丰富自己的经历,成为进大厂的跳板。那时候我一直在留意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厂放出来的机会。
刚好阿里有个关于人工智能项目数据采集的项目,我接到以后凭借在学校和校外招募的人手把这个项目做到了我能做到的极致。甚至在成都搞了一场线下的发布会。
大一下半学期,阿里的某项目负责人就找到了我,邀请我去北京实习。借着阿里的平台,大二大三我又顺利进入了京东、字节等好几个大厂。
因为实习负责的是校招方面的工作,我认识了很多企业和学校的负责人。可以说这是我创业的起点和基石。
( 在字节实习的易兴)
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很明确的想要自己创业,也没有考虑清楚方向。所以,后来我实习认识的几个朋友邀请我去广州一起创业的时候,而其实一开始我是有点纠结的。
那个项目是做共享体重秤。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扫描体重秤上的二维码查看身体数据实现公众号涨粉,搜集精准粉丝后在B端变现。
当时公众号依然是最大的内容输出平台,通过在校园食堂等位置精准铺点,我们做的公众号平均每天能涨3万粉丝左右。由于变现方式特别快,不到一年我们就拿到了超百万的天使轮融资。
但很快我们的项目就遭遇了来自大厂的狙击。
第二轮融资时,其实别人愿意出资3000万让我们自建工厂做体重秤,但公司99%的股份要属于该大厂。考虑到当时我们的市场份额,正是春风得意的我们,直接拒绝了大厂的邀请。之后,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厂们”的资本碾压。该大厂转投竞品开始做起了恶性竞争。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看到业务一点点被蚕食,我们想了各种办法也没能自救。也就是这个时候抖音,B端等短视频平台开始崛起,图文平台被大量分流,最后,这场以我们与大厂的肉搏战,以双方均被时代淘汰而收场。
但我不是个容易被失败影响心态的人。之后我去到字节实习,有机会参与北大青年发展论坛,这次经历让我再次燃起创业的渴望。
(青年发展与社会创新论坛)
那个论坛上有个针对还未入学北大的准新生举办的商业挑战赛。要求那些高中刚毕业的学生7天内完成商业项目的策划、宣传以及成品展示。这些百里挑一的未来精英们,创意和执行力深深震撼了我这个二本生。
那让我深刻反思了我和他们的差距,也让我看到了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同学和发达城市的同学,名校与普通院校同学之间的差距。
是中西部学校学生智商不一样吗?当然不是。我们差的是平台和机会。没有好的平台和机会,眼界一定会被限制。
在这中间,我既明确了我一直以来的创业愿望,也看到了创业的希望。
( 国内著名商业咨询顾问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
媒人:所以你最后还是选择了回重庆创业。那么,在重庆第二次创业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易兴:
因为这几年的实习经验,我对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都很清楚。所以在正式开始做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个事情之前我就已经把公司定位和业务框架想得很清楚了。
因为目前大部分就业机构面向的都是大四找工作的应届生。但我觉得,就业是一件从大一就要开始准备的事。
从实习简历的包装到自身人脉资源的积累,工作技能的学习都不是靠大四一年能完成的。所以,我针对学生群体是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大学生。
( 三十万个大学生组织的游学活动)
其次,我很清楚现在学校里的创业指导老师,至少一半根本没有创过业,这会导致学生对目前就业市场信息毫无认知。
所以,一方面我的机构在理论指导上会更偏向商业案例拆解等更实际的内容。一方面我会为学生们筛选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实习机会。
(易兴在学校演讲)
考虑清楚之后,我才在2019年9月正式开始创业。听这个时间就知道,我刚把团队搭建好,就因为疫情原因不得不全员线上办公了。
那时候大家心态都很崩溃,我们只能把所有业务整合到线上。好不容易拉来了腾讯的一个业务,前期还需要我们贴很多的资金和时间去陪跑。顶着很大的资金压力,我还是说服团队接了这个单。几个月的陪跑和烧钱,终于我们拿到了腾讯一个几百万的大单。公司终于活下来了。
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坚持真的就是胜利。很多竞品公司都在疫情中间消失了,留出了不少市场机会。这也是我们在两年内可以做到千万级营收的一个外部契机。
(超级影响者大会现场)
回想起来这两年多的创业历程,我在刀尖上走过很多次。真的觉得成功一半靠的是努力,一半靠的是运气。
赚钱只是创造价值的一个结果。
有些时候,敢为天下后,不断学习前人经验,活到最后才能创造价值。
媒人:为什么起名叫“三十万个大学生”呢?
易兴:
三十万这个数字来自于中国3000万~4000万大学生的数据。我取了一个百里挑一的意思。
真正优秀的人才本就是百里挑一的,而我们机构专注于聚集,培训这样一群优秀的人。
(西南财经大学颁发给易兴的聘书)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百分之一的优秀人才去影响更多的学生、学校、机构和企业,去改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三十万个大学生线下实习点)
在这次创业的过程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我获得成长。甚至,我也看到了当初并不很支持我创业的母校开始主动帮我做推广。所以,我也越来越坚持我的观点——教育的本质是改变,而改变的前提是点亮。
改变认知,尽早接触社会其实就是对大学生们最大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我接下来会重点推广重庆万科和知乎城市重庆一起推出的《重万练习生》营销挑战赛。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技能学习机会。参与这样的比赛可以直接获得专业的技能指导,对相关营销、地产板块行情有初步的认知,可以帮助大家更早了解到自己想要进入的领域。
而大平台的背书也是未来毕业简历上的一大亮点。
虽然我自己的经历只是浪潮里一个微不足道的浪花
可能对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没有太大参考价值
但不管是已经毕业工作的年轻人还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
我都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充实自己实践的路
拥有不断试错的耐心
做一个长期主义的人
这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