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心文 你发菩提心了吗?
心启:请教您一个问题,刚刚出家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发菩提心?
师父:那是必须的。过去刚出家的时候师父让我们每天念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劝发菩提心文》,后来又叫念《文殊师利问菩提经》,这两个都很重要。
《劝发菩提心文》主要说出了家以后糊里糊涂的,如果不发菩提心,就容易堕在小道里头贪图清净。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的义理就非常的深广了,里头有好多道理,在这里就给你讲一点。佛说人生是苦,一切皆苦,主要是含着一个无常的道理。不管你多么富贵,你的权利有多大,最终都将归于坏灭。
很多人出家的时候可能有一种逼迫之苦,时间长了,就把菩提心忘掉了。所以说要经常学习《劝发菩提心文》和《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心启:怎样才能发菩提心呢?
师父:内容很多,记住两点就行了。第一个,同情心。因为都是无常的,人都有生老病死苦,你看天下的众生为了谋食都是很苦的。同情心放大了就是慈悲心。第二个,苦难心。你看天下的众生,蜎飞蠕动乃至于出了家的僧道,毕竟是苦。这时候你就要发大悲心,求出离。
心启:有没有假发菩提心的?
师父:也有。通俗地说,做成了夹生饭,身虽出家,心未入道。就是平时老和尚给我们说的在佛教界搞名闻利养。他也建庙,他也当方丈,他也讲经说法,但是他心心念念都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就是假发菩提心了,这是属于自欺的行为。都出了家了,没酒没肉,没老婆孩子,你搞得那么假心假意,干嘛呢?那不就是自己欺骗自己吗?
假发菩提心,两头都不靠。你说你是在家人,既没有责任,又没有感情。你说你是出家人,你也不建庙,你也不传戒,你又不弘法,你又不修道。都做成夹生饭了,但是很多人自己还不知道。
心启:菩提心有相吗?
师父:这个就很深了,说透了都可以悟道。你说我身体发菩提心,学过佛的人都知道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而成,身体是假的,怎么发菩提心?你说我心发菩提心,我们这个心是念念不住的,是无住无相无念的。你说你心发菩提心,那也是不靠谱。
真发菩提心是以无求的心去度众生,不住在相上,也不住在果位上,那才是真发菩提心。给你打个比喻,菩提心就像大海,就像虚空,所谓说法者无法可说,度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为断烦恼发菩提心,为证果发菩提心,为清净解脱发菩提心,那就是真发菩提心。
心启:能举例说明吗?
师父:比如说能海上师、清定上师、德林老和尚、梦参老和尚、本焕老和尚,包括咱们寺庙的一诚老和尚,这些人都是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为什么呢?他们有道德,但是自己不标榜;他们建庙,但是自己不据为己有。他们对一切人都特别的慈悲,凡是和他们相处过的人在心里头种下了菩提的种子。佛教之所以至今还不枯萎,菩提树还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这些大德长老和清净的比丘们在住持着佛法,让人们能感受到他们发菩提心的广大和清净。
心启:从发菩提心到证果是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师父:你讲这句话就容易退失菩提心。为什么呢?动不动说成佛要经三大阿僧祇劫,太久远了,看不到目标,看不到结果。
其实不是的,大家都误会了。第一,初发心就因中有果了。第二,行道心就因中有果了。第三,不退心就因中有果了。第四,证到一生补处的心就因中有果了。实际上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以初发菩提心,劝发菩提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