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应该怎么做 带给创业者的七大启示
带给创业者的七大启示
启示意思指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给创业者的七大启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带给创业者的七大启示1
卡内基梅隆学院著名教授兰迪鲍什曾说,他的最后一课《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其实只是想要讲给几个听众:他的三个孩子。兰迪。鲍什在身患绝症后依然乐观,激励了很多人,去年9月有数百人现场参加了鲍什教授的最后一次公开讲课,之后全球还有几百万人观看了网络视频。然后,一本名为《最后一课》的畅销书也迅速登上全美各大排行榜。
但是,经过与胰腺癌的殊死抗争后,鲍什教授还是在今年7月25日永远离开了世间。去世之前,他坦承,外界的高度关注令他有些困窘,但很高兴他的发言能帮助那么多人。就算你的童年梦想与自己创业做老板无关,但是鲍什教授的话仍然能为你带来一些企业经营上的启发。
1.碰壁的时候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
身为创业者,你时刻都要应对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阻碍的存在有其原因”,鲍什教授说,“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显示,我们是多么渴求一些东西。”中小企业顾问亚伦。博伊斯非常赞同这句话。他说这就是他常说的80/20法则:当人们面前出现一道壁垒的.时候,80%的人会想要强行突破,最后只能放弃;只有20%的人会冷静下来退后几步从其它不同的角度来寻找出路。博伊斯说:“很多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2.遇到困难,多看积极面
国际培训顾问公司的创始人约尼。卡利指出,当鲍什教授遇到困难时,他选择只看积极的部分,而不是令人烦恼的负面因素。这使他能够继续按部就班走下去,寻找转机。作为一名创业者,挖掘出所有情况中的积极因素能让你的企业不断发展。
3.你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事情
卡利还指出,鲍什教授经常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来跨越障碍。参加各种研讨会,与其他企业家交流,参与地方性活动,广交朋友。博伊斯建议创业者为自己找一个导师。建立并维系各种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当你遇到困难时也会有一群人帮你度过难关。
4.忠诚是条双行道
记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鲍什教授说,想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即便不求回报,你终有一天会发现,你帮过的人会很乐意反过头来帮助你。卡利补充说,一定要支持员工的努力,即使他们某天可能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但也有可能是你未来的合作伙伴,“企业经营中的1+1并不等于2,而是等于10.”
5.永远欢迎别人的意见
学会自省,并且教会你的员工自省,这可以将你的企业带上一个新的高度。敞开心胸去接受同行的看法,同样能为你带来发展和改善空间。公司就依靠各种反馈信息和意见来做决策,而不是上层管理者的批示。这家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6,000万美元的企业采用360度评估方法,每个雇员都会由身边的其他人来进行评价。公司创始人乔。菲尔普斯()今年58岁,他对自己也采用了同样的评判方法。在网络民意调查网站上面,菲尔普斯每年都会邀请公司内的每个人来发表对他的看法。
6.保持团队的战斗精神
你的团队成员应该和你一样关心公司的未来发展,其秘诀就是逐渐培养出每位雇员的主人翁精神。博伊斯建议采用利润共享或红利奖励等方法。有例可证:假如你的热情不变,你不断挑战自我,你的雇员也会效仿你。菲尔普斯说,“真正能够激励人们的是找到他们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情。”通过交流和沟通,帮助你的团队成员找到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7.正确引领你的人生
在最后一课下课前,鲍什教授说:“这不是要如何实现你的梦想,而是如何引领你的人生。如果你走的是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梦想就会成真。”
在菲尔普斯的公司,员工们一致决定要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菲尔普斯说,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认同这个理念而加入。他表示,为“希望之城”这样的癌症治疗研究中心等机构提供服务和帮助,令员工感到备受鼓舞,“他们更加热心,工作效果也更好,一点点不断提高。所有的投入都得到了回报。”(译/金笙)
兰迪鲍什他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人机交互及设计教授。2006年9月,他被诊断患有胰腺癌,2008年7月25日去世,享年47岁。除了教职外,他还曾担任,Inc.的董事,、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及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顾问,并在学术休假期间在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及电子艺界(EA)从事研究工作。他著有5本书,发表过70多篇论文。
带给创业者的七大启示2
一个煎饼摊能承载多大的梦想?黄太吉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上亿元融资,12亿的估值;但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黄太吉如今也遭遇到了危机:媒体爆出黄太吉在北京的店铺出现了关店现象,线下的经营成本让他们难以负担,去年完成B轮融资后也没有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外卖业务品类不断萎缩,关闭大量其线下外卖工厂……
严峻的形势让这个案例最终成了一纸“病例”,为互联网人今后的创业道路提供了珍贵的临床经验。
没用的噪音不是好口碑
黄太吉一度是创业者们的的谈资,是口中的行业颠覆者,事实上不少人通过黄太吉在标榜自己。
从开始的老板是百度技术宅、老板开奔驰送煎饼、美女老板娘,还有另类的店面设计,到黄太吉创始人赫畅提出类似于某爷的餐饮争议理论“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们没做过的事情”,更要把“本来应该做好”的那部分补足,比如品牌和用户体验。黄太吉一直在制造声音。
总之黄太吉除了吃,什么都要晒,除了吃,什么都有话题。黄太吉的创业过程始终离不开一个词:“营销”。
于是人们在谈论黄太吉的时候说的并不是食材、味道这样“下里巴人”的东西,而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围观黄太吉的各种“出人意料”。
创业团队也没有把重点投入到产品的开发上(口味、食材的进步),反而享受着集中精力让自己的品牌更多地在社交平台上曝光,力求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可怕的一个细节:据说黄太吉官方微博会拉黑每一个说煎饼不好吃的人,因为他们不在意别人对口味的评价。
这样的看起来眼花缭乱的策略够帮助他们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流量,受到投资人的青睐,但同时也给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黄太吉把所有的声音美好的想象成了“品牌口碑”,但忽略了他们最需要“产品口碑”。
连续创业是个逻辑陷阱
武侠世界里有一种拳法,叫做七伤拳。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劲力,或刚猛、或阴柔、或刚中有柔或柔中有刚,或横出,或直送,或内缩,敌人抵挡不住这源源而来的劲力,便会深受内伤,威力无穷,小说中少林的空见大师就是被七伤拳击毙的。
但七伤拳并非普通人能练得,倘若内功境界未到火候,就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这个拳法在武侠的世界里,只属于那些武功造诣极深的绝世高手。
创业的世界里也有七伤拳,叫做“连续创业”,很多人看到了史玉柱、褚时健们连续创业的成功,却忽略了他们曾经所有过的沉淀,最终只能让自己深受内伤,黄太吉显然也落入了这个困境当中。
关店并不是黄太吉创业以来遭遇到的第一个危机,几年前他们就意识到了自己单一产品模式的不足(比如抗风险能力差、新鲜感快速流失等),从而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拓展自己的产品线。
最开始他们还只是在食品这个大的品类中进行拓展,比如盖饭、冒菜、火锅、饺子,后来他们又进入了创业的另一片蓝海当中,建立了自己的外卖团队。
但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没有一款产品线专而精地做了下去,这条长长的产品线总是浮在表面上,让他们的商业模式显得非常累赘。
与口碑营销的本末倒置相比,“连续创业”更像是个逻辑陷阱,一直在使用时间差:在前面一个产品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他们就快速地建立起新的产品模式,不给大家留下反应和验证模式的时间,接二连三地打出新牌,利用话题制造时间差,从而保持自己的话题性。
牌总有打完的那一天,故事总有听腻的那一刻,时间总可以验证成果的那一刻。如今黄太吉的局面就是“连续创业”时间差滚不动的结果,“你所说的一切故事,我们没办法反驳,但时间可以”。
“病例”黄太吉的临床经验
黄太吉这个曾经的案例变成有临床价值的病例,不难发现在关注的黄太吉的人里面有不少我这样“不怀好意”的人,他们都想看这个依靠着互联网“营销”成长起来的餐饮创业公司何时以何种姿势死掉,以提前规避今后可能遇到风险。所以这里可以简单地总结出黄太吉带来的临床经验: